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中词*

2011-08-15 00:54张代会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咏物边塞词人

张代会

(太原大学 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论王安中词*

张代会

(太原大学 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北宋词人王安中有《初寮词》一卷,计55首。文章分别论述其边塞题材、山水题材、咏物题材以及贬谪后词作,认为王安中不乏豪迈、清丽、恬淡特色,其词创作成就值得肯定。

王安中;边塞;山水;咏物;贬谪

王安中(1075一1134),字履道,中山曲阳人(今属山西),自号初寮居士。元符三年(1100)进士,曾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靖康元年遭贬象州,绍兴初复左中大夫绍兴四年卒。有《初寮集》七十六卷传于世,词存《初寮词》一卷55首。对于王安中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有刘汉中《王安中广西流寓考》(《广西文史》2007年第2期),文章对王安中靖康元年贬谪象州踪迹进行了考证;昌庆志《北宋馆阁词研究》第七章第二节(2007年暨南大学博士论文),作者将其作为北宋末年苏门殿军,从馆阁词人的角度对王安中生平、词作作了大略研究,在附录中对其词作作了时间的考证分类;郑武国《论王安中诗歌的艺术风格》(《文艺生活》中旬刊2009年6期)论述王安中诗歌的艺术特色;胥秀丽《王安中研究》(2008年厦门大学硕士论文)则辨考王安中人品,研究王安中词、诗歌及四六文的创作及成就。

作为文学家的王安中,因他人对其行为与人品的误解与否定,其文学成就历来不受重视。陶尔夫、诸葛忆兵所著《北宋词史》,将王安中列入宋徽宗御用文人行列,认为他的词“应制谀颂成分很浓”,以其《洞仙歌》为例,述其趣味低级。薛砺若《宋词通论》则认为他“词颇平庸,不甚华丽”。其实这样看待王安中词有失偏颇,其中原因正如昌庆志所论:“明清评论界对王安中为人的蔑视,实际上承袭了习惯于党派之争的宋人的偏见。今人论宋词提及王安中的,也如明清时代一样稀见。”早在宋代,公允的周必大在《平园续稿》记王安中与苏轼定州交往时就肯定了他的文学成就,他写道:“尚书左丞王公(指王安中),世家是邦,博学工文词。年十六,即贡京师。后二年,坡至,奇之,公亦自谓得师也。明年,坡南迁,不能卒业。”因“博学工文辞”而十六岁“即贡京师”,很可以看到王安中的文学才华。虽然《初寮词》一卷,存词只有55首,但题材丰富;透过其词又可看到北宋末年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亦具有积极的词史意义,同时也表现出独有的艺术特点,《四库全书总目·初寮词》这样评价他的成就:其(指王安中)为人反复炎凉,虽不足道,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花庵词选》载其词如《小重山》之“椽烛垂珠清漏长,庭留春笋缓飞觞”《蝶恋花》之“翠雾荣纡消篆印,笛声恰度秋鸿阵”等句,皆为当世所称。就文论文,亦南北宋间佳手也。

有鉴于其成就,本文试再作探讨。

王安中词,题材丰富,传统的女性题材,颂圣祝寿题材等,因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不免富丽华瞻,但宋人所开拓的山水题材、边塞题材、咏物题材等在王安中笔下或清丽隽永,或豪迈刚劲或细密缠绵,表现出多样的风格特色。

边塞词如《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王安中因镇守燕山府,边塞给予他粗犷奔放的滋养、军旅英雄豪迈之气概流于笔下。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分兵闲细柳。金字回飞奏。稿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

词作展现出镇守边关将士的豪迈之气:天刚刚破晓,晨风中,军旗迎风舒卷,莹霜下,兵戈雪亮,清凉的环境更衬出六军军容的威仪,受阅中,更显现出兵将官的英豪气概。快可“追风”的战马,准可惊鸿的弓箭之声,表现出边塞官兵训练有素,武艺高强,而“铁马”“追风”,“弓声”“惊鸿”更让读者领略到铿锵与刚劲的英雄气概。读罢此词,读者能感受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不同的边塞之景,范仲淹词的边塞,凄凉、孤寂、充溢着悲壮之气,而王安中词中的边塞,空旷、清凉,劲爽,充满勃勃生机;同样表现渴望建功立业“燕然勒功”的将军形象,范仲淹词中的将军深沉而深感肩上的重担,而王安中词中的将军,乐观,豪迈,充满对“勒功”“燕然”自信。

