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八》考释三则

2011-08-15 00:53
关键词:楚简整理者陈伟

张 峰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上博八》考释三则

张 峰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上博八》出版以后,又为一些以前不甚明了的古文字字形提供了新材料,如《成王既邦》中的“豫”字;同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楚辞体的出现。可以说整理者的研究功不可没,但对《有皇将起》简4的“改”、《李颂》简1的“仓”,以及《命》篇“视日”的具体含义似乎仍有讨论的空间。

《上博八》;改;仓;视日

《上博八》公布以后,又为学界研究楚文字提供了一个真实可靠的材料,学者们的讨论热情持续高涨。而整理者所做的考释更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即便如此,简文的某些字词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下面暂列三条以求教于方家。

一、《有皇将起》简4的“改”

《有皇将起》经过整理者的编联,共存6支简。释文与编联虽经过整理者①参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下凡涉及《上博八》整理者的意见,均出于此。和复旦、吉大读书会以及学者的讨论,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因残简较多,且在楚简中第一次出现楚辞体,有些内容仍不能确定。其中简4有一句话:“有不善心耳今兮,莫不变改今兮。”

读为“改”的字整理者释为“修”,读书会释为“改”[1]。按,该字就是“改”字,但与同篇简2楚简习见的“改”字对比可知,字形稍异。颇疑该字右侧所从为氒,中山王鼎的“氒”与此相似②“氒”的字形参见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13页。。古音“氒”在见母月部,“改”在见母之部,两者读音相近,楚简的“改”由从“巳”变为从类似的“氒”形可有存在变形音化。

“变改”一词典籍习见,是改变的意思,如:

顾惟世移,名制变改,文体义类转益难知。(《孔丛子·卷第七·与从弟书》)

寒暑有节,不为人变改也。(《论衡·变动篇》)

瞒氏、荆蛮之后,本姓蛮,其枝裔随音变改为瞒氏。(《风俗通义佚文·姓氏》)

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史记·礼书第一》)

二、《李颂》简1的“仓”

《李颂》简1有一句话: “晋③读为“晋”是读书会的意见。见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上博八<李颂>校读》,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6#_edn5,2011年7月17日。冬之耆仓(寒),燥其方落兮。”

整理者将“仓”读为“冫仓”,读书会读为“寒”[2],对此我们曾有专文讨论[3]。实际上楚简中仓这个字形对应楚简中两个词,一个是仓、一个是寒。而本篇的“仓”应从读书会读为“寒”,而且“晋冬之耆仓 (寒)”还可以与下面楚简及今本对读:

晋冬耆沧 (寒),小民亦惟日怨。(《郭店简·缁衣》简10)

晋冬耆寒,小民亦惟日怨。(《上博一·缁衣》简6)

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今本《礼记·缁衣》第三十三)

今本《礼记》郑注曰: “资,当为‘至’,齐鲁之语,声之误也。祁之言‘是’也,齐西偏之语也。夏日暑雨,小民怨天,至冬是寒,小民又怨天,言民恒多怨,为其君难。”孔疏:“‘资冬祈寒,小民亦惟曰怨’者,至于冬日,是大寒之时,小人亦惟曰怨。犹言君政虽曰得当,人怨之不已,是治民难也。”[4](P1650)郑注、孔疏释义可以信从。另外从出土楚简来看,今本的“曰”应为“日”的讹字。

关于郭店简的“沧”字,裘锡圭先生认为“上部虽然很像‘仓’的古文,但写法较怪,而且缺少应有的在下的长横,此字下部横置的‘水’也缺少左上方的一笔,颇为可疑。如果跟上博简的‘寒’字对照一下,就可以断定此字乃是那种写法的 ‘寒’字的误摹”[5](P309)。冯胜君先生说:“裘锡圭先生认为郭店简《缁衣》的‘沧’字就是‘寒’字的误摹,也有可能,但我们认为郭店《缁衣》的‘沧’字从字形上看只可能是上引楚简《周易》 ‘寒’字 (字形在《周易》简45——引者注)那种形体的误摹,而不大可能是上引《缁衣》那种写法的‘寒’字的误摹。”[6](P238注释2)黄德宽先生认为与郭店简“沧”①黄先生摹写“沧”的字形明显有误,下面所从的水旁诚如裘锡圭先生所说,左上方少一笔,而黄先生的摹本则有一笔。但这不影响我们的讨论。黄先生摹写的字形见《古文字谱系疏证》(第二册),中华书局,2007年,第1896页。对应的今本《缁衣》作“寒”,二者属于 “义同互换”[7](P1896)。

