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

  • 咏物之中寄深情
    宋代的咏物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从那一首首咏物词中,我们既能领略到物的神韵,又能感受到词人的喜怒哀乐、柔情万种,让人回味无穷。卜算子·咏梅◎〔宋〕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开放了,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也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3年16期2023-04-16

  • 咏物赏景寓理趣
    张其俊咏物之诗,贵乎托物寄意。清人施补华谓:“咏物诗必须有寄托。”(《岘佣说诗》)如何寄托?寄托什么?清人沈祥龙说得好:“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论词随笔》)这类诗作,实际上是借物寓理,托物明志,世间万物的生成发展,皆各有其特有的物性物理,而诗人咏物,则须慧眼独识,灵犀一点,匠心独运,随物赋形,体物寓理,移情明志。诗人咏物各有所好,各有所取,而所好所取者,皆为诗人移情明志之载体也。即

    东坡赤壁诗词 2022年6期2023-01-20

  • 稼轩咏牡丹、梅、桂花词论
    之风格。关键词:咏物;牡丹;梅花;桂花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4-0075-05稼轩因前后退居闲处20年,他的生命和兴趣又极为健旺,所写之词不仅以豪放词为宗,而且有大量的咏物词,诸如花中的牡丹、梅花、荷花、水仙、海棠、红桂、樱桃、茉莉、木樨、荼蘼、丹桂、沙果、杜鹃、美人草(即丽春花)等,都有专篇歌咏,其中牡丹、梅与桂花篇最多,也写得最好。一些论者对稼轩词的花意象关注并展开了研究,如焦颜成、路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论朱敦儒的咏物词创作
    1)“顾名思义,咏物即吟咏外物,咏物之作即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它是我国古代各体文学中的一种重要题材类型。”[1]10据路成文《宋代咏物词史论》统计可知,朱敦儒“所著《樵歌》存词246首,其中咏物词27首”[1]126。 本文将从朱敦儒咏物词的创作背景、 写作手法和情志内涵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咏物词的创作。一、 朱敦儒咏物词的创作背景(一)时代背景宋代词人朱敦儒在南渡之前曾自称:“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著眼看侯王。”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2022-03-18

  • 纳兰性德咏物词研究
    情词闻名,但他的咏物词同样寄意颇深。他一生追寻的理想人格,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亡妻的思念,他对历史、人生、现实的诸多感悟,这些沉重的感情与经历,都在他的咏物词中一一体现。一、纳兰性德咏物词概况咏物类诗词是以草木虫鱼鸟兽等自然事物为题材的诗词,萧统《文选序》将咏物定义为“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最早的咏物诗可以追溯至《诗经·鸱枭》和《楚辞》的《橘颂》。咏物词兴起于唐代,北宋时期咏物词开始发展,以苏轼、周邦彦为代表。南宋

    戏剧之家 2022年7期2022-03-10

  • 姜夔“雅俗观”与其咏物词关系探论
    雅观影响下,姜夔咏物词呈现出了清空骚雅、含蓄深隐、笔力刚健等特点,从而将宋词的雅化推向了高潮。姜夔对咏物词的雅化,继承了传统风雅美学精神,并对后世文人的雅俗观念及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以姜夔雅俗观为切入点,揭示其雅俗观的实质内涵与创作表现,探讨雅俗观与咏物词创作之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姜词的文化内涵。一雅俗一直主导着词的发展流脉,发源于民间的词体本是俗文化的产物,但在宋代文学的复古潮流下,词体始终有着向雅的趋势,特别是到了南宋,特殊的社会环境推动了雅词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2021-12-06

  • 不滞于物:宋代咏物词的物象空间与意蕴空间
    999077)咏物这一题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词中的咏物题材虽然较少见于唐五代,但随着词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张炎《词源》卷下认定咏物词的上乘之作,须做到“所咏瞭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1]262,即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描摹物态、穷形尽相这一层面,而是要通过咏物表达更为深广的情思与感慨。简单来说,就是作咏物词须别有寄托。清代词论家沈祥龙在其《论词随笔》中则更直接地指明了这一点:“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4-20