从词作所表现出的豪迈与自信,俨然继承了苏词的豪迈风格,诸葛忆兵曾说:“以这样的题材入词,便是对苏轼创作的一种承继。”其实,不只是题材的继承,也是风格气韵的继承。不过昌庆志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王词缺少飘逸灵动,但其洒脱英武,似稍胜于苏词。”苏词的飘逸灵动,后人难继,能有稍胜之处,亦可喜可称。不过王安中边塞题材的词并不多,他的《木兰花送耿太尉赴阙》虽是首送别词,也没有边塞风光的描写,但风格气度与边塞词一样:“珂马风声趋急召”“玉符曾将虎牙军”“征西镇北功成早。仗钺登坛今未老”依然表现出激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豪情。

王安中词不仅边塞题材写得气韵不凡,而且山水题材的词同样有姿有态。明代杨慎说过:“宋之填词为一代绝艺,犹晋之字、唐之诗,不必名家而皆奇也。”王安中的这类题材就是这样,最能表现出他“清丽芊绵”的风格。如《安阳好》是一组连章体山水题材的词,共九首。其中有“叠叠挼蓝烟岫色,淙淙鸣玉晚溪声”;“醉白垂杨低掠水,延松高桧老参天”;“咽咽清泉岩溜细,弯弯碧甃篆痕深”等,语言清丽优美,写景清幽。昌庆志《北宋馆阁词研究》中认为这组词是学习欧阳修的《采桑子》十首,其艺术形式相似,内容方面的成就也令人刮目:“在内容方面,王词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综合叙述与描写,富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感与地域文化的丰富性,而欧词仅在于表现游赏山水之乐,只具备组词的线条美,不如王词具备平面美与立体美。”可见王安中善于学习,也善于改进提高,其词在内容与艺术两方面均取得了较高成就。

其他山水题材的作品还有:《虞美人·雁门作》《水龙吟·游御河并过压沙寺作》《玉蝴蝶·和梁才甫游园作》《卜算子·往道山道中作》《小重山·相州荣归池上作》等。以《水龙吟·游御河并过压沙寺作》为例:

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东风与染,揉蓝春水,湾环清浅。浴鹭翘莎,戏鱼吹絮,落红漂卷。为游人盛踪,兰舟彩舫,飞轻棹、凌波面。 乐事年来乍见。趁旌旗、谷莺娇啭。追随况有,疏帘珠袖,浓香绀幰。萧寺高亭,茂林斜照,且留芳宴。看韶华烂向,尊前放手,作梨花晚。

上阕描写压沙寺之景,烟霭、远堤,构成画面的背景,空濛疏淡,若隐若现,而画桥、倒影,姿态优美,并与倒影构成一幅浓淡相映的远景画面。在这如画的春天,春风轻拂,绿水荡漾,清彻浅淡的湖水是这幅美景的中心画面。近有白鹭莎草,有鱼儿跃动水面;有落红随波轻漾;白与绿、红与蓝,色彩鲜艳,令画面充满春的气息。岸上,游人如织;湖上,彩舟竞荡。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下阕写游人游乐,有动有静、亦有声有色、时间流转,夕阳西下,仍是一派热闹、一派逍遥。

此词出色的构图绘景,远,近;浓,淡;浅,艳;动,静;高,低等,相映相衬,相映生辉。无怪《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初寮词》道:“以其余技填词,犹清丽芊绵,与专门者联镳并驾。”

《玉蝴蝶·和梁才甫游园作》也同样突出表现了“清丽芊绵”的特色:“御水縠纹风皱,画桥横处,沙路晴时。曲坞藏春,朱户翠竹参差。过墙花、娇无限思,笼槛柳、低不胜垂。海棠枝。为东君爱,未敢离披。迟迟。日华融丽,悠扬丝管,掩冉旌旗。喜入繁红,坐来开尽不须吹。听莺迁、还思上苑,约凤浴、应展新池。促归期。燕飞蝶舞,特地熙熙。”