从《李颂》的用字看,郭店简“沧”当不是“寒”字的误摹,也不是《周易》那个字的误摹,而应该就是“沧”字,至于“水”旁左上方少一笔,楚简也有其例,如清华简《保训》简5的“测”字。此处可能是丢笔所致,在天星观卜筮简中有正常的形体②天星观简中的“沧”字形参见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 (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946页。,可以比观。

在目前出土的楚简中,仓及从仓之字较多,而“寒”字学界认为只有两个:一个是上引《缁衣》的“寒”,另一个是《周易》简45的“寒”。③楚帛书甲3“热气仓 (寒)气”,读为“寒”的那个字是“仓”是“寒”学者讨论颇多,可参看徐在国编注:《楚帛书诂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75-386页。我们更倾向于该字是“仓”,读为“寒”。上举冯胜君文章认为《缁衣》篇具有齐系文字的特点,这一点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因此《缁衣》的“寒”字并不能代表楚简的实际用字情况,这正如该篇“见”和“视”的用字情况与常见的楚简用字不同一样。而《周易》的那个字与“寒”字也有不同,严格来说也不是“寒”字。此字与新蔡甲三331的“仓”④该字诸家均释为“仓”,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199页;陈伟等著: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453页;宋华强著:《新蔡葛陵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60页979号。此字严格来说与“仓”也有不同,仓中间从一竖画,此字中间明显从人,而与“寒”相同,考虑到该字的整体情况,我们认为本应是“仓”字,因与“寒”形近而写得中间似“寒”。那么此字严格来说应看作讹书。颇为类似。《周易》的那个字可以认为是“仓”字偶尔误写,在楚简中读为“寒”。

至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就目前所公布的楚简而言,无一个真正的“寒”字,“寒”所表达的意思在楚简中均用仓及从仓之字表示。这是楚简的用字习惯问题。

李零先生认为楚简中仓、寒字形相近,有点写错字的味道,但与一般的错字还不一样,此类属于 “积非成是”,变非法为合法。[8](P250)从楚简的实际用字考察,李先生写错字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仓、寒形义皆近,开始可能因字形相近,偶尔写错,又因意义有关联,所以楚人干脆将寒写成仓。照此理解,“义同换读”也有一定道理。以仓表寒应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视日”含义新解

“视日”一词的含义学者讨论很多,但随着《上博八》的公布,这些学说似均未安。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将楚简涉及“视日”的辞例列于下:

(1)仆五师宵倌之司败若敢告视日。(包山简15)

(2)不敢不告视日。(包山简17)

(3)秦競夫人之人舒庆坦处阴侯之东竆之里,敢告于视日。(包山简132)

(4)仆不敢不告于视日。(包山简135)

(5)敢告于视日。(江陵砖瓦厂M370简2)

(6)仆不敢不告1视日。(江陵砖瓦厂M370简1-2)

(7)仆军造言之:视日以阴人舒庆之告嘱仆,命速为之断。(包山简137背)

(8)视日命一执事人致命以行故。(包山简137背)

(9)敢告于视日。王乃出而1见之。(《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甲简1-2,乙简1-2同)

(10)卜命尹陈省为视日告。(《上博四·昭王毁室》简3)

(11)仆既得辱视日2之廷,命求言以答。(《上博八·命》简2-3)

(12)如以仆之观视日也。(《上博八·命》简3)

(13)今视日为楚令尹。(《上博八·命》简9)

