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2011-08-15 00:50史宝欣
护理研究 2011年29期
关键词:幸福感主观老年人

崔 静,史宝欣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崔 静,史宝欣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从主观幸福感的涵义、结构和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新方向等方面介绍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及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而主观幸福感(SWB)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1]。国内学者曾对12个省市及香港特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过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国内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主观幸福感的概述

1.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结构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由3个维度构成: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对个体生活的综合认知判断,主要是个体生活的一个总体的概括认识和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1.2 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征 主观性:指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认知评价,又包括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其中正性情感包括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不包括重型情感障碍和神经症。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到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从长期看,主观幸福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

2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经历着身体功能的衰退、智力的下降、经济来源的丧失、丧偶、退休等变化,对主观幸福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现通过人口统计量因素、生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因素、文化因素及其他因素方面进行总结。

2.1 人口统计量因素

2.1.1 性别 关于性别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大致可分为3种情况。①女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男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2,3]。这种差异可以用男女性社会角色来解释,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在情绪体验上有很大的不同,女性多从事情绪表达的工作(如教师、护士等),而男性角色很少强调情绪表达。这样,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有一种接受的态度,并相信自己的极端情绪反应会被社会认可,这些差异引起对幸福感的判断不同,因此,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的主观幸福感。②女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低于男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4-6]。由于遗传和生理原因,女性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较男性长,与之伴随的是丧偶率高;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大多数老年人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和较贫穷,而女性老年人受教育的程度一般比男性老年人更低,她们比男性老年人更贫穷,社会和家庭地位更低,更易受到忽视、歧视,甚至伤害。因此,文盲率高及其所导致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地位低,丧偶率高及其所导致的独居率较高和来自配偶的支持较少,可能是女性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男性老年人差的主要原因。③性别对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7,8]。因为随着人的老年化,原有的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性别差异逐渐消失,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没有太大的影响。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是样本来源和所用研究工具的不同所造成的。

2.1.2 年龄 Diener等的研究报告显示,18岁、19岁生活满意度平均水平非常稳定,20岁~80岁积极情感缓慢下降,20岁~60岁消极情感缓慢下降、70岁~80岁出现回弹[9]。也有些研究表明,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儿童时期和老年时期人的主观幸福感最高,而中年时期(40岁左右)的主观幸福感最低[10]。国内关于年龄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也不一致。曹新美等[11]研究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年龄差异极其显著。60岁~69岁老年人的幸福感程度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最强,而在老年晚期和老年初期,主观幸福感较低。进入老年初期,老年人生活有一个适应阶段,会出现一段时期的失落感和无价值感,所以在老年初期的主观幸福感较低;而进入到高龄阶段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老的程度和对生活的无助感程度增加了,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幸福感程度比前一年龄段更低。但也有研究发现,年龄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无关[12,13]。

2.1.3 婚姻状况 国外研究中,Stock等[14]报告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4。Marilyn等[15]的研究则表明,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但比预想的要微弱得多。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重视夫妻之间的依赖关系,夫妻相互给对方以精神和物质支持,尤其在退休之后个体的活动中心由社会转向家庭,所以婚姻生活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婚姻生活是否幸福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冯晓黎等[16]以长春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考察老年人配偶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有配偶的老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丧偶的老人,可见能够与老伴朝夕相处,共同支持,相互理解的退休老人生活得更加和谐幸福。曹新美等[11]研究报道,再婚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最好,其次是婚姻完美无缺的老年人,丧偶的老年人幸福感和生活满意程度最低。某些独居的空巢老人由于生活照料上的不便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会出现孤独、寂寞之感,感觉生活没有意义、自己只是在混日子,所以社会和子女都更应关注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丧偶后的婚姻生活,鼓励和帮助他们再婚,对他们的婚姻和情感生活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2.2 生理因素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健康才有一切,自身是否患病或患病种类的多少能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张远兰等[17]研究显示,老干部体检诊断疾病的多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血糖及脉搏的正常与否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但简洁等[13]的研究发现,慢性病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2.3 经济因素 经济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国外研究中,Diener等[18]对财富和主观幸福感的早期研究也发现,富裕国家的人民比贫穷国家的人民感到更幸福,在同一国家,富裕的人比贫穷的人感到更幸福。也有研究表明,经济收入仅在人们非常贫穷时对其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19]。国内报道中,焦娜娜等[20]研究显示,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主观幸福感增加。但吴吉惠[21]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高低并不是影响幸福度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大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及看病贵这一现象,有必要深入访谈了解个人收入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否有直接影响。

2.4 社会支持因素 国外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评定老年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22]。许多学者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因为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安定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健康的行为模式,从而增加正性情感并抑制负性情感,防止降低主观幸福感。邬俊福[23]研究发现,亲子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接受经济支持和接受情感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吴捷[24]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社交孤独与情绪孤独体验越少,主观幸福感越高。

