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 走科学发展之路

2011-08-15 00:48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闫荣馨
河南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文明科学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闫荣馨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杨 靖

建设生态文明 走科学发展之路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闫荣馨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杨 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论断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1.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短缺。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制约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的巨大弊端进行反思后作出的理性选择,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科学发展观不是一般地要求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而是把这些要求本身视为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植根于现代文明之上的“天人合一”。

3.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作为一个处在改革转型关键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振兴、民族崛起、人民富裕的愿望已经形成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在侧重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没能兼顾选择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以高投入、低产出、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去搞物质文明建设,忽视了生态效益,从而引发了诸如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走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发展道路。

4.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又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内涵在不断充实和丰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另外,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推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

1. 加强生态道德价值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十分淡薄。为了破除人们对生态价值的错误认识,减少和消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从现在开始,一方面,应运用多种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

2.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基本途径。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说,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坚定不移地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为此,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必须要有重大突破,而且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使用。

3.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只有当环保规则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得到最有力的保障。一方面,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保驾护航,环保机关在全社会的管理和执法过程中才会更加顺利,人民大众在生活中才能正确辨别破坏生态的行为,从而自觉监督、积极举报类似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对环保执法人员也要发动社会各界进行监督,防止其滥用权力以及对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不作为,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法制环境和监督机制。

4. 加强政府体制改革。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地区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这不但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反而助长了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为了片面追求数据的提升而破坏环境、“杀鸡取卵”的行为。对此,一方面,政府要转变观念,实现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在评价领导干部时不仅要看其对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还要把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纳入个人政绩考核之中,特别是要考察其在处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矛盾时的决策是否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战略目标的需要,也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文明的建设将使我国真正步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之路。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文明科学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对不文明说“不”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文明歌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