(14)仆以此谓视日十又三亡仆。(《上博八·命》简10)

对于“视日”的含义,目前学界的说法很不一致。较早探讨的是陈伟先生,他认为包山楚简的“见日”(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讨论的“视日”)应是楚王的尊称。[9](P68)

之后裘锡圭先生在《甲骨文中的见与视》一文中,引《史记·陈涉世家》“周文,陈之贤人也,当为项燕军视日”为证,认为包山楚简中的“视日”与项燕军中所设“视日”性质相类。[10]

《上博四·昭王毁室》简3“卜命尹陈省为视日告”发表以后,探讨又达到了新的高潮。如其整理者濮茅左先生说:“‘见日’一词,在出土的战国楚文献中有十数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四)·昭王毁室》第三简‘为见日告’有一例,此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另有未刊出的数例,如今学术界有‘左尹’说、‘官名’说、‘青天’说、‘楚王’说、‘日中’说、‘君王左右之大臣’说、‘您’ ‘他’代词说、‘见王之日’说、‘主审官的通称’说等。‘见日’又被读成 ‘视日’。”[11](P195)

濮先生将这之前出现的各家学说进行了汇总,惜未指明何人所说。范常喜先生的《战国楚简“视日”补议》一文,则详细探讨了各家对“视日”的理解,将其总结为八家两大类,这两大类分别是:第一,将原篆隶定为“见日”,“是一种代称或者尊称。此种说法以包山楚简整理者、陈炜湛先生、李零先生、贾继东先生、陈伟先生、谭步云先生为代表,其不同主要集中在:左尹的代称 (整理者、谭步云)、廷官的尊称 (陈炜湛、李零)、楚王的尊称 (贾继东、陈伟)”;第二,将原篆隶定作“视日”,是一种官名。裘锡圭、滕壬生、黄锡全、李零先生主此说。[12]

在该文中,范常喜先生认为:“楚简材料中的‘视日’应是当时楚国人在审理案件时对案件主要负责人的一种通称,约相当于现在的主审官,谁负责审理某案谁就是‘视日’,而非一般的固定官名。”并认为将《上博四》简3的那句话理解成“主审官”文意也是可通的。

李零先生在《视日、日书和叶书——三种简帛文献的区别和定名》一文中谈到原来叫“历谱”的简“现在应名从其主,叫‘视日’或‘质日’。‘视日’一词,是查看时日的意思。它也见于包山楚简,是当值官员的代称”[13](P74)。

吴晓懿先生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所见官名辑证》中谈到了“视日”,从其文章命名即可看出,其把“视日”看作官名。认为:“视日应当是一种官员轮值的职司,疑类似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崔子称疾不视事’和《汉书·王尊传》:‘今太守视事已一月矣’中的‘视事’,是由某官兼任‘巡视’之职,不一定是常设的职官名称。另外,视日应该与赵武灵王时曾设立的‘司日’一词接近,为当日之官,出纳王命。”[14](P247)

实际上上引的李零、范常喜、吴晓懿等诸先生的观点可谓大同,都认为“视日”是官职或官员,这种看法可能受裘锡圭先生《甲骨文中的见与视》一文影响而致。

陈伟先生在《关于楚简“视日”的新推测》一文中认为,范常喜先生总结的八家两大类之说,已大致反映了相关的研究状况,并认为检视包山、砖瓦厂、《昭王毁室》等全部简文,范先生的说法也缺乏足够的证据。陈先生研究《昭王毁室》的“视日”后认为,所谓的“视日”是将“告”或诉状上呈楚王的人,或许当与古书的“当日”、“直日”有关,即为楚王身边的值日官。而“视”字大概就是“守视”的意思。[15](P168-170)

《上博八·命》公布后,该文又四见“视日”一词,这为我们探讨该词的含义又提供了新的材料,但将旧说套入辞例后,则明显不能自圆其说。整理者陈佩芬先生将“视日”均隶定为“见日”,并说“见日之廷”是指楚王的朝廷,也是楚王布政决讼之所。[16](P194)从其解释可以看出,整理者是把“见日”看作了楚王。读书会已将“见”改释为“视”。[17],甚确。