  • 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空间性比较
    的主流,可称之为咏物赋。而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存在较为深厚的关联,这也是二者间比较的基础。以状物抒情为特色的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至少在三方面颇为类似,可资比较。第一,六朝时期留下了包括器物、动植物造型的工艺、绘画等艺术品;同时六朝咏物赋中也留存了相当数量对这类艺术品的语言描述,二者存在可比照分析的条件。第二,六朝咏物赋是通过语言状中心物象之形貌,造物艺术则无需语言形式的转化,直接呈现“物”的状貌。虽然状物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以感官(如视觉)传达,也因之存在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3-30

  • 王沂孙咏物词之“隔”
    意趣。”对王沂孙咏物词的评价也十分高。从《人间词话》中看,“隔”的因素最主要有代字、用典。而这两种表达方式在璧山咏物词当中恰恰是运用的最灵活的。如“画眉未稳”代指新月,“飞琼”代指飞雪,“蓝光”代指春水,“明珠”代指小梅,单独列举未免觉得晦涩,但是融入词句中却觉恰当,如《眉妩·新月》:“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上片围绕新月描写,前三句描绘新月初升光景,接下来引发拜月祈祷之联想,最后以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期2021-03-15

  • 汉代经学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散文:经学对西汉咏物赋的影响汉代的文学以史传及汉赋最为突出,汉代成就最高的两部史传文学均可见儒学对其的影响,而对于贯穿两汉的赋体文学,经学的影响对汉赋中的咏物赋最为显著。咏物这一题材的作品早在先秦就已出现,在《国语》中,咏物的目的是以物来寄托所要讲述的道理,或托物以达言志,但此时所咏物是为起兴,并非以咏物为主体,直到荀子的《赋篇》第一次直接以赋命名,将咏物与赋体结合在一起。战国时期的咏物赋与汉代的咏物赋是不同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在情感上,战国咏物赋是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5期2021-01-17

  • 苏轼“以诗为词”观在咏物词中的体现
    0)清代俞琰在《咏物诗选·自序》中将咏物文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百篇导其源,六朝备其制,唐人擅其美,两宋、元、明沿其传。”[1]最早的咏物文学作品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的使用,后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发展,到了宋代,咏物作品出现了重要变化,咏物词成为了最重要的咏物作品体裁,以此来替代咏物诗抒情言志的作用。苏轼对北宋咏物词的创作观念和实践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唐圭璋主编的《全宋词》中共收录了358首苏词,其中咏物词有34首,占他词作的近十分之一。苏轼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15

  • 论唐代咏物唱和诗的发展演变
    摘  要:唐代的咏物诗可谓蔚为大观。但是就唱和诗而言,专门的咏物诗作却不多。从唱和诗之“咏物”题材切入,对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的诗作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探赜各个时期咏物唱和诗作的特征,以期对唐代的咏物唱和诗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关键词:唐代;咏物;唱和诗作者简介:符亚楠(1995-),女,汉族,山西朔州人,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2020-12-08

  • 学写咏物散文
    周宏写好咏物散文要注意三個环节:选择题材时要注意能寄寓自己的爱憎和追求。我们不应该去咏鼻涕、咏苍蝇,而应该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崇高。《小草》《路》之类的题目固然可以常写常新,但我们应该注意扩大题材的范围;要善于小中见大,平中显奇,推陈出新,尤其要训练自己独具慧眼,看到平时忽略了的事物。这样可以培养我们观察、思考和提升立意的能力。处理题材时要“不即不离”,或者说“若即若离”。也就是说,既要抓住对象的外部特征,又要体察对象的神韵。单是描摹外形,容易写成粗浅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33期2020-09-17

  • 姜夔咏物词中“情”与“物”的关系 ——以苏、周咏物词为参照
    王京慧咏物词的产生远远迟于咏物诗。诗以感物言志为主,“情”与“物”一开始就是相互触动、感发、交融的关系,而词在发展之初只是写给歌女们在酒筵前交游玩乐的曲子,文人大多直接描写美女歌颂爱情,并不需借物言情,更不会托物言志,所以咏物词并没有随着词的产生而产生。及至北宋,咏物词才逐渐得到发展。在姜夔大力创作咏物词之前,对咏物词发展影响极大的有两位词人:一是引诗入词的苏轼,另一则是以赋为词的周邦彦,而其三人笔下的咏物词,“物”与“情”展现出不同的关系,下面笔者一一举

