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1-08-15 00:49金龙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行事言语话语

金龙

(襄樊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金龙

(襄樊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和做事是统一的,它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助于改变教学中重语法轻听说,重知识轻运用的倾向。本文从“学生主体”的发话行为,“教师主导”的行事行为,和“师生互动”的取效行为三方面论述了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英语教学;启发意义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凭嘴说出来的”,“少说话,多做事”,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说法,在这里说话和做事被分开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说话就是做事。首先, 说话是口舌之动,做事是手脚之动,都是身体器官在有意无意地运动;其次,都带有一定的目的,行使一定的功能,比如,巧舌如簧的话语和魔术师的手法都可以迷惑对方;第三,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比如,词语“先礼后兵”就是说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可以说话也可以动手。由此可见,说话和做事有很多相通之处。

一、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学家奥斯汀(Austin)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在三种意义上说话可以被看成做事。第一种是普通意义,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移动并协调发音器官,把这些声音按一定的方式、规则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意义,传递给他人。在这个意义上,当有人说“hello!”时,我们可以问:“他做了什么?”而不问:“他说了什么?”答案是他发出了一个声音、单词或句子——“hello”。这种意义上的言语行为叫做发话行为。

在发话行为中,还有一种行为,“在实施发话行为的时候,我们也同时在实施另一种行为,例如:提出或回答问题,提供信息,保证或警告,宣告或裁定意图,公布判决或任命,提出申诉或批评,做出辨认或描述,等等”(Austin,1962:98—99)。例如,当有人说了“hello!”,而另一个人问“他做了什么”时,我们完全可以回答:“他打了个招呼,表达问候”。因此,我们可以说,人们说话时,不仅仅是发出一些声音,而且这些声音具有一定的功能,它表明了我们说话的意图,说明我们希望被对方理解的方式,也就是奥斯汀所说的,这些话语具有一定的语力。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说,“hello”具有招呼问候的语力,它可以被理解为招呼问候。这种意义上的言语行为叫做行事行为。

说话可以被理解成做事的第三种意义,跟话语对听话人产生的效果有关。通过说话,说话人可以对听话人产生影响:让他惊奇或惊慌,引导或误导他,让他感动或气愤,让他哭让他笑,改变他的观点,以至于让他采取某种行动,等等。不管这些效果是否符合说话人的本意,他们都可以看做是说话行为的一部分。这种意义上的言语行为叫做取效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它对语言教学有三点启发意义:“学生主体”重在发话行为,“教师主导”重在行事行为,“师生互动”重在取效行为。

二、“学生主体”的发话行为

发话行为是言语行为的基础,它关心语言是怎么发音,怎么组词,怎么造句,有什么固定的结构和意义。在英语学习中,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主要是引导,督促和陪伴着学生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发话行为是教学的基础。以口语学习为例,有些学生的语音面貌不好,“哑巴英语”饱受批评,有一种英语学习的杂志,«疯狂英语»,受到某些同学的喜欢,它鼓励读者“疯狂”地练习口语,把口舌的发音运动作为一个体力活来干,以至于感觉到口舌和脸部的肌肉劳累。事实上,语言学习本来就如此,更何况学习外语呢?原因很简单,普通话中的某些语音自己的方言中没有,英语中的某些语音自己的母语中没有,“乡音难改”,没有几番重复了又重复的辛苦劳作是改不了的。这样的发话行为的“体力活”只有学生自己去勤学苦练,而教师的作用却是有限的。

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传授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的探索中获得成就感,增加学习的兴趣。还以口语学习为例,尽管在学校中必须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寻找总是会有的。可以和同学交谈,相互练习;可以与外教交谈;还有一种最容易的练习方法,就是自我演练,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而且不需要伙伴。比如看见一个画面和物体,自己用英语描述一下;在店里买了东西,或者在饭馆吃完饭,付账之后,设想一下,这些事情发生在国外,用英语把它给表演出来,等等。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发话行为的练习,才能为口语水平的提高,乃至于整个英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主导”的行事行为

