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2011-08-15 00:54廖志军杨玉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天命人文精神关怀

廖志军,杨玉芹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孔子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廖志军1,2,杨玉芹1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关于人、人学的问题,自古至今一直是各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学问题关乎人类的未来与发展。孔子人文精神中人的问题理论博大精深,其对生命的尊重,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命与仁”的关怀伦理对我国当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价值。

孔子;人文精神;人本思想

关于人、人学的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中西方哲学家、思想家高度关注的重大人本问题,在众多的研究之中,中国儒家学派的先哲,孔子的思想和论述,含有深刻的人文思想,其人文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后现代时期,特别是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阶段,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都在关注人类人文精神的发展走势,虽然各家各表其说,但大众的共识是,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特别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文精神,必将在未来引领人类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人文精神

要全面深入的理解孔子的人文思想,首先我们要剖析人文精神的内涵和发展。“人文”、“精神”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传》,“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易 ·贲 》中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止也,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古籍中所记载的“人文”,其思想侧重于以诗书礼乐教化人民,教民以礼、乐、廉、耻,从而建立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精神”一词源于《淮南子》的名篇,“精者神之气,神者人之守”,其思想强调的是人的内心安宁,灵魂无纷扰。

“人文精神”一词在西方社会又称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等,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发现人、重视人的存在,将人的主观思想视为衡量万物的唯一标准,在神学一统西方的历史时期,这一人本主义思想有利于人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人文精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兴起的一股人文思想运动,其思想核心在于发现人的存在,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广义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流传于欧洲古希腊时期的一种社会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关怀和执著追求的总和.”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仁爱之心去关注每个个体的生存价值、身心发展,求真、求善、求美。

二、孔子的人文精神

孔子人文思想的核心是“仁”,其“仁学”理念是对人学问题的高度精炼,这种儒学的人文精神凸显了孔子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其思想尊重生命,关心生命个体的人格修养。总体来说,孔子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生命,关注人生价值

孔子的人学思想理念最凸显的是人事和事人。由于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孔子哲学思想理论关注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事与人,而对于社会兴起的虚假的鬼神则不予关注。《论语·先进篇》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认为,世间事情杂多,人的问题最为重要,事人的问题尚且难以妥善解决,怎能去事鬼。人生于世间,要感谢自己的父母,侍奉父母要尽心,关注生人要优于逝人。孔子的事人思想有着深厚的人文意蕴,体现了孔子对生命的重视、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

2.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孔子的人本精神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主体的人格,关心人,关注人的内在品德修养,在其仁学理念中,充分体现了其人本精神。在孔子人本思想中的人,不仅是有生命的个体,而且是一个有着道德修养的主体,其人的属性是生命与道德的完整统一体。孔子仁学思想核心是人,其人本思想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生命与道德的关注。

第一,人与仁内在的共同性。“亲仁”、“泛爱众”等思想强调为人要博爱,要不分等级差别,泛爱大众,人处社会生活,要接触贤能的人,不断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第二,道德是人的内在价值属性。仁德是为人所必备的道德要求,一个缺失仁德属性的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为人处事要将仁德作为基本准则,以仁德之心去关心人、爱护人;第三,爱人,泛爱人要从自身做起,树立主体性的人格。爱人,是一个从主体的人发出,给予社会、他人之爱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主体性的人,要主动给予,不求回报,从内修养自身的品性,逐步外显,从而实现人人爱人的社会大同局面。

3.“与命与仁”的关怀伦理

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是历史永恒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孔子学说,其人文道德精神关心人、尊重人,凸显人的尊贵。“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是万物中最值得珍贵的。孔子人文精神对人的关怀伦理主要表现在“与命与仁”哲学思想上。《论文·子罕》中记载“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对于利、命与仁的理解,历来各家各其解说,但最合理的解释是金人王若虚《误谬杂辨》的注解,孔子轻利,重命重仁。孔子重视社会历史的发展,他感到人在历史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从而感叹天命不可违,对天命有种强烈的敬畏。孔子一方面敬畏天命,另一方面要求人要知天命,孔子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强调人要认识天命,遵从天命从事。在天命认识基础上,提出人要推行仁道。天命理论思想,体现了孔子对人类社会命运的关怀。

三、孔子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孔子思想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在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值得我们借鉴。这种以仁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人文精神建设有着重大的价值。

1.孔子生命价值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生命,发觉生命价值富有积极的意义

孔子的生命价值思想,彰显了人的生命的可贵,发现了人的价值所在。天地之性,人为贵,其理论思想强调,人在万物中,生命最可贵。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面前,人的发展方向,单一而且艰难。社会大众思潮将人的发展进步片面的与物质金钱划等号,而忽视了人的生命的本质所在。从而导致当前进陷入困境时,当人生难以突破时,轻视人的生命,忘却了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总和,人的生命不是单一的自然生命,人同时还具有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孔子的生命价值人文精神,不仅看到了人的自然生命,其理论强调人要珍爱生命,而且看到了人的社会生命,看到了人的社会责任。人的生命价值不仅在于自我体现,还在于家人,还在于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人。孔子的生命人文精神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唤醒主体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形态,从而建构全新的生命理论价值观富有重要意义。

2.孔子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对于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传统伦理文化受到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冲击,其社会主导力日益弱化,而与之相匹配的新时期伦理文化还处在建立初期,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各种伦理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冲击着社会日益脆弱的道德防线。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就是要重构社会道德体系,加强公民道德修养建设。孔子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其思想核心是尊重人格,关怀人的道德修养,“克己复礼为仁”的人本思想,要求人要有爱心、孝心,孔子认为关心人的道德修养,强化主体的道德认知,最后就可以达到“恭 ”、“宽 ”、“信 ”、“敏 ”、“惠 ”等理想人格。如果社会大众都按照孔子的人本思想修养个体的道德人格,就能建立一个人伦有序、和谐的社会,这些思想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启迪作用。

3.孔子“与命与仁”关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孔子“与命与仁”的关怀伦理思想,表达了孔子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虑。其思想发展从敬畏天命到知天命的认识发展过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然,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对自然的理解,有一个从无知——神秘——盲目——科学的过程。在人类早期,人类对自然的理解一无所知,一切都是从自然所有,随自然的改变而变化,随着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探索自然的奥秘,发觉众多自然现象难以解释,如是将其归于神秘的天,后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人类一度盲目自信,认为自然是为人类而存在,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于是盲目破坏利用自然,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认识自然,如何与自然和睦相处,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前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话题。

孔子“与仁与命”的天命观,认为历史有其自有的发展轨迹,其发展进程不依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人类要认知天命,按天命行事,不可违抗天命,要将天人一体来全面考量,这些理论思想对我们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人来要生存,要发展,要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要按自然行事,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知、发展、保护并存。

[1]张保霞.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2]刘宗贤.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底蕴 [J].孔子研究,1998,(2).

[3]王耀廷.试述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3).

[4]刘云超.人类理性的觉醒、人文精神的开显 [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2).

[5]邵龙宝.儒家人文精神探源及其特性 [J].大连大学学报,2003,(1).

[6]姜国柱.论儒学的人文精神 [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

I209

A

1006-5342(2011)07-0039-02

2011-05-09

猜你喜欢
天命人文精神关怀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天命夫人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论周公的“天命”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