    文化学刊 2019年6期2019-12-27

  • 王沂孙咏物词的一题多咏现象
    210097)咏物词在北宋开始逐渐兴起,至南宋数量剧增,宋末更是繁盛至极,始极其工。王沂孙就是其代表。碧山词现存共有64首,咏物词就占了一半多,至少有32首,足见其对咏物词的用力之深。且这些咏物词刻画精妙、寄托遥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评价甚高,被称为“思笔双绝”。在这些咏物词中,一题两咏甚至三咏词又占了他咏物词的将近一半,值得我们关注。 这种现象一些学者已论及[1](247-249),但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则专就这一现象,以王沂孙一题多咏词为中心,探

    文教资料 2019年35期2019-12-27

  • 浅论周邦彦咏物词中的同物之境
    南宋词人周邦彦的咏物词。一、王国维对周邦彦评价的变化王国维在读《词辨》时曾眉间批语:“少游而不喜美成。”1906年,王国维出版了《人间词甲稿》,认为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认为周邦彦的词“创意之才少耳。”1910年12月王国维撰《清真先生遗事》一卷中对清真词却评价道: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犹为未当也。从这几则评价中可以看出随着王国维对美成词日益加深的理解王国维对其词的态度也从“不惜美成”转变为“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二、美成词实为同物之境

    长江丛刊 2019年15期2019-11-14

  • 论姜夔咏物词匠心独具的造境方法
    是南宋词坛的一位咏物名家,他以真实的生命体验和卓越的艺术才能赋予咏物词新的特点。姜夔的咏物词采用以我化物,移情于物的表现方式,在物我之间寻找契合点,达到物我交融,意蕴幽深的境界;在描绘客观事物时,略去其形貌,从侧面着笔,虚处传神;在章法结构上,跌宕跳脱,收放自如,使全词呈现出超逸空灵的艺术境界。关键词:姜夔;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诗学中重要的美学范畴,亦是衡量诗歌是否具有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诗词同质异构,此种标准同样适用于词。对于姜夔词作的艺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2019-10-23

  • 论朱彝尊咏物词对姜夔的继承
    的大力推广,使得咏物词重新占据词坛重要地位。同時朱彝尊推崇姜夔词的“醇雅”风格,标榜姜夔词为词之模范,开启清代词人学姜夔之风潮。本文从朱彝尊咏物词出发,探讨其对姜夔词“醇雅”风格的继承。姜夔咏物词的“醇雅”风格,形成于多个方面。首先源于其作词炼字炼句,辞微旨远,寄托遥深,源于姜夔在词中所寄托的醇厚雅洁的情感。姜夔一生漂泊无依,几乎靠朋友接济度日。纵然清贫苦涩,一生寄人篱下,但姜夔从不攀附权势,始终保持着高雅志趣、清白人格。就如刘乃昌先生所说“姜夔的清苦阅历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2019-10-21

  • 《诗经·卫风·淇奥》的诗义蕴含
    子的品质修养。从咏物的角度来说,亦可视为社木意义的竹子的颂歌。关键词 诗经 淇奥 思人 咏物中图分类号:I222.2文献标识码:A《卫风·淇奥》因其“终不可谖兮!”这样的语句,似乎不是政治性、礼节性颂歌应有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又完全不符合官场应酬应有的话语习惯,当是一女子的心仪之曲。她所心仪的君子,或者说是她心目中的君子,那真是一位完美的贵族男子: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內在修治而形成的“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意志品质;有令人望之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0期2019-10-16

  • 咏物有道,真情自显”教学设计
    目标】1.明晰“咏物抒怀”的概念。2.提炼“咏物抒怀”文章的构思规律。3.领悟“咏物抒怀”文章的写作技法。4.运用“咏物抒怀”的写法构思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一走进咱们六中的校园,我首先被一棵棵高大的广玉兰树所吸引,一团团绿油油的叶子中间,有很多含苞待放的花蕾,还有一些花朵正开得热烈,可也有一些花朵就要凋谢了。由此,我想到了很多,猜猜看,我想到些什么?(生回答)如果把这份观察和触动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能形成一篇咏物抒懷的文章。咏物抒怀,就是我们这节课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9期2019-10-16