2.5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次研究主要从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方面进行总结。宗教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往往是积极的,这是因为:首先宗教影响压力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其次,宗教团体提供高层次的社会支持,使个体免除最不幸的后果;最后,宗教成员的资格涉及一系列的行为,如祈祷等有助于个体提高主观幸福感[10]。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都表明宗教信仰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有很强的正向关系,特别是对妇女和老年人[25]。Plante等[26,27]发现,信徒参与宗教活动次数越多,其主观幸福感越高。Krause[28]研究发现,在日本老年人口中,宗教参与提高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对老年人而言,宗教可以作为一个“处理机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积累的宗教资本不断发挥作用,所以宗教参与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相当重要[29]。Van Ness等[30]对病人在临终时的研究发现,与无宗教信仰的人相比,有宗教信仰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Boey[31]研究发现,宗教信念与香港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Dezutter等[32]研究发现,宗教态度可以提高慢性疼痛病人的主观幸福感。国内的文献中,高椿雷[33]研究认为,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李小凤等[34]研究发现,佛教信仰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归属感、宗教经验、免除教徒对死亡的恐惧和影响教徒的身体健康情况等影响了教徒的幸福度。但宗教信仰与农村空巢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17]。根据文化的差异性,有必要对我国老年信仰者的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研究。

2.6 其他因素 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体育锻炼、应激水平、失眠状况、交往频度、自我概念等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7,35-42]。

3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①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众多,但目前的研究大多都只在确定哪些因素有影响,没有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力,也没有分析决定因素与危险因素之分,更没有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及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再分等。所以应针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构建其影响模型,并逐步形成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幸福感理论。②量表未实现本土化。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修订后的国外量表,而国内只有邢占军教授主编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并在老年人测量中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根据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国外量表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所以有必要根据我国老年人的特点编制具有我国文化背景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③主观幸福感作为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多数研究只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不能了解某些特殊老年人真实的内心感受与想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如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④目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干预研究尚没有展开。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这方面的研究无疑会对老年人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面对社会的变迁,死亡成为老年人的威胁之一,由于当代老年人缺乏对死亡的正确认识,大多数老年人有死亡恐惧,从而影响了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了解老年人的死亡态度是否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进行死亡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张顺泉,陶明,吴惠娟,等.离退休干部主观幸福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38-39.

[2]敏生才.城市回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2-13.

[3]蒋怀滨,林良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适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4:2461-2462.

[4]李海峰.四川老年人灾后主观幸福感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9):1130-1134.

[5]陈彤.西部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9(2):183-187.

[6]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女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8):778-780.

[7]郑宏志,陈功香.314名城市老年居民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9):820-821.

[8]王静.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93-94.

[9]唐蕾.主观幸福心理感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18:55.

[10]杜军.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89.

[11]曹新美,刘翔平,唐宏.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70-74.

[12]罗扬眉.湖南省老年人亲子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73.

[13]简洁,张华.重庆市市级机关离退休人员幸福感现状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10-12.

[14]Stock WA,Okun MA,Haring MJ.Ag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meta-analysis[J].Evaluation Studies:Review Annual,1983,8:279-302.

[15]Marilyn H.Marital statu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research synthesis[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85,11:947-953.

[16]冯晓黎,李兆良,高燕,等.经济收入及婚姻家庭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26-1427.

[17]张远兰,冯正直.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和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4):289-291.

[18]Diener E,Biswas-Diener R.Will money Increases subjective well-being?A literature review and guide to needed research[J].Soc Ind Res,2002,57(2):119.

[19]任志宏,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4:152-158.

[20]焦娜娜,张静平,谢丽琴,等.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6-88.

[21]吴吉惠.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幸福感与应付方式调查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94-199.

[22]Chalise HN.Relationship specialization amongst sources and receivers of social support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lonel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nepalese older adult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07,44:299-314.

[23]邬俊福.城乡老年人亲子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22-824.

[24]吴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31(4):984-986.

[25]Philip HB,Brian T.Relig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J].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9,38(2):310-319.

[26]Plante TG,Sherman AC.Faith and healing:Psychological perspec-

tives[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1:240-261.

[27]Lawler-Row KA,Elliott J.The role of religious activity and spirituality i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J].J Health Psychol,2009,14(1):43-52.

[28]Krause N.Religious meaning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late life[J].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3,58:160-170.

[29]Cox H,Hammonds A.Religion,aging,and life satisfaction:An eight-year,three-wave longitudinal study[J].Gerontologist,1987,27(5):660-665.

[30]Van Ness PH,Lason DB.Religion,senescence,and mental health:The end of life is not the end of hope[J].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02,10(4):386-397.

[31]Boey KW.Religios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older women in Hong Kong[J].Int J Psychiatr Nurs Res,2003,8(2):921-935.

[32]Dezutter J,Luyckx K,Büssing A,etal.Exploring the link be

tween religious attitud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ronic

pain patients[J].Int J Psychiatry Med,2009,39(4):393-404.

[33]高椿雷.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1.

[34]李小凤,李林,林丰芬.幸福度与佛教信仰的关系浅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6-17.

[35]王枫,况成云,王娟,等.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5:349-350.

[36]邢全超,王丽萍,徐巧鑫,等.老年人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53-55.

[37]王静.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93-94.

[38]王燕,高健,石秀梅,等.日常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1):18-20.

[39]罗世杏,肖淑宁,骆书秀.应激状态对城区老年人幸福度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15(8):1251-1252.

[40]王健,孟庆跃,Winnie Yip,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31-34.

[41]高健,步怀恩,于春泉,等.天津市某社区交往频度对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647-2650.

[42]吴兰花.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873-1874.

Research progres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Cui Jing,Shi Baoxin(Nursing College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 China)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a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individual quality of life,and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from aspects of the meaning,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elderly;subjective well-being;influencing factor

R473.59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1.29.005

1009-6493(2011)10B-2643-03

崔静、史宝欣工作单位: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2010-12-10)

(本文编辑 张建华)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主观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