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英语新闻中指示语的应用

2011-08-15 00:51蔡丽坤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人称第一人称河北

曹 坤,蔡丽坤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2.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英语新闻中指示语的应用

曹 坤1,蔡丽坤2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2.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新闻具有客观性、准确性、时效性等特点。指示语在新闻中的特殊运用不但要体现上述特点,还要满足采编或转载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讨原版英文报纸中人称、地点和时间指示语的使用情况。人称、地点和时间指示语的使用情况表明为了适应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和采编的实际需要,新闻中的指示语一方面侧重于体现作者的中立,另一方面尽量避免对特定语境的依赖,保证内容的准确传达。

指示语;英语新闻;应用

语用学研究的指示语特指那些只有联系语境才能确定所指的词语。作为“语言和语境之间最明显、最直接的语言反映”,指示语一直作为语用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并被称为“狭义的语用学”。根据指示信息,列文森将指示词语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本文重点探讨新闻中人称、地点和时间三种最基本指示语的特殊用途。

一、新闻语料的选择

新闻语料主要取自网上的两种英文报纸——Timesonline(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global/)和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http://www.iht.com/),研究重点是2007年以后的报道。一方面,原版的英文报纸保证了英语语言使用的标准;另一方面,近期的新闻避免了语言和语用规则变化带来的影响,保证了研究的时效性。

二、指示语在新闻中的使用

何兆熊认为指示语和它的所指之间主要存在“文内照应”和“文外照应”两种关系。文内照应属于篇章分析的范畴,指示语具有粘连的作用,保证了篇章的连贯性。如“A girl is reading under the tree.She is my friend.”“She”指代前句中的“A girl”,属于文内照应。文外照应指只有依赖语境才能确定所指的关系,又分为姿势型和象征型两种用法。姿势型指示语的理解需要重现真实的交际情景,联系说话人使用的副语言手段。如“He,he and she are all my students.”如果看不见说话人的手势,就无法确定所指。象征型指示语的理解无须重现交际情景,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语境知识。如“I am going to learn driving this year.”只要知道这是说话人在2011年说的,就可以确定“this year”特指2011年这一年。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象征型指示语在新闻中的使用情况,主要分为人称、地点和时间三类。

1.人称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就是“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大体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指示语,主要指发话方;第二人称指示语,主要指听话方;第三人称指示语,主要指发话方和听话方以外的其他人。在英语中所有人称指示语均有单数和复数形式(“you”的单复数同形)。

第一人称指示语包括单数人称代词“I”和其复数形式“we”。在新闻中“I”的用法比较简单,一般指作者,较多出现在评论栏目。如在 The rural life一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作为一名农民杀掉亲手养大的猪的真切感受“I thought that would be the hardest thing about having pigs.”“we”可以指代发话方或听话方,也可以同时指代双方。新闻的听话方特指受众,也就是读者,由于很难确定读者的身份,这里的“we”一般仅指发话方。在书评和学术性文章中,和第一人称单数形式“I”相比,“we”不但可以避免突出个人,显得自谦;而且可以摆脱这是某人主观看法的印象,增强话语的客观性和可信度。新闻报道也属于正式文体,为了产生同样的效果,“we”经常出现在新闻人物的话语中,大多指代包括发话人在内的群体,阐述群体共同的观点、信念、主张等。例如在报道Coke looks for fizz in the east as old markets head for still waters中:

Mr Fayard addressed concerns about the impact America’s slowing economy is having on the company’s bottom line.

“We recognise that there is some uncertainty asit relates to the US economy.However,we remain committed to restoring growth in our home market”,he said.

作为可口可乐集团的财政官员,Mr Fayard在采访中用“we”替代了“I”,表达了可口可乐全体员工对销量增长的信心,也使他的话语更加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指示语为单复数同形的“you”,指受话者。由于新闻受众身份的不确定性,“you”很少出现在新闻中。Sleurs和Jacobs曾细致地观察和描述了关于比利时一家银行的报道的写作全过程,并解释了报道中两个“you”出现的原因。

Not convinced?Then hurry to http://www.ks.be.Jim,the BB office manger,and Jack,the mayor of KS,will be happy to welcome you in their virtual city,which now also has its own BB bank and insurance office.

No doubt you will receiv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birthday from the initiators of KS.

