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模式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2011-08-15 00:49何琼叶茎盖超会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基地

何琼,叶茎,盖超会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模式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何琼,叶茎,盖超会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模式,从工业中心的理念定位、设备与教学团队、管理与企业文化以及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分析其成功之道。合理借鉴工业中心的经验,对内地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工业中心;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从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到2010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再次提出了“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可以看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的特征所在。

一、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模式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被誉为“现代工业训练楷模和工程教育创新先锋”,得到了海内外教育界和工业界的认同和高度赞赏,笔者有幸在工业中心学习培训了一段时间,耳闻目睹了工业中心的发展运作情况,对工业中心的辉煌和成功经验略有感悟。

(一)准确的定位,创新的理念

工业中心运作理念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审时度势,适应香港和世界科技和社会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以求实务实的态度不断来调试。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产、学、研结合,培养创造力,为企业输送“首选毕业生”,是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目前的定位。工业中心也从最初的工业基本技术训练工场发展为学习工厂,进而提升为研习工厂,从基本技术训练到增值培训到创值培训,从善用资源到资源增值到资源创值,从为本校服务到为其他校服务到为地区、工业界和社会服务,从以资源为本的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到以人的创造性为本的管理。如今的工业中心已发展成为现代工业训练的基地、科技开发的平台、业界的技术后盾,集多功能于一身,以启迪创意、激励创新、推动发明为主旋律的多功能“研习工厂”。

(二)现代化的设备和高素质学习型的团队

工业中心目前面积11000平方米,大约有超过20个培训工厂和超过10个认可、认证及联合培训中心。它充分体现了现代工业训练的超前性和现代性,拥有现代制造业涉及的各个门类的先进设备,引领香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使学生在工业训练过程中能够涉猎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如已经开始在企业工厂应用的先进技术,CAD/CAM/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编制)、CAT(计算机辅助测试)、RP(快速原型技术)等等。还有那些尚未在企业、工厂使用,或刚开始在个别企业使用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技术,如FMS(柔性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RE(逆向工程)、IH(智能家居)等等。

工业中心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际经验,也就是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自制,技能联系实际和现代工业训练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讲清楚,也能直到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更重要的是有能力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目前在工业中心的一百多名职工中,中、高级以上的技术人员占到80%,很多成员都有5到10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有的甚至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这些教师在工作需要和自身基础条件出发,在工作之余以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勤奋学习进修,提高了团队的科技水平,增强了教学和科研开发能力。

(三)科学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文化

工业中心归香港理工大学管理,但在许多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工业中心拥有公平及坦诚的管理层,为每个成员的提供个人智慧和能力的平台和发展机会,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承担责任。各级领导层都要形成决策力,在工业中心的总目标和规划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中层到上层到下层,都有沟通的有效渠道,高度透明。使“公平、公开和公正”等到了保证和贯通。

工业中心文化的精髓是以人文本,对人的尊重,对团队成员潜质的珍视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每位成员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从领导层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到员工层的通力合作与无私奉献,到重视人才的引进和鼓励,到支持员工的进修方面等,处处体现了工业中心以人为本的文化精髓。

(四)与企业界的紧密合作和相互支持

工业中心的运作模式可以理解为“产、学、研”结合的研习工厂,教学是研习工厂运作的主线和核心,同时密切联系企业界,服务社会,推动香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工业中心与企业界紧密联系的核心在于其合作项目来自于企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中心与企业界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推介,顾问服务、工业技术难题解决、安全评估和事故分析等。同时工业中心也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从资金、设备、软件等各方面给予回馈,尤其是企业与工业中心合作进行重大的科技开发和提供一些科技开发项目作为工业中心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课题。

二、对内地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一直是热门话题,目前很多专业在校企合作这块仍停留在浅层,如聘请一两个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上上课,或举办几场企业家报告会,或送学生去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等。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大多处在弱势,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局面,从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功进行深层的校企合作,必须要求学校企业双赢,这样才能达到多赢,学校赢、企业赢、社会赢和学生赢。不同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的切入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培训员工、为企业提供毕业生、与企业合作开发新项目等。而企业可以回报我们,如提供先进设备给我们做技术开发、提供生产性设备给我们做实训教学产品制作与生产、提供我们一流的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项目给我们的学生做项目设计、接受我们毕业生顶岗实习、给年轻老师提供企业受训的经历等。只有好的深化的校企合作,才会有先进设备的实训设备和“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

(二)科学合理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管理制度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但实训基地管理要以教学作为最终目标。在实训教学中,对指导教师的也制定指导规范,明确每个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得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对学生也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管理。如按规定放置物品、操作时轻拿轻放等。特别是有危险性的操作时,做好教师先检查以后再进行,还要自觉保持操作场所整洁,生活用品一律不得带入生产区域等等。

对集产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利用企业优势,让学生全程参与生产过程,从方案制订、设备选型、物品采购、安装调试等环节上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切实感受企业文化,参加企业管理,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

对实训设备管理利用,利用校园网来对实训室相关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推行网络预约,从网上可以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进行维修,这样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也避免造成实训设备的闲置。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和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相比,很多内地的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任的高水平实训教师,而只有少数的实验管理员,目前从事实训教学很多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具备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动手能力上稍有不足,如何培养理论高实践强的“双师型”教师呢?

如我院开展的教师“四个一工程”,主要指每位教师主讲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精通一项专业技能,负责该技能实训的相关建设;联系本行业的相关企业,交一个行业企业界的朋友,定期去企业实习;承担一项科研课题,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请一线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传授实践知识与宝贵经验等。这样使专业教师得到锻炼和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了教师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三、结语

可以看出,实训基地由最初单纯的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逐步发展为培养高职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并包含有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如何建设、管理、利用好实训基地,发挥实训基地在高职教学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个院校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对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严岱年.工程教育的创新奇葩[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祝战斌,张坐省.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 张中社,赵俊侠,胡普辉.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经验对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发展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3.

[4] 陈辉,王俊.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有关问题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

Inspiration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From the Model o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dustrial Centre

HE Qiong,YE Jing,GAI Chao-hui

The level of th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directly impa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goal.Combining with the model o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dustrial cen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path which is from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centre positioning,equipment and teaching team, management and the enterprise cultur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is paper properly learns from the industrial centers experience,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mainland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center,training bas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G712.3

A

1008-7427(2011)04-0029-02

2011-03-03

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09361。

作者何琼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无锡空港经开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机理分析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仿真优化设计助推绿色经济——访卓展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特约嘉宾、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牛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