  • 巧学经典悟真谛
    教的写作教学课“咏物有道,真情自显”很好地体现了“跟课文学写作”的教学理念,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学习揣摩。1.首尾呼应,别具匠心角度妙。上课伊始,姚老师巧妙设计了富有诗意又充满悬念的导入语,紧紧围绕“咏物抒怀”写作主题设计开场白,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的训练,既激活了课堂氛围,又为下一教学环节做必要的铺垫,同时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难能可贵的是,姚老师有感而发课堂结语,与导语遥相呼应,鼓励学生认真感悟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书写自己的真性情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9期2019-10-16

  • 咏物抒情
    作文。(60分)咏物抒情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的一种写作手法。咏物抒情的关键在“咏”和“情”。“咏”就是要对物有足够的描摹,只有这样,后面的“情”才能自然触发。可以说“咏”是“情”的基础,“情”则是“咏”的结果。除此之外,要想写好这类作文,还要注意两点:一是选准寄托情感的“物”,这个物必须能承载你的情感,并且要存在触发你情感的关联点,与你所抒发的情感协调一致;二是抒发情感时要巧妙自然,做到情物相融,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10期2019-09-10

  • 李维桢对诗学辨体论的审视
    诗论焦点:诗歌“咏物”“使事”伤体论有明一代,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高举“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大旗,“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1]7438主张“格调”复古,“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2]446随后的明代文坛被“格调”复古派所左右,其诗学主张和诗学取向均以“格调”为诗学最高范式。在宗唐抑宋的诗学背景下,明代诗论家从不同的诗学立场、学术视角,对咏物诗以及诗歌“使事”问题作了诸多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3-15

  • 试论柳永咏物词的形式及对后世咏物词的影响
    30027)柳永咏物词源于唐五代,但又有创造性,其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利用长调慢词咏物,把物象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完整;第二,铺叙展衍的描述与创作结构巧妙结合,使咏物词形式变化多样,对后世词人产生很大影响;第三,柳永咏物词的“兴寄”功能拓宽了情感的表达,这也是能够影响后人的一大缘由。一、柳永将咏物融入了长调慢词中王次澄《南朝诗研究》中所提及咏物词主要有以下四种体现:一是在人体感观范围内,对具体的自然景观或具体物象的描述;二是取其中一个具体物象进行描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2-10

  • 言志与游艺的再平衡:以李梦阳和弘晓的咏瓶花诗为中心
    生活的一部分,但咏物诗本身的传统,又要求其托物以言志。李梦阳和弘晓的咏瓶花诗代表了言志与游艺在儒家语境下获得再平衡的两种方式,也说明了社会文化分层带给文学的影响。关键词:游艺;爱新觉罗·弘晓;咏物作者简介:刘竞飞(1976-),男,吉林省长春市人,文学博士,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03以瓶插花之风,自汉唐以后大兴,至明清时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6期2018-03-14

  • 浅谈诗词鉴赏之咏物词的特色
    词中选出一类晚明咏物词,从这些词的特色上去鉴赏,借此强化学生对咏物词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咏物词。明代前期咏物词的描写对象以植物、动物为主体,题材选择的范围多是传统的比附身世相关的物象。126首咏物词作中动植物类题材达106首,物象选择上,以表现高洁人格的梅、荷花、菊、桂花等为题材,以梅花为题 材的咏物词就达22首,刘基的《更漏子·咏雁》、高启的《沁园春·雁》便是代表。晚明咏物词在题材上承前代传统又有新变,表现出异于前代的个性特征,呈现出琐细化、生活化、柔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50期2017-12-26

  • 碧山词对楚辞的传承
    接受楚辞之处,其咏物词的表达艺术得益于楚辞中的比兴寄托手法,其词情感沉郁哀怨,也是对楚辞“骚怨”情感的接受,碧山词多有故国之思,也是对屈原内在精神的认同。楚辞;碧山词;咏物寄托;沉郁哀怨;故国之思楚辞自问世以来,就因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长期为后人所褒扬和学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尤其是对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影响更为突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说:“《楚辞》者,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

    创作 2017年2期2017-11-13

  • 咏物不乏形象 议论充满诗意
    何事当年不见收。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