第一个“you”摘自银行内部的网上通讯,原指通讯的特定读者:银行员工及其家属。作者在复杂的新闻写作过程中,没能认真考虑读者身份的改变,造成没有明确所指的“you”出现在报道中。另一个“you”是作者在有意违反新闻写作的规则,目的是提醒编者随后会有一篇相关报道。有趣的是作者在新闻中并没有对这个“you”作任何注释。在 The rural life中作者也使用了“you”,“Knowing that you’re doing something for the last time is a uniquely human fear.”明明是作者最后一次为猪搔痒,作者却没有用“I”自称,而是使用了第二人称。显然,这里不是粗心也不存在提醒编者的用意,这个“you”指代了读者,使读者有亲身体验的感受,增加了评论性文章的感染力。

第三人称指示语特别是专有名词的使用是新闻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很多专有名词是对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反先用。新闻中第一人称的反先用特别普遍。如在文章90 suicides a day spur Japan into action中:“G overnment(the Japanese government)sources told The Times that the document could be seen as evidence that,after decades of inaction,Japan had finally grown embarrassed by its extraordinarily high suicide rate.”作者没有用“me”而是使用所在新闻机构“The Times”自称。正如Jacobs所言,第三人称的视角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既有助于编者采编新闻,又表现了新闻记者的中立,反映了新闻的客观性。

2.地点指示语

地点指示语又称空间指示语,“表示人们通过话语传达信息或实施言语行为的地点或空间位置”。常见的指示词语包括方位副词here/there,指示代词this/that/the等。由于方位副词here/there存在指示模糊,只有参照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而从发布到写作再到编辑,新闻的语境是不断变换的,很难使用这些依赖特定语境才能判定所指的词语,因此这类词语在新闻中很少出现,为了保证报道的准确,基本上都是使用具体地点。例如在McDonald’s China aims for car owners一文中:

McDonald’s,the world’s biggest restaurant company,said that it plans to keep opening 100 outlets a year in China to meet demand in the world’s fastest-growing major economy.

The majority of new stores this year will be drivethroughs,Jeff Schwartz,the chief executive of McDonald’s China,said in an interview in Beijing.

“in China”和“in Beijing”的使用保证了新闻在采编或转载过程中内容始终一致。

3.时间指示语

时间指示语“表示人们通过话语传达信息或实施言语行为的时间关系”。Jacobs在分析比利时新闻语料后指出,作者倾向使用具体时间“on Thursday 23 February”或同时使用“today”和具体时间“today Tuesday 20 September”来表达“今天”的时间概念 ,而且“today”的出现不是因为它有先用权,而是为了强调新闻的时效性。英文语料中也存在相似的规律,不过与比利时新闻不同英语新闻中很少出现具体日期,可能作者认为根据报纸日期,读者应该能够推断新闻发生的时间。如Japan trading house wins bid to take over Ken-tuchy Fried Chicken Japan中“Japanese trading house Mitsubishi Corp.said Saturday that i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 friendly takeover ofKentucky Fried Chicken Japan Ltd.,which owns more than 1,500 KFC and Pizza Hut restaurants around the country.”新闻发布日 ——2007年12月8日——就是星期六,作者在这里用“Saturday”代替了“today”。不过,反先用现象很少针对较长的时间单位,例如“The majority of new stores this year will be drive-throughs,Jeff Schwartz,the chief executive of McDonald’s China,said in an interview in Beijing.”文中作者根据先用现象使用“this year”而不是“in 2007”表示时间。

与地点指示语一样,“today”、“yesterday”等时间指示语在不同语境指示信息也不同,只有具体时间才能保证内容的准确传达。而且大多数新闻都是在一两天内见报,与日期相比,人们更容易记住今天是星期几,因此新闻报道倾向于使用星期表达事件发生的时间。鉴于新闻的时效性,较长时间的指示语可以一直指示到新闻失去价值,所以不必使用具体时间指示也很明确。

三、结束语

新闻是一种强调客观性、准确性、时效性的正式文体。通过以上对人称、地点和时间指示语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适应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和采编的实际需要,新闻中的指示语一方面侧重于体现作者的中立,另一方面尽量避免对特定语境的依赖,保证内容的准确传达。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关德英.人称指示在汉语、英语中的语用对比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4).

[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2001,(3).

[5]Sleurs K,Jacobs G.Beyond preformulation:an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 on press release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5,(8).

[6]Jacobs G.Self-reference in press relea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2).

Exploration of Deixis in English Ne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CAO Kun1,CAI Likun2

(1.Hebei Radio&TV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71;2.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Hebei 063009,China)

New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ity,accuracy and timeliness.Deixis in news should not only reflect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satisfy the needs of edition and repri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usages of person deixis,space deixis and time deixis in original English newspapers.The usages of person deixis,space deixis and time deixis show tha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news and satisfy the practical needs of edition,on the one hand the deixis in news emphasizes on reflecting the author’s neutrality,on the other hand the use of deixis tries to avoid the dependence on certain context to ensure the accurate transmission.

deixis;English news;usages

H314

A

1008-469X(2011)03-0057-03

2011-03-15

曹坤(1977-),男,河北灵寿人,助理馆员,主要从事资料、文档管理工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人称第一人称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拼图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孙婷婷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The Shortage of Water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