说话人总是有一定意图的,行事行为就是从意图的角度看说话人都做了什么。不带意图,没有意义的话语就是“痴人说梦”,是一些没用的声音或噪音,所以行事行为是言语行为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灵魂,教师通过言语的行事行为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和评价,教师说话就是做事,概括地说,教师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施控,一是施教。施控就是对课堂纪律进行控制,对气氛进行调节。比如,“Class begin, stop talking”制止学生乱讲话; “Be quiet,when anyone of you is asked by the teach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the rest of you are supposed to keep silence and listen to him or her.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 just put up your hand and let me know”这样一讲,就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有序参与,等等。

施教就是实施教学,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一课为例。一般情况下,上课很少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总会有几句话的导入过程,好让学生适应,比如,“The winter vacation has gone, all of us are back to school.Nice to meet you!”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堂。接下来便是对课文主题的预热练习,因为本文是一篇关于男女两性谁更勇敢的小故事,所以可以这样预热,抛出一些问题,比如:“A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sex? Do you want to be a boy or a girl”这样将课文中的性别话题与自身情况结合起来,引发他们的思考;“Women are referred to as the weaker sex .What do you think?”让学生从生活经历谈谈两性差异;“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 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 in present China?” “Who is the heroine you admire most?”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讨论,而且适当地给予提示、补充或鼓励:学生腼腆,鼓励他们“have a try!”;学生做得好,表扬一下“you do good job.”;学生想不到心中的“heroine”时,提示一下:“The ordinary people can also become the hero or heroine.How about your mother?”等等。然后是课文的处理,作业的布置,不用一一赘述。没有了教师的施控与施教,课堂上要么乱作一团,要么死气沉沉,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事行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四、“师生互动”的取效行为

言语的取效行为与行事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它与说话人的意图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加关注听话人的反应,也就是行事的效果,它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心理和社会因素。一般情况下,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是符合说话人意图的,但并非总是如此。生活中的误解往往由此产生,叫做“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或者“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比如,“hello”一词,一定会对说话人产生影响,如果两人关系正常,它起着维持人际关系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但是如果两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听话人对此就有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是认为这是友好的表示,加以接受,两人重归于好;一是认为这是虚伪的表现,不予理睬,两人关系更糟糕了。所以,“hello”一词的取效行为与两人的相互关系和性格心理有关。

这一点对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很大启示,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教育并不是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言语行为在这种心灵接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因为教师的话语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会做出反应,形成师生互动。言语的取效行为要想取得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应该从两点入手。第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应该让学生敬服,而不是害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取得他们的信任。取得了学生的敬服和信任,他们在课堂上就敢于表达自我。第二,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层次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心理学认为,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学生更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正面评价能够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相反,过多的负面评价却会产生消极影响。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You are foolish!”类似用语,在改进学生口语表达时可以这样说:“I know what you mean, but you can express your idea like this…”等等,这样的言语行为就会避免误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是有层次差异的,对某些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点某些同学来回答,要么让他/她展示自我,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要么让他/他发现问题,改进提高。把握了以上两点,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要我学”的行事行为就会产生“我要学”的效果,取效行为就促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

五、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适用于所有的语言现象,以上只是从学生的发话行为,教师的行事行为,师生互动的取效行为这三个方面讲述了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当然,学生的发话行为中也有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教师的行事行为也是以发话行为为前提、以取效行为为结果的,至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教学方方面面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The Appliance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JIN Long

It is believed in the “Speech Act Theory” that there is a unity in one’s speech and act, which is very inspiring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This theory helps change the trend of focusing on grammar and knowledge instead of speaking, listening and appliance.The article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e appliance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English teaching from aspects of “student-centered locutionary act”, “teacher-guided illocutionary act” and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perlocutionary act”.

“Speech Act Theory”; English teaching; inspiring

G642

A

1008-7427(2011)04-0131-02

2011-02-06

猜你喜欢
行事言语话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行事见于当时 是非公于后世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