    课外语文·中 2017年6期2017-07-17

  • 咏物联里体悟人生
    ●王永江咏物在诗联中很普遍。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举例来看,唐代诗人好几个写《蝉》的,比较出名的有虞世南、骆宾王和李商隐。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

    对联 2017年4期2017-05-24

  • 野云孤飞 去留无迹 ——姜白石咏物词的意象微探
    无迹 ——姜白石咏物词的意象微探李倩(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88)姜夔生活在南宋王朝与金朝南北进行对峙,民族矛盾处于尖锐时期。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使姜夔感到极其痛心,凄凉的心境表现在他的词创中。这期间他大量创作咏物词,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咏物词占有较大比重,其创作的咏物词有25首之多,占词作总量的三分之一。姜夔咏物词具有清空含蓄,幽韵香冷的风格,这是通过他独创的审美意象和丰富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文章介绍和分析姜夔的咏物词,以梅、柳、荷、红芍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4-13

  • 曹冠咏物词简论
    30001)曹冠咏物词简论王文丹(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曹冠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在他现存六十余首词中,咏物词占近三分之一,这些咏物词或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是纯粹的描摹物态,都以其洒脱清旷的词风、清新雅丽的语言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展现出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曹冠;咏物词;艺术风格曹冠(生卒年不详),南宋词人,字宗臣,号双溪居士,东阳(今浙江金华)人,以乡贡入太学,在秦桧门下教其诸孙。绍兴二十四年(1154)登甲第,为平江府学教授,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6

  • 咏物与禁体:论清代浙西词派之咏物
    530005)咏物与禁体:论清代浙西词派之咏物词刘 深(广西大学行健学院,广西南宁530005)朱彝尊以《乐府补题》为载体,倡导咏物词。然而,朱彝尊却有意剥离了《乐府补题》的比兴寄托精神,刻意发扬其禁体物语的手法,从而形成浙派范式,其典型表现即是禁体词。从清代词史来看,明言禁体的禁体词虽不多见,然清人在咏物词的创作中普遍运用禁体物语的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禁体词的价值主要在于禁体物语的创作手法。当然,禁体词或者说禁体物语也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这就是通过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2-17

  • 转型与重建
    白崇刘宋咏物赋保留了魏晋咏物赋的某些写作规范,又体现出新的倾向,具有鲜明的过渡特征。以傅亮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更注重通过咏物来表达个人的人生体验而不是魏晋玄理;但以谢惠连、颜延之、谢庄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则更加专注于对物本身的描写,并吸收诗歌领域的文学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咏物赋进行了探索,使之文辞更华美,音韵更和谐,诗化特征更明显。在新的文学环境中,他们为咏物赋构建了新的自我特色,为齐梁辞赋开启了先声。关键词: 咏物赋;声律;诗歌;华美中图分类号:   I207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11-02

  • 论梅溪词与竹屋词风格之异同
    致可分为恋情词、咏物词、感怀词、节序词和酬唱词。需要说明的是,史达祖的感怀词中包含作者“随行觇国”期间创作的5首北行词和为悼念亡妻而作的悼亡词,这些均为《梅溪词》中的精品。高观国,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现存史料中没有关于高观国生平的记载,我们仅可依据其活动的年代大致推断其与史达祖、姜夔等是同时代的人。根据其词作可以判断,高观国与陆游、史达祖、陈造等有过唱和经历。嘉泰四年,高观国曾写词为陆游祝寿。由此可见,高观国并非远离官场,而是以文人的身份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0

  • 论龚鼎孳的咏物
    30]论龚鼎孳的咏物词⊙邓妙慈[五邑大学文学院, 广东 江门 529030]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重要词人,其咏物词仅存八首,但其艺术成就不容忽视。龚鼎孳咏物词的题材集中,“体物”与“托意”之作数量相当。其咏物词多为侧面摹状,使事用典妥帖精妙。龚鼎孳咏物词兼具“美人貌”与“名士态”,实乃龚鼎孳士夫人格之外化。龚鼎孳在某些咏物词中还寄托了一种深沉而有节制的身世家国之感,艺术性与思想性俱臻佳境。龚鼎孳 咏物词 用典 寄托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2015-03-16

