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体*

2011-08-15 00:54周钟圆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模因知音语言

周钟圆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体*

周钟圆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近年来各种网络体层出不穷,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它们有着以下特点:怪异性、多样性、幽默性,而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它们被大众接受并广泛流传。而这种模仿使用也令网络体成为一种语言模因。本文将模因论的观点应用于对网络体的分析,阐述了网络体的特点对其做为模因进行复制的积极影响、网络体作为语言模因复制传遍的方式、网络体中成功模因的决定因素等问题,旨在更好地理解网络体这一文化现象。

网络体 ;模因;模仿;传播

引言

模因(meme)一词最早见于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道金斯创造这个词主要是用以说明文化进化的规律,他认为模因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遗传单位。(何自然,2007:126)根据道金斯的观点,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Dawkins,2006:195)模因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Blackmore,1999:66)

网络体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一种网络特有的一种流行文体,既可以是纯文字形式,也可以图文并茂,如风靡一时的凡客体就是将人物图像与解说文字结合起来。由于网络载体的开放性、匿名性、自由性(荆娜娜,王丙晖,2011),很难明确网络体的开端。而形式不一的各种网络体的兴起都有其一定的缘由。一封信,一段发言,一则广告,都有可能诞生一种网络体。网络体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既是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有何特点?如何进行传承或传播?为什么有的网络体很火,而有的只是昙花一现?诸如此类问题都可以从模因论的角度进行解读。

一、网络体的特点

网络体有着以下一些特点:

怪异性:网络体会用反常化的构成方式或语言对某种事物进行描述,达成一种引人发笑又引人思考的冲击。如由《知音》这本杂志所衍生的知音体,主要是因为网友们认为该杂志的文章标题煽情而夸张,总结起来就是:力显“点睛”式的入目效果;力求多变的激扬文字特色;力呈鲜明的诗化语言风格;力达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有网友使用知音体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书籍故事进行了标题改写:《白雪公主》——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加勒比海盗》——孤胆船长哟,茫茫大海不该是你的归宿,收起帆抛下锚随我走天涯。(http://baike.baidu.com/view/1141662.htm)

多样性:网络体没有具体的模式,但从在网络上流行开始,已经滋生了数十种体裁,而在这各种网络体之后的却是一些较有影响的事件。如凡客体就源自凡客诚品的广告文案,腾讯与360之战滋生了3Q体,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宣传海报则是将爱体的鼻祖,鼎晖创业投资合伙人王功权的微博高调私奔引致了私奔体的火热。再往后,还会有不同的事件引起轰动,从而将诞生更多的网络体。

幽默性:网络体的语言在描述某种事实的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幽默效果,尽管其初衷并不一定是取悦大众。如咆哮体最早起源于豆瓣网,再到人人网的一篇《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虽然通篇多处使用了“有木有”、“伤不起”以及大量的感叹号来历数学习法语的各种苦恼,可读来却令人为其中的自我调侃而忍俊不止。

二、网络体——一种语言模因

(一)网络体模因的特点对其复制过程的积极影响

网络体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使得它们能较好地扮演一种语言模因的角色。一般模因复制会经历四个阶段:(Heylighen,1998)

同化:一个模因(网络体)呈现在一个新的可能的宿主(网民)面前,要得到同化,就必须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而网络体的怪异性与幽默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人民注意,又由于网络的自由与宽容,这些特点也较容易为一众网民所接受。

记忆:模因复制的第二阶段是指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潜在宿主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上网时所见所闻的信息量较大,网络体只有凭借其特别之处才能令网民们印象深刻,从而进行大致的记忆,而记忆深刻性与时间长短还取决于这个模因(网络体)的重复频率,某个特定时期内,反复出现的网络体自然而然保证了网民对其的记忆。

表达:模因若想传递给其他个体(即下一个宿主),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一过程即是最为关键的表达阶段。网络体的新颖性很符合网络时代大众的猎奇心理,网民往往会将网络体模仿表达以标榜自身的时尚。如上面提到的私奔体,是王功权发的一条微博:“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感谢大家多年的关怀和帮助,祝大家幸福!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大家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叩请宽恕!功权鞠躬”。很快就有网友进行了模仿——和睡眠私奔: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睡眠私奔了。感谢大家多年的关怀和帮助,祝大家幸福!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大家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叩请宽恕!(http://baike.baidu.com/view/5755122.htm)

