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1-08-15 00:46刘许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人员制度

刘许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与解决对策

刘许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推进会计电算化,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现代化与效能,但应看到,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原始凭证数字化、数据程序化等因素,内部控制还存在原始凭证易伪造、数据安全性保密性差等问题。强化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应当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制度控制与技术控制,提升硬件与软件水平,坚持会计程序标准化,细化岗位责任、加强操作权限等级控制。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控制;技术控制;数据安全

会计电算化是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原来传统手工完成的会计工作,与手工作业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检索查询快捷、数据计算准确等特点,可以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实现会计电算化也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对原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极大冲击,使其在新的环境下显得落后于形势。研究和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与控制的关系

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立较为健全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则是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身兼多职,安全意识淡漠

传统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职能分离及相应职责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算化后,由于功能和知识度集中,导致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会计人员大大减少,致使这些原则的重要程度下降。再加上安全意识淡漠,对实行电算化后新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控制机制不够重视,“一身多职,越俎代包”现象严重,这使得计算机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2.原始凭证数字化,易于伪造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均用纸张记录,这些数据如果被修改,很容易被辨别出被修改过的痕迹。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就给业务的记录带来了风险,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这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比如通过伪造或修改客户、银行的凭证,制造虚假交易,进而侵吞公款等。篡改输入是目前最简单的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其主要手段有:虚构业务数据、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

3.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生,使用权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4.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很多时候,企事业单位财务上的数据是保密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所谓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保密的作用。只要稍具备一些数据库知识的人完全可以绕开会计软件的各种措施,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读写这些数据库文件,甚至对文件中的数据直接进行增删修改等操作,这样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此外,由于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很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极易造成数据丢失。电算化系统的主体是计算机软件。因此其内部控制也更加依赖于程序的质量。一旦程序中存在严重的BUG或恶意的“后门”,便会严重危害系统安全。而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所知甚少,很难及时发现这些漏洞,致使系统会多次重复同一错误,扩大损失。这也是手工会计系统不会遇到的问题。

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随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变化,及时研究内部监控新方法,建立一套适合电算化要求的会计内控机制非常必要。

1.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执行的,缺乏高素质的人员,任何控制制度措施的效用都将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必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使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档次,同时注重管理者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意识等精神层面的软控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2.业务程序标准化,严把会计核算控制质量关

会计核算控制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预测、决策、分析的基础。必须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真实性。原始凭证经过审查,在录入处理前一切经济业务处理必须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简明、准确、完整地填制与录入。不正确的业务更正与删除,待解报单的处理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不错不乱。无论是静态审核,还是动态审核,都要仔细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一致。会计数据输出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章,认真做好会计数据日备份和月末备份,并坚持双重备份制度。从核算环节把关,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和安全,业务处理合法、有效。会计核算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强化操作权限意识,明细岗位责任,实行权限等级控制

必须从工作的特点入手,合理地进行岗位分工,岗位协调,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规范的工作规程,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防范和化解会计工作风险。要充分运用财务软件自身的程序控制功能,实行权限管理、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实行集中式事后监督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内控机制。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按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预先设定的各种不同管理、操作权限进行业务分工,以保护会计数据免遭不当使用或破坏。操作权限采用资格确认,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使用者授予不同的权限。电算主管享有电算系统最高级管理权限,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规范,进行权限授予,对操作信息的安全跟踪管理;电算系统维护员权限负责系统和设备的维护;操作员级权限负责凭证的录入与复核工作,负责凭证的审查和录入,保证账务处理的真实与合法。在权限等级管理中,口令密码必须不定期地更换,特别是电算主管必须有强烈的保密意识,对整个电算系统的安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互相牵制约束的作用,才能防止非法侵入,充分体现互相牵制原则。

4.加强硬件、软件管理,重视技术控制

作为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为了能够实现实时安全监控,必须建立相互间的安全屏障即网络安全“防火墙”,按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用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控制会计账套数据库的进出,通过对数据进行重新组合和对会计账套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账套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地行使自己权限并达到会计内部监控目的,为更好地进行会计监控做好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准备。

5.整章建制,实行电算化环境下的制度控制

针对电算化系统,企业必须对手工会计信息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以充分适应需要。整章建制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档案制度。作为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应着重在完善内控环境上下工夫,制定严格的控制制度并保证得到全面执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以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效益。

科学的管理控制手段,必须建立一套与权、利对等的内控职责,在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的同时实行效益工资制,以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权力与利益相分离的会计主管派驻制。在制度管理控制要求下,会计人员的工资必须与产出的效益相匹配,这能督促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会计主管派驻制将保证会计主管能独立地行使管理权利,将其利益与权力分离能保证其有效监管,并不受本单位负责人干扰,从而真正做到令则行、禁则止,这是实行制度控制的有效保证。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但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企业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

[1]王玲.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特区财会,2005,(1):13-15.

[2]邓库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5,(1):34-36.

[3]王文京.企业信息化是全球竞争的通行证[J].中国青年,2006,(2).

[4]张辉.会计电算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F235

A

1671-2862(2011)01-0037-02

2010-11-28

刘许增,男,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人员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浅议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