  • 黄庭坚咏物词世俗化倾向
    道路。但黄庭坚的咏物词却和大背景反向而行,越来越具有世俗化倾向。该文将对黄庭坚词的世俗化倾向进行研究。关键词:黄庭坚  宋词  世俗化  咏物中图分类号:1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38-01两宋文学,最具影响力的文体是词体。同样,宋代也是词发展的高峰时代。词从一般的歌楼妓馆渐渐扩展到了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到了后来,几乎达到可以与诗分庭抗礼的地步。咏物也因为这样的变化,逐渐成为词体抒情言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2014-12-30

  • 建安咏物赋略论
    学特色的则应该是咏物赋。建安咏物赋在汉代辞赋创作的影响下,融合独特的时代文化风貌,在题材选取、内容表达乃至艺术特色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建安咏物赋进行分析论述,以把握其独特的文学风貌。一、建安咏物赋文本分析根据严可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统计,建安时期的咏物赋(包括残篇)共有73篇,题材主要集中在动物、植物、器物三方面,具体篇目见下表1:表1 建安时期咏物赋 (续表)建安文学尽管持续时间不过50年,但从数量上看,咏物赋在数量上却超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4期2014-05-23

  • 明代咏物民歌和谜语的比较研究
    )同为通俗文学,咏物民歌和谜语有着天生的联系。咏物民歌之“咏”,最先有“风”之意,而谜语也一度被称为“风人体”,二者的关系早已引起前人的注意。陈光尧《谜语研究》说:“谜语和歌谣都是有韵的文学,也同是诗歌上的产品。谜语若不要人家来猜测说话者的目的,则他们便都成为一种很好的叙事诗歌,和歌谣两个混做一体,我们是分不出来他们的性质的。不过谜语既必要人家来猜测说话者的目的,这一点就使他们与歌谣又大不相同了。”[1]93咏物民歌表现物类所运用的手法和谜语十分相像。明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08

  • 论高观国的咏物词 ——以独特的吟咏之物和独特的表现技法为视角
    独特的吟咏之物咏物是我国古代各种文体中最常见的题材类型之一。早在先秦时代,屈原就创作了《橘颂》这样的优秀篇章。当然,随着词体的兴盛,咏物词的创作也渐成风尚。特别是南渡以后,以词咏物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创作类型,至高观国生活的南宋中后期,词人们结社联吟,拈题赋物,咏物更成为当时主要的创作类型。高观国喜欢咏物而且善于咏物。在存词108首的《竹屋痴语》中就有35首是咏物词,几乎占了全集的三分之一。《古今词话》中说:“高观国精于咏物,《竹屋痴语》中佳者有《御街行》咏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9期2014-04-01

  • 《文选》与三世纪文学
    对魏晋大量涌现的咏物赋的忽视又显现了它在界定文体和代表作品上的局限性。《文选》; 三世纪; 咏物赋; 文体本文所指的三世纪始于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止于317年西晋灭亡。这一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其实是被两大家族控制的:曹氏和司马氏。这一世纪不仅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的衰落,更经历了华夏民族初次被异族打败,从此文化中心开始南移的过渡阶段。这一世纪也是对代表华夏文明的中原文化的终结和总结①张磊夫(Rafe de Crespigny)撰写的文章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2-12

  • 浅析王沂孙的咏物
    2)浅析王沂孙的咏物词邢馨月,周奇文(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王沂孙是宋末元初著名的词人,咏物词是其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吟咏,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抒发其身世飘零之感,形成了沉郁顿挫、幽婉奇幻、比兴寄托的艺术风格。王沂孙;咏物词;沉郁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人,生卒年不可考。根据现存资料来看,他的活动基本在吴越一带,他结交的朋友大多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的文人和遗民,如周密、张炎、仇元、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2012-08-15