陈伟先生说:“将‘见’改释为‘视’。就楚简大部分场合所见,这一释读更为准确。”并说《上博八·命》四例“视日”“明确都是指令尹子春,而与楚王或楚王值日官无涉。如果要讲通所有已见数据,‘视日’似当是对于楚王以及高级官员的尊称,具体所指因说话的场合而定”。而《上博四·昭王毁室》中的“视日”也可理解为对楚王的尊称。[18]

这之后,王宁先生也对《上博八》中的“视日”进行了推测,他认为:“‘视日’一词是流行在楚地的一种对人的尊称或敬称,相当于传世文献的‘足下’,唐代以后又称‘阁下’,并非是官职名。陈伟先生认为‘视日’是一种‘尊称’是对的,但不限于楚王及高级官员,也未必需要因说话的场合而定,只要是给别人写书信或者在对话之中,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表示尊敬就可以称之为 ‘视日’。”[19]

关于“视日”的含义还有很多学者论及,以上只是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对其含义的探讨还必须从所有的辞例着手。如果要把目前所见到的辞例强以分类的话,那么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用于诉讼或者固定程式中,如例(1)至 (10);一类用于日常的对话中,如例(11)至 (14)。

陈伟先生早已指出,包山15-17、132-139,以及江陵砖瓦厂简是原告呈送给“视日”的诉状,且这类诉状有固定的格式。[20](P120)一般是原告先“敢告视日”,之后是让“视日”知晓案件具体内容,最后是落款,即“不敢不告(于)视日”。

仆五师宵倌之司败若敢告视日:邵行之大夫盘力可”今执仆之倌登虩、登期、登仆、登臧而无故。仆以告君王,君王嘱仆15于子左尹,子左尹嘱之新俈尹丹,命为仆致典……不敢不告视日。(简15-17)

左尹以王命告汤公: “舒庆告谓: ‘苛冒、桓卯杀其兄……而久不为断。’君命速为之断。”夏之月, (左尹)命一执事人以致命于郢。(简135反)

以致命于子左尹。仆军造言之:视日以阴人舒庆之告嘱仆,命速为之断。……视日命一执事人致命以行故。(简137反)

很明显,上面简文中出现的“视日”似非指楚王。如果指楚王,那么简15所告的内容中就不应该出现原告直呼君王 (指楚王)的情况。简135反中左尹以王命告汤公,这个王命肯定是楚王的命令,但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楚王确实看过该案,且让下属处理,简16反的“十月甲申王属”似可证明,但这不能代表“视日”就是楚王,因为简15中已经明确提到“仆以告君王”,原来五师宵倌之司败若可能通过别的途径让楚王知道了这件事;二是可能不是真正的实指,而是左尹借楚王的口吻告诉汤公抓紧处理,所以才有后面的左尹派人向郢致命的情况出现。但不管哪种情况, “视日”似不代表楚王。简137反出现“视日命一执事人以致命”,与135反的 “(左尹)命一执事人以致命于郢”显然辞例相似,推测“视日”应该指楚国的某一类固定官员,而非楚王。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命为君王戔之,敢告于视日。”王乃出而1见之。王曰:“范乘,吾焉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哉?”(《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甲简1-2)

范乘将“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命为君王戔之”告诉“视日”之后,楚王出来召见他。如果“视日”指楚王,那么则不必出现“王乃出”的字句。“视日”在这里的功能似乎是传话给楚王,让楚王知晓范乘所说的事情。就像上文陈伟先生所说的,“视日”是将“告”或诉状上呈楚王的人。但是否与“当日”、“直日”相关呢?《上博八·命》公布以后,这种与“当日”、“直日”相关的说法或许很难立足了。

