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第二课堂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2011-08-15 00:49赵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大学生

赵瑜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优化高校第二课堂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赵瑜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分析了第二课堂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现阶段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并探讨了优化第二课堂的途径。

高校;第二课堂;创新人才;培养

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对培育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锻炼创新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价值正日益凸显。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和功能发挥的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成为新时期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正如先哲们的教育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第二课堂的教学正是“授人以渔”,这也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1.第二课堂活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教育应该是在学生的互动参与中完成的,而不应是单向的灌输。在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对于参与过程有充分的选择权、自主权,因此第二课堂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和中和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互动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的是“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而第二课堂则多以团队活动形态存在,较好地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使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个性、不同需求的团队成员通过知识的互通、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获得相互的交融与促进。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突出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学生自主性强,学生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创造性

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相比,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身亲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体验生活与社会、领悟人生哲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阵地,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得到训练。在获得锻炼和体验的同时,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当前社会竞争的形式和就业的需求,完成“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4.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创造精神

第一课堂多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而第二课堂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受到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将第一课堂中学到的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开阔视野,培养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发挥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创造精神。

二、现阶段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

现阶段,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尚不成熟,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范运行机制当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诸多不足。

1.第二课堂活动与教育发展趋势的不适应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生活、交往、学习、工作的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化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太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许多活动的开展是就活动而搞活动,缺乏系统考虑与设计,没有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且许多活动的内容呆板、形式单一、层次不高,往往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步调不一致。

2.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成长需要的不适应性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越来越强。不仅在第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作用越来越多,而且在第二课堂活动上,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许多与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弊病,也存在着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如,缺乏活动场所、经费短缺、活动内容不丰富、层次不高,活动多而杂、系统性不强等现象。

3.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活动相结合的不适应性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学术科技、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社会适应性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它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与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差等缺点,特别是由于一些高校没能把第二课堂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与其他教学工作系统考虑,使得第二课堂活动往往与第一课堂教学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导致教学与学生工作的矛盾,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二课堂活动受到影响与冲击。

4.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机制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适应性

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对各种学生组织(含社团)的管理也是松散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目的性、科学性不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没有比较与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活动,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跟踪、调查与反馈,即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

三、优化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措施

1.促进学生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高第二课堂的参与度

有关调查表明,第二课堂主要是部分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组织的,虽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同学没有参与第二课堂,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采取如学习互助小组、“一助一”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两个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更多同学参与第二课堂,切实扩大第二课堂的影响力。

2.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思想需求,进一步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在保证不偏离社会主义大学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满足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不同需求,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第二课堂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比如,可以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焦点、热点问题,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解决他们思想和精神上的困惑。

3.提供活动开展的资金保障,进一步改善第二课堂的物质条件

资金是第二课堂组织自身建设和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第二课堂组织的资金有多种来源渠道,其中主要途径是学校院系拨款、企业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要摆脱单一依赖拨款的被动方式,积极主动地通过外联、自筹、节俭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设立课外活动创新基金,并科学引导和规范企业赞助,使第二课堂开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4.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的制度保证

就评价体系而言,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构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对创新环节的评价,要有方向性、可行性和先进性,不仅要评学生,更要评教师,不仅要评结果,更要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第一课堂成绩不好,就剥夺他们在第二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高校还应更多地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如创新态度、表现和各种能力等,而且应该把大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尤其要注重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结果的评价则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考虑。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 魏保立.大学生第二课堂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3] 陶丽.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 周玉,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5] 罗伟.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模式,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德育),2009,(Z1).

Optimizing the Second Class of the University,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ZHAO Yu

The second class is the extension and supplement the first class.It is an indispensible step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econd class in nurturing creative talents, the lack of the present second class education for training creative talents, and explore some ways to optimize the second class.

the University, A Second Class,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e

G642

A

1008-7427(2011)04-0113-02

2011-02-12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