传播:上面所说的表达阶段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模因通过宿主的表达得到不断的传播扩散。作为网络体的传播媒介,网络极具广泛性,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这一模因传播开来,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关注度。

(二)网络体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

网络体作为一种语言模因,遵循着其复制和传播的方式。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主要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基因型传播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表现型传播。

网络体的复制传播方式则是模因表现型传播,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有三种情况: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网络体的传播就是第三种,每一种网络体都有着固定的模式,在模仿使用中会保留这些模式,只是改了其中主要的词,在内容上做出改变。如前不久传出的故宫体:故宫失窃案侦破之后,故宫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上面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对此网友认为应该用“捍卫”的“捍”字。故宫相关负责人做出辩解:“撼泰山易,撼解放军难,这个显得厚重”。这句话引来了网友们的热议,并按照这个句式进行仿写,如:撼股价易,撼楼价难!这个显得厚重。撼超级女生易,撼春晚联欢难!这个显得厚重。(http://baike.baidu.com/view/5770307.htm)

(三)网络体模因中的成功模因

基本上所有的网络体都能完成成为模因并进行复制的这四个步骤,但有的网络体并没有像其他的网络体那样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就要引入一个成功模因的概念了。网络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它们中必然会有成功模因和劣势模因之分。一般说来,成功模因有三个主要特征: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和复制忠实性(coping-fidelity)。(Dawkins,2006:194)就网络体这种模因而言,都属于新兴物体,各自间的时间差别不过3、5年。而复制忠实性即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而不是丝毫不发生变化,而网络体的复制传遍都主要是一种文体上的复制。因此,在讨论网络体中的优劣势模因时,长寿性和复制忠实性都不起决定作用。那就剩下多产性起决定性作用了。成功的模因必须保证自己能够不断得到复制,越受欢迎的模因,被复制的数量就会越多,相对的其长期保存的机会就会增加。如2011年初出现了眼睛渴了体,某网友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传说,每一个职场的白领命中注定有一件东西:加班、升职、或者一次高飞跃的跳槽。就在这个白领挣扎无助的时候,很偶然的遇见一个装模做样的老板对他说:“想加薪,你是不是眼睛渴了?”(http://baike.baidu.com/view/5265774.htm)虽然当时也引起了一定关注,但最终却是戛然而止,没能像其它网络体那样走得更远。究其原因就是在网络上的影响远远不够,没能像其它网络体一样在网民中普及开来。

此外,成功的模因还取决于人的认知取向、注意焦点、情感状态与行为愿望等。(何自然,2007:133)如之前在天涯社区走红的走近科学体,该文体主要是网友们对《走近科学》这一节目故弄玄虚的风格的嘲讽,打着科学的旗号,内容却是鸡毛蒜皮。这跟上文提到的知音体有相似性,但知音体比其能广泛应用,走近科学体基本上都是围绕该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戏谑,而没能像知音体那样用于其他各方面的改写。而像梨花体、羊羔体这样的诗体本身就颇受诟病,在网上引起争议也是因其有悖大众的文学的审美观,这就是网民的一种认知取向所导致的不成功模因。

三、总结

颇具特色的网络体属于网络语言的一种,丰富了网络时代的文化。同时它们作为一种语言模因还能凭借自身的特点或优势,不断地进行传播或传承,在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网络逐渐发展,以及网络体自身作为一种模因所秉承的社会实践性(即模因往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如网络体就经常与社会事件紧密联系),未来的社会还将催生更多颇具影响的网络体,源源不断地为整个文化的繁荣做贡献。

[1]Blackmore,S.J.The Meme Machi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30th Anniversary Ed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Heyligh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A].Proceedings of 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etique,Namur),1998:423 - 418.http://pcp.vub.ac.be/papers/Memetics-Namur.html

[4]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任.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荆娜娜,王丙晖.对网络语言模因动因及类型的分析[J].文学界,2011,(2).

G420

A

1006-5342(2011)09-0105-02

2011-08-15

猜你喜欢
模因知音语言
知音
语言是刀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山水知音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知音少,便做一朵未开海棠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我有我语言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