以“曲”修饰“坞”,见其幽静,紧跟一“藏”字,既与前文之“曲”呼应,又以拟人手法活画出春的生机。以“过墙”修饰“花”,以“笼槛”修饰“柳”,已赋予“花”和“柳”生动的姿态美,紧承以“娇无限思”与“为东君爱,未敢披离”,又分别赋予“花”和“海棠”无限情态:“花”是那样娇柔,令人怜爱;海棠是那样善解春意,惹人疼惜。

王安中《初寮词》中,咏物题材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最清新流利的一首为《卜算子·往道山道中作》:“客舍两三花,并脸开清晓。一朵涓涓韵已高。一多纤纤袅。谁与插斜红,拥髻争春好。此意遥知梦已传,月落前村悄。”词作短小而清丽:简洁的环境,清丽的无名花,淡雅而素朴,姿态袅袅与清新雅致的神韵尽现。

同北宋的其他词人一样,王安中有不少的咏花词。《蝶恋花·六花冬词》分别吟咏长春花、山茶花、腊梅、红梅、迎春花、桃花。胥秀丽硕士论文《王安中研究》一文在分析咏物词时,认为咏写腊梅“着工笔,精雕细琢,力求神似;描香用比拟,运思奇绝,深得其神。下片写赏梅人的感受,清气无限,令人如醉如痴。末句‘玉真未洒梨花泪’,以含泪仙子相比,形神兼备,深得化工之妙。”也许不错,但笔者以为王安中咏腊梅描摹细致而致缺乏神韵,而他的咏长春花却不同:

曲径深丛枝袅袅。晕粉揉绵,破蕊烘清晓。十二番开寒最好。此花不惜春归早。青女飞来红翠少。特地芳菲,绝滟惊衰草。只殢东风终甚了。久长欲伴姮娥老。

正如张炎在《词源》中说:“诗最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此论极是。笔者认为这首咏长春花超出咏写腊梅之处,正在于神似。与其他咏花词相比,这首词更具“清丽”特点,其他咏花词则显华艳。

撇开题材论述的局限,考察王安中于靖康元年贬谪南方以后的词作,可以看到王安中淡定自适的情怀。正如昌庆志所论:“王安中不仅在词作表达方法上步趋苏轼,在人生态度与精神风貌上也有酷似苏轼的地方。”前文提到的《卜算子·往道山道中作》,词人对两枝淡雅小花的摹写,细腻传神,表达出词人安闲的心态,丝毫看不出词人是在贬谪途中。另一首《卜算子·柳州作》“燕尾道冠儿,蝉翼生衫子。欹枕看书卧北窗,簟展潇湘水。团扇弄薰风,皓质添凉意.谁与文君作粉真,只此莲花是。”描写词人贬后洒脱自适的道家生活,没有一丝伤感与怨恨,其通达风范堪比苏轼。《江城子·韦城道中寄李祖武、翟淳老》有句云:“陶令此襟尘几许,聊欲向,北窗披”,此亦不乏隐居恬淡之意。

他词不复举,总之,此一时期的词作,词采不再如前期华美浮艳,而是更多地表现出“清丽”的一面。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北宋词人王安中,其边塞词,豪迈奔放,尽显苏轼豪放风格;山水题材,描写细腻生动,显现“清丽芊绵”特色;部分咏物题材的词作,清新雅致,极具神韵;贬谪后词作更显“清丽”特色与恬淡情怀。因此,作为后人论其词,应该多角度研究,不致偏颇而否定其成就。如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亦是幸事。

[1]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2]陶尔夫.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薛砺若.宋词通论[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4]朱德才.增订注释全宋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5]昌庆志.北宋馆阁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

[6]胥秀丽.王安中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I207.22

A

1006-5342(2011)09-0048-02

2011-07-29

猜你喜欢
咏物边塞词人
“格物致知”与“以物观物”——两宋理学家咏物赋创作探赜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梦回边塞
比兴、咏物辨说
林逋梅妻鹤子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多元文化共存的边塞古城:右卫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