前面学者关于“视日”含义的说解到目前为止虽然都能讲通一部分辞例,但似乎不能通读所有辞例。其中,楚王尊称说及值日官的说法似乎影响更大一些,但也不能解释《命》篇的辞例,所以陈伟先生才说“似当是对于楚王以及高级官员的尊称,具体所指因说话的场合而定”,而这个因场合而定似乎又是对其观点的不确定。

我们曾考虑“视日”指的是楚国官员,而《命》简9直言“今视日为楚令尹”,可见或可指令尹一类的人。

总之,“视日”一词是楚国固定的词汇,有其特殊的含义,不但出现在诉讼中,而且还出现在日常的对话中。一般被称为“视日”的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尊重,可以认为是对楚国固定官员的尊称。而这种尊称不一定就是他的级别、官位确实高于另一方,完全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也可能是一种固定的程式用语。

以上我们所持的“视日”是对楚国固定官员的尊称,与上举陈伟先生说的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的观点有一致性。对于这个问题的具体探讨,诚如《上博四》的整理者已经指出的那样,在未公布的上博简中还有很多辞例,清华简等楚简才公布一部分,相信全部公布后还会有更多的辞例,到那个时候我们或许能对“视日”一词的准确含义做出判断。

[1]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上博八《有皇将起》校读[M/OL].(2011-07-17)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8.

[2]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上博八《李颂》校读[M/OL].(2011 -07 -17)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6#_edn5.

[3]张峰.由《上博(八)·李頌》簡1再看楚簡中的“寒”[M/OL].(2011 -07 -2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23.

[4]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裘锡圭.谈谈上博简和郭店简中的错别字[M]//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冯胜君.论郭店简《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语丛》一~三以及上博简《缁衣》为具有齐系文字特点的抄本[D].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

[7]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李零.郭店楚简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美国达慕思学院郭店楚简《老子》国际学术讨论会感想[M]//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陈伟.包山楚司法简131-139号考析[J].江汉考古,1994,(4).

[10]裘锡圭.甲骨文中的见与视[M/OL].(2008-05-10)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432.

[1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2]范常喜.战国楚简“视日”补议[M/OL].(2005-03- 01)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335.

[13]李零.视日、日书和叶书——三种简帛文献的区别和定名[J].文物,2008,(12).

[14]吴晓懿.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所见官名辑证[M]//简帛:第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5]陈伟.关于楚简“视日”的新推测[M]//饶宗颐.华学:第八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16]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7]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上博八《命》校读[M/OL].(2011-07-17)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4.

[18]陈伟.上博八《命》篇賸义[M/OL].(2011-07-1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11.

[19]王宁.再说楚简中的“视日”[M/OL].(2011-08-20)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22.

[20]陈伟.楚国第二批司法简刍议[M]//李学勤,谢桂华.简帛研究:第三辑.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Slips in the Published Chu-Dynasty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Collected by Shanghai Museum(Vol.8)

ZHANG F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published Chu-Dynasty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collected by Shanghai Museum(Vol.8),offers us some new and persuasive clues to the formation of som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such as the character“yu”(豫)in Cheng Wang Ji Bang;Meanwhile,we are confronted with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researches,for example the Songs of Li,to which many collectors and researchers have devoted a great deal.But“改”in slip No.4 from You Huang Jiang Qi,“仓”in slip No.1 in Li Song and“视日”in Fate are still open to discussions in terms of their specific meanings.

Chu - Dynasty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collected by Shanghai Museum(Vol.8);gai(改);cang(仓);shiri(视日)

H028

A

2095-0292(2011)06-0057-05

2011-10-11

张峰,吉林大学文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字学。

[责任编辑 薄 刚]

猜你喜欢
楚简整理者陈伟
长沙吴简临湘侯国都乡民所在丘名考*
Interaction between energetic-ions and internal kink modes in a weak shear tokamak plasma
陈伟教授简介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简制作技艺
楚简“ ”即“免”的字形依据浅析
传记书坊
楚简二则校读
陈伟博士简介
《肩水金关汉简(伍)》缀合札记∗
孔家坡漢簡日書釋文補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