  • 台湾现代咏物诗:从古典咏物,入物质文化之境
    的所在。而最堪称咏物经典之作,可以元代张可宗诗集为例。诗人生卒年不详,《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别集中收其《咏物诗》一卷,提要有云:“昔屈原颂橘、荀况赋蚕,咏物之作萌芽于是,然特赋家流耳。汉武之天马、班固之白雉宝鼎,亦皆因事抒文,非主于刻画一物。其托物寄怀见于诗篇者,蔡邕咏庭前石榴,其始见也。沿及六朝,此风渐盛。王融、谢朓至以唱和相高,而大致多主于隶事。唐宋两朝则作者蔚起,不可以屈指计矣,其特出者,杜甫之比兴深微,苏轼黄庭坚之比喻奇巧,皆挺出众流。其余则唐尚形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张戒《岁寒堂诗话》中“言志为本,咏物为工”的诗学观
    》中“言志为本,咏物为工”的诗学观周 觅(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张戒在《岁寒堂诗话》开篇即提出“言志为本,咏物为工”的诗学观点,这一命题便是整部诗话理论观点的核心。以言志为本,是张戒《岁寒堂诗话》的论诗宗旨,同时他又提出“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的理论理想,将“言志”与“咏物”并举,发展了儒家传统的“诗言志”,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当时诗坛上受苏、黄影响极大的诗歌专意于补辍奇字与讲究用事押韵的不良风气。张戒;言志;咏物张戒的《岁寒堂诗话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2012-04-13

  • 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 ——兼论李清照词创作的低俗倾向
    了学界的关注,其咏物词更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早在1935年,《红豆》第3卷第5期就发表了郎润之的《李清照与黄花》一文,论述李清照的菊花词;1961年5月6日的《羊城晚报》发表刘逸生先生《何事关心问海棠》,涉及李清照的海棠词;1980年,柳文耀发表《李清照咏物词浅议》一文,论述易安咏物词的用事、铺叙,以及直抒胸臆、直叹身世的抒情特点,并对易安咏物词的历史地位进行勾勒〔1〕。1981年,霖鸣发表《咏芳誉景寓真情》,论述李清照多首咏物词〔2〕。1987年,张文生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1期2011-11-19

  • 略论王沂孙词意绪氛围的营建
    中佼佼者,王沂孙咏物词获得后世尤其清代词坛的高度评价。本文拟结合碧山所生活的时代历史背景与个人际遇,对其咏物词的氛围营造的细节处理安排进行分析。关键词王沂孙咏物词艺术氛围营造中图分类号:I222.8文献标识码:A作为宋末遗民词人群中佼佼者,王沂孙咏物词获得后世尤其清代词坛的高度评价。心性纤敏、灵心善感的词人,身历家国巨变,在通过对外在客观世界一草一木的感受吟咏中,深深寄托了自身情感及生命体验。1 以素冷着色点染气氛素冷,即素丽清冷,它是在客观再现自然色的基

    科教导刊 2009年8期2009-06-29

  •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
    事、悼亡、怀古、咏物、记游、说理甚至田园风光、山水景物等等都纳入词的创作中。因而苏轼婉约词中除了爱情词外还有悼亡词、农村风物词、写景记游词、怀古咏史词、咏物词等。苏轼将“悼亡题材纳入五代以来‘绮筵公子、绣锦花间、樽前娱宾遣兴应歌的艳科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惊世骇俗之举。”[2]苏轼悼亡词最杰出的代表是《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中苏轼抒写的是一种对妻子“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铭心的怀想。而且在悼念妻子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宦海浮沉之慨,遂使此词真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2期2009-03-25

  • 咏物抒情有诀窍
    习内容适用于学写咏物抒情的作文。咏物抒情,是一种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艺术地表达情感的写法。很多咏物抒情散文的内在“骨架”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呈现出比较相近的结构形式: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抒情。这种结构,也叫“三层式结构”。如短文:《海上的航标灯》你见过航标灯吗?(这一句是第一层,“引出事物”)海上的航标灯,站在最远的地方,第一个迎接凶险的风浪。海上的航标灯,永远沉默地埋头工作,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天色愈黑,航标灯愈亮。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8年2期2008-03-25

  • 蓬屋说诗
    讲究,不可拘泥。咏物写景,则以切合题旨而有深意为佳。吴梅村咏物多佳,别有其深意在也。如咏剑云:“此岂封侯日,摩挲忆往年,恩仇当后,关塞即灯前……”扩大诗境至极,得神之作也。在外表则须写其特色,咏此花则非他花,咏此景则非彼景,多不必指名,使人一读则知是某物、某时、某地、某事,不必猜想,不可移易,然后为工。而过工又非诗之至者,如陆剑南云:过工则失之巧,巧则或纤,仄,或佻,轻,又损。

    读书 1994年7期199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