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探索与实践

2011-08-15 00:49张亚慧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教学法语言课堂

张亚慧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韶关 512126)

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探索与实践

张亚慧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韶关 512126)

本文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优势,及其在打破综合英语目前面临的僵局的方面的作用。该教学法避免了注重语言形式的课堂,加强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活跃性,并且在实践和摸索中,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的应用能改善课堂活动的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综合英语课;探索与实践

1.综合英语面临的窘境

综合英语课高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技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他在整个课堂体系和学生心中十分重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语教学不断从各种国内外的教学流派中汲取营养,并运用到实践教学。这使得中国外语教学掀起了一场革新风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但现实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吻合。虽然教育机构和一线教师已经对学习性质和过程转变了意识,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例如为课文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话题讨论,安排与语言训练相关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积极性等,但常感觉力不从心,陷入教师过分传授语言知识,主导课堂,而学生知识记笔记的传统教学的困境,与此同时,学生也认为“综合英语课堂就是学习单词,短语,语法等语言知识,进行无聊的小组讨论,课堂沉闷是正常的。”综合英语课如何走出困境,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许多该课程教师挥之不去的谜团。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2.任务型教学法

2.1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需要认知主体的积极参与,学习的发生取决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真正有效地学习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有学生自己构建知识。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它们处于不断地发展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他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外界信息,更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法则符合认知发展论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任务的设计是为学习者提供实践目的语的环境和条件。

2.2 任务型教学法的模式

英语语言学家Willis(1996)提出将任务型教学分三个阶段完成:前任务,任务轮和语言焦点三个阶段。

任务前阶段包括介绍话题和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话题,注重介绍有用的词汇和短语,并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指令和准备任务,学生可以在期间听一听其他人所做的类似任务的录音或看相关的录像。

任务轮阶段包括任务,计划和报告。学生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期间不直接指导;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全班汇报他们怎样完成任务,他们决定或发现了什么。

语言焦点阶段包括分析和操练,有一系列增强自我意识的练习构成。在教师引导下,大家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使学生注意到自己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欠缺,在分析中或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2.3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2.3.1 实现了真正的互动教学。真正的互动式课堂应具备以下特征:多维互动、合作共享、体验创造和动态的角色。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对话,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这种互动才是多维的。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中,相互的资源不仅可以共享,而且填补自己的不足,做到集思广益,合作共享,在互动教学中,师生能真实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本身就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过程。同时,师生都扮演着动态的角色,第一阶段,教师首先是设计者,根据不同语言材料设计任务,学生也参与设计,使教学真正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二阶段,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组织和负责学生参与活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学生是主要参与者,也应是组织者,可以组织自己小组的活动。第三阶段,教师是促进者和评价者,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发展,激发学习欲望,并积极评估学生活动,学生也是自我评价者,并积极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创新,发现并解决问题。

2.3.2 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根据教师设定的不同任务,主动思考,任务的完成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与应用,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并主动思考,通过阅读、翻阅资料以及参与小组讨论,激发出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2.3.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任务型教学使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在互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可能是发问者与回答者,因此学生需积极思考,必要时要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这也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教学实例

下面以《英语综合教程3》(高等教出版社)第六单元Text A “The Root of Happiness:An Empirical Analysis”一文为例,来体验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任务:文章阅读——幸福之源:一项实验分析(The Root of Happiness:An Empirical Analysis)

任务目标:初级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与幸福有关的词汇,及简单的口语表达。中级目标——学生小组分别阅读1~2段,然后上讲台报告。高级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句型,让学生将讨论结果写成文章,主体从课文中选。

学生技能训练: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4~5人小组讨论

具体步骤:①任务导入。 教师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出任务:Can you make a list of at least 10 factors that determine a person’s happiness? 学生踊跃回答:money,beauty, health, love, career, intelligence, etc.接着教师问第二个问题:Can you rate them 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at are somewhat important? And what are the least important? 学生的回答大都不同,但多数学生把love 放在第一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小标题,和黑体字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产生,相对比一下,自己的想法跟书上的是不是一样。快速浏览后,教师开始介绍任务:教师将全班按照英语水平和性格搭配在一起分成4~5人一组,每组中有三个角色是确定的:主持人,发言人,和记录人。剩下的学生是参与者。角色认定由抓阄选出,教师要说明,虽然剩下1~2名学生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作为一个集体的一份子,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好好表现。主持人负责主持小组讨论活动,确保每个人都发言,包括自己。记录人记录没人的发言,包括自己的发言。发言人,代表小组到讲台展示小组讨论情况和结果。每个小组负责1~2个影响幸福的因素,对应的是课文中的1~2个段落。小组各成员讨论段落中重难点单词和句子,然后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要有2~3个论据,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要说明最后结论。任务时间20分钟,教师在各组抓阄后,统一发出指令开始,最后根据讨论小组的内容写一篇作文。②任务执行阶段。教师在确定各组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后,再声明讨论要用英语,如果有个别同学遇到不会表达的词,可请本组其他成员予以帮助,实在无法解决,就向老师求助。然后开始讨论, 在执行任务时,教师对各组表现不予干预。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听到这次表现会作为平时分计入期末总成绩时,开始表现积极。大部分同学还是认真完成任务,积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足的是,小组内主持人还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来协调各成员的发言情况。到发言人到讲台报告时,笔者会把他们的笔记拿走,要求学生尽量脱稿完成。有一些学生的表达还是很出乎意料的,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但也有些同学紧张而说不好。这正是抓阄的好处,可以锻炼平时上台很少的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③师生评析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大家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教师此时将学生在讨论和做汇报时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一一指出,让学生进行对比,并进行强化记忆。在分析中或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结论,教师只能对其语法和词汇错误给予订正,应为该主题是主观性的,无需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对与错的评论,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生重温生词,短语和句型的用法,进一步加深印象,并对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④任务成果—作业阶段。通过这一主题的讨论,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对幸福的无限遐想中,同时也学到了相关知识,扩大了词汇量,学到了新的句型。

4.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法对笔者启发很大,作为一位综合英语课程教师,常为如何走出语言点怪圈,如何让讨论更有成效等问题而困扰。得益于任务型教学法,笔者意识到要使得课堂活动成为加强所学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平台,必须要增加学生交际意义为主,重视成果的任务,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笔者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课堂中,能充分感受到学生在学习情绪上变得高涨的变化,以及其促进学习成效的作用。但笔者也发现教学实践中有几个问题:①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受学时限制。教学计划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施耗时多的任务有相当难度。所以只能一学期插入一两次这样的实践。②部分学生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原有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摆脱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有待时日。③任务设计中,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较难控制。④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主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念,是自己从课堂的主宰者变成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活动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同时不仅在课前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幼稚的任务,而且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问题和及时进行协调。教师还应重视对学习者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这一新教法的意义,转变学习观念,并对他们的准备活动和实施任务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尽管有困境,笔者仍会继续实践与探索,总结经验,提升自己并帮助学生。

[1] 康林,刘卫东.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7,2.

[2] 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6.

[3] 郑恩娟.高职综合英语任务型教学实践与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Class

ZHANG Ya-hui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theoretic basis and advantage of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its function in breaking the predicament faced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By shunning away the traditional way of focusing on linguistic forms, this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municative skills, thu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activeness of class activities.According to real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t shows that the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serves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class.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comprehensive English clas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G642

A

1008-7427(2011)04-0133-02

2011-02-12

猜你喜欢
教学法语言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语言是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