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

2011-08-15 00:51齐慧敏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考核

齐慧敏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

齐慧敏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构成的系统性行为,在这其中,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改革是重要内容和环节之一,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来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非常重要的学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认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为了正确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高校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地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根据理论与实际并重又突出实践,即突出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总体思路,可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一、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要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要条件是学校管理层的重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应首先指向学校管理部门。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应当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具体的评价指标如下所列:党委和行政系统中,有没有专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负责并实施具体监督指导的领导工作小组,党委书记是否“挂帅”。这个领导小组不是指学工部等党委、行政系统的一级组织,而是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其中的一个既常设又松散的组织;党委及该领导小组是否有定期研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的工作制度以及该制度的落实情况;党委和行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所需经费特别是一些实践教学项目所需经费是否能给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足额,其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其中中共党员的比例是否达到相应的比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是否按有关规定予以保证并列入学校教务处正式课表;学校是否建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并且这类基地的种类、数量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体进程是否经常检查,是否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探索、创新;学校领导特别是党委班子成员是否兼任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学校是否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是否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校际研讨活动或有关学术活动;学校是否支持、引导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立社团,支持学生开展相关科研活动。

二、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第一层次是对“人”的评价,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学识学养、道德人品、政治觉悟、遵纪守法、师生关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里,道德人品、政治觉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显然是重中之重。

第二层次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评估。目前,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估时,仍然沿用较为陈旧的课堂听课评估指标体系来进行,我们认为,对这种评价体系的指标和范围可作适当的改进,以体现现代教学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

1.教学过程评估

应当包括:教学设计是否结合教学目的要求,并注重探索,具有严密的组织性、计划性;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步骤、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经验和课前知识相匹配,形成一种教学和学习风格,并能体现出一种鼓励学生互动协作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反思、反驳留有必要的时间。

2.教学实施评估

应当包括:教师对自己教授的内容和讲课能力是否充满自信;教师对课堂的操控风格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教学进度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并符合课程目标;教师的提问,提供的案例、讨论题等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方式是否会随着教师提问或学生讨论等的改进作出必要修正。

3.教学内容评估

应当包括: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规定,能使学生将注意力或兴趣集中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重要观点上;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理论的正确性;教学内容形成动态的知识体,由一系列假设、证据及分析证明予以证实或证伪;在学科内各领域或其他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是否建立起有逻辑关系的联系。

4.教学过程文化内涵评估

应当包括:鼓励在教学过程创设一种能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疑问、观点的环节;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的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及他们之间的互信关系;形成鼓励学生质疑、反驳、陈述的课堂氛围并高度评价学生的建设性批评和兑现成理论的质疑。

5.教学效果评估

应当包括:学生是否将有关学科和理论理解成一个动态的知识体;学生是否已理解学科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引探讨能力有无提高;学生是否利用该学科及其他学科已形成的概念和技能来理解、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学生是否对该学科已形成兴趣或建立信任。

以上各项应建立相应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分值。在最后评估时,可综合两部分内容,给出“教学优质”、“教学富有成效”、“教学部分有效”、“教学无效”等相应的评定。

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应服从于整个中国教育在21世纪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这就是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人才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涵,还应该有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内涵,有全心全意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觉悟及社会责任心的内涵;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把理想付诸实践的品格。这些内涵和要求,在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评价指标时,一定要走出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考核的传统体制,在精心设置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向学生实践考核,也就是说,评价的重点不是看学生“说得怎样,写得怎样”,而是要看学生“做得怎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1.相关理论知识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的认识水平、认同程度的评估

这部分评估的改革,核心在于突破“一张考卷定优劣”的传统方法。这部分评估应当包括:一是考核学生对各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考核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理论问题,写出有分析结论的论文。三是考核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信息收集、筛选、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围绕调查题目的确立、提纲的撰写、资料的收集、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评价。这部分成绩甚至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四是考核学生的课堂讨论或辩论会发言内容和水平。当今社会,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很多,学生当中有不同的思想,让其交锋或发表,可以起到“真理越辩越明”的作用,考核评价时,可以从观点的正确性、语言的煽动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五是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日常表现。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组成学生的理论部分的考核成绩。当然,某一门学科,某一个学期,不一定每一个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都由这五方面组成,特别是其中的“社会调查”一项,往往需要结合寒暑假进行。具体操作中,怎样与教务方面的要求相配合(如教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出成绩或决定升留级,可能等不及这项成绩的给出)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实践行为的考核评价

这方面内容,实质就是要考核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的认知度、认同度和实践程度。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要结合其在校期间的各方面具体行为予以考核评定。可以采取的方式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提出,由学工部、团委负责,以辅导员、班主任为具体操作者,以学生自评、互评为基础,这种由大学生在校期间实际表现为考核内容的评价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大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表现考核”可以由若干个栏目组成,每一个栏目下应把学生日常的相关表现再细分为一系列子项目。然后,对这些子项目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学生自评,再由班委展开互评,然后由辅导员、班主任作最后审定,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表现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这些栏目大致上应当包括:政治素养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三热爱”的表现;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道德水准;集体概念和协作建设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团结互助精神;组织纪律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遵纪守法和自律能力、接受批评的态度等;劳动卫生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行为文明;社会实践指标,主要考核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学以致用并促进社会进步的情况。对这几方面的考核,可以细化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非常具体的行为,亦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表现均应有记载。如果这些还不能包括学生的全部情况,还可以增加考核的方面。这部分考核,一般应占到每学期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成绩总权重的60%,否则,无法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在实践、重在表现的改革取向。

在具体设计这部分考核评价项目的定量标准,即确定每一个具体的考核项目的分值时,可采用“基本分+加分+减分”的公式来进行具体计算。因为通常来讲,每一个团体中,中间状态的人群总是占大多数,这部分学生可能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成绩,但也没有明显的不良道德行为或违纪行为,他们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对这部分学生来讲,他们是一个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表现方面合格的学生,但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对这类学生,在某一个项目上,可给予一个总体合格的评分。而对有优秀表现的学生,可在“合格分”基础上加上一定分值。最后,对该项目的所有子项目进行打分后汇总成该项目的分值,再把各个大项目相加,就可以得出某位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实践表现部分”的总分。

新世纪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四有新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作为社会主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就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正确评价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总体推进。这不仅是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极大推动,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管理与学生素质关系的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培养规范化的、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04-01-21.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in Universities

QI Huim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Beijing United University,Beijing 100023,China)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at university is a systemic behavior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teaching links,among which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and links.A scientific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three angles:school,teacher and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evaluation system

G641

A

1008-469X(2011)03-0095-03

2011-02-25

齐慧敏(1976-),女,河北保定人,教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考核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内部考核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