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兼评台报相关文章

2011-08-15 00:43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文克成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旺报两岸关系共识

★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文克成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中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其中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内容,在台湾引起了很大反响,相关文章纷纷见于台报。

3月15日台湾《旺报》所载文章《两岸应为政治对话创造条件》(见3月16日《参考消息》13版,以下简称“旺报文章”),颇具代表性。该文有三个要点:一是指出两岸经济关系的快速、高效发展,是两岸关系深化和政治关系发展的基础;二是提出了“把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寓于经济关系的发展之中”的战略;三是建议采取“以时间换空间”,“退一步进两步的迂回策略”。从标题和要点来看,该文主张深化两岸关系的基本倾向是不错的,但文中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笔者想联系此文,对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谈几点浅见。

一、厚筑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建房要有地基,修路要有路基,推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要有牢固的基础。“旺报文章”认为:“只有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两岸人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为两岸关系的深化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经济固然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只有”它是唯一的基础。两岸关系的问题从实质上说,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依靠经济手段只能缓解而不能完全解决双方之间的政治问题。因此,要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以至完全解决两岸之间的问题,必须认知和厚筑其中最根本的基础并发挥其它相关基础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2011年《新年寄语》载2011年第1期《两岸关系》中指出: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要“巩固政治基础”。“这个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共同反对‘台独’,认可和坚持‘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不但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维系两岸和平关系的底线,回避、退化或否认这个政治基础,两岸绝不会有什么和平的政治对话,而只会导致另外一种非和平的对话。

非常遗憾,“旺报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九二共识”这几个字,其作者决非不知道海内外人人耳熟能详的这几个字,却是知而不言,避而不谈,不能不说这是该文的一个缺陷。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有另外一些不可或缺的基础。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2011年《元旦讲话》中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分享与传承共同的血缘、历史与文化”,“两岸应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为两岸争议寻求一条可行的出路”。这一段话就体现了两大基础:一是民族基础。两岸都是中华儿女,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这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意识、同胞情谊,有益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二是文化基础。“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关系根基的重要纽带”。“文化交流要比其它任何领域的交流更为深刻,更为长久。只有不失时机地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两岸关系的基础才能更牢固,两岸关系的动力才能更加持久。”(王毅《新年寄语》)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文化认同、文化整合,由此而推动国家认同。

厚筑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所谓厚筑,就是增厚、扩大,使之更加广厚、坚实而不可动摇。为此,一方面要大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这些基础厚植于两岸广大民众之心;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厚筑基础”的活动,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使两岸人民的交流与融合最大化,以实现两岸一家。

二、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旺报文章”的写法颇具思想高度,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战略与策略。所谓战略,是指导全局的方针、计划;所谓策略,是具体行动的方式、方法。但战略也好,策略也好,都不是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或者是实现目标的过程。没有目标的战略,是盲目的战略;没有目标的策略,是盲目的策略。“旺报文章”的另一个缺陷,就是没有鲜明地亮出发展两岸关系的目标和方向。

其实,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两段话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大目标:“我们将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续共同努力奋斗,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一定能实现!”完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海峡两岸航船和平之旅的出发点和终极点。回避这个目标、无视这个目标,再好的战略和策略都是没有意义的。

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此,两岸关系的发展就好似雾海行船,虽有目标而无法达到。“旺报文章”没有指明发展两岸关系的方向,只是描述了发展两岸关系过程的特点:“两岸必须谨小慎微,必须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调适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退一步进两步的迂回发展,是以时间换取空间的过程。”这恰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没有航标河流上行船的状态,如此左顾右盼,左支右绌,岂可安全驶抵彼岸?

因此王毅说得好,发展两岸关系,要“保持正确方向”。“这个方向,当前就是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双方应为此继续增进互信,排除干扰,良性互动,相向而行。”所谓增进互信,就是双方都要以诚相待;所谓排除干扰,就是双方都要反对台独;所谓良性互动,就是彼此相应、共同行动;所谓相向而行,就是彼此迎对,越走越近。这样才可以保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不会偏离方向,不会回转倒退,不会停滞不前。

三、突破制约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瓶颈

近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在经济领域迅速推进,但在其他一些领域尤其是政治、军事等领域,因为受到制约而滞后。当前需要突破的最大制约就是“一中各表”论对“九二共识”内涵的不当表述。

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会谈,海基会提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经几次协商,于12月3日双方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2000年台湾前“陆委会”主委苏起把上述共识结果概括为“九二共识”。后来又有人把“九二共识”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亦即今日台湾所流传的“一中各表”。今天看来,“一中各表”非但不能完整地、清楚地表述当年“九二共识”的全部内涵,而且还有误导民众之嫌。所谓“一中各表”只见“各表”不见“共识”,好象两岸各说各话,有“一中两国”之嫌。其实,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文本来看,是有不少共识的:其一,“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是最大的共识,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确立了共同的目标,而且还表示了要“努力谋求”实现这个目标的态度。其二,双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个极为重要的共识排除了“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排除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和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妄图,杜绝了“台独”发展的空间。其三,“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两岸“认知各有不同”的分歧就是关于一个中国内部问题的分歧,而不是要不要统一的分歧,也不是坚持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分歧。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一中各表”对“九二共识”的内涵及双方的解读没有完整而准确地表述出来,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不断充实和深化相同的一面,不断缩小和转化相异的一面,使两岸关系的发展在良性轨道上前进。那么,“赋予双方原有的原则以新的内容”也好,“建构两岸对等对话沟通的平台”(以上均引自旺报文章)也好,都不是难事,从而签订两岸文化合作协定、和平协定乃至军事合作协定等等,都会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旺报两岸关系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两岸青年征文赛台北启动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第五届旺报“两岸征文”颁奖典礼在台湾佛光山举行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旺旺老板 蔡衍明要给72%的台湾人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