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政治协商的运行逻辑

2011-08-15 00:43许奕锋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特殊性两岸关系

★ 许奕锋

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前行的推动,两岸政治协商议题逐渐有取代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软性议题之势,两岸未来的政治模式确立日渐进入了两岸领导人和民众的视野。但两岸由于历史原因和外界干预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性政治关系,通过集两岸政治智慧,创造性地发展两岸和平关系,谋求两岸人民福祉,应该是两岸进行友好且有效政治协商的政治语景。

一、特殊性与创造性的区间释义:两岸政治协商的二元性建构

(一)特殊性的政治学释义

从哲学学科角度分析,特殊性范畴就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横向层面)和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纵向层面)。从政治学的学科角度来看,特殊性可以释义为根源于由历史所形成的具有区别于经济现象、人口现象等各类社会现象的特殊的政治现象,它往往由政治现象利益机制的特殊性、政治现象形成原因的特殊性、人们意识在政治现象中作用的特殊性、人们政治行为方式的特殊性、政治现象的构成要素及其性质的特殊性等组成。显而易见,这种界定是能够对于各种政治现象进行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合理评价。

(二)创造性的政治学释义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前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扬弃旧义,探索新知,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从政治学释义,创造性是指为谋求人民幸福生活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政治活动,其中有一种是革命性的创造,即通过暴力抗争的方式推翻统治政权,主要在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有一种建设性的创造,即通过各种政治经济等行为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体制,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本文探讨的就是后者这样一种经常出现和发生的创造性政治活动。宏观来讲,创造性必须是反映生产力发展和能够改善人民生活的政治行为,其检验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创造性正是在这两个方面获得历史和道义的合理性。

(三)两岸政治协商的考量依据

特殊性在两岸政治表现是多元复杂的,有中国近60多年来历史形成的原因,有国际政治生态影响的原因,也有两岸不同政治价值判断和惯性的原因,这是我们在妥善处理两岸政治关系,谋求和平发展必然要考量的。创造性是我们基于为了对两岸政治生态的改善和优化,为两岸民众谋求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取向。照顾并尊重特殊性与创造性是我们建立与完善两岸政治协商机制的重要考量依据,也是考验我们两岸政治智慧的重要标志和科学准则。

二、特殊性的两岸政治协商依据及其限度:两岸政治协商的基础性考量

(一)特殊性与两岸政治协商

1、特殊性的政治历史

两岸发展至今,是有着特殊的历史过程。一是特殊在台湾饱受殖民之苦。台湾自1894年清政府失败于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沦为日本殖民地达50年之久,这无论从台湾历史观上还是从台湾民众心理上都构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影响。二是特殊在内战之后又处于长期对峙。中国政府基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恢复行使了对台湾的主权,但之后又马上陷于全面内战之中。于1949年底先后,国民党宣布“政府”迁至台北及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两岸从此处于长期对峙隔绝状态。三是特殊在两岸在外界干扰下有新气象。1979年以后,大陆不断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关系从隔绝走向松动、缓和,继而交流不断升温。尤其自1999年以来,通过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努力,即便是有于美国等外国分裂势力的阻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仍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

2、特殊性的政治主体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两岸人民既是祖国统一的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也是两岸政治协商的政治主体。在大陆,政治主体是多元的,就团体性政治主体来讲,有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各个民团体和各民族等,而中国共产党是大陆政治生活的核心与最主要的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他的政治主体是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各民主党派和各种官方与非官方举办的团体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地方政权建设、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种听证会等等方式参与政治和影响政治。在台湾,就团体性政治主体来说,台湾政党大约有100多个,但有较大影响政党最主要的有中国国民党、民主进步党和亲民党,其他小党(如台联、新党、亲民党等)或泡沫化,影响很小。其中,国民党在一党执政中逐步形成基于民本主义的保守政治理念和政治体系,而民进党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的过程中推动台湾政治社会走向了激进民粹主义。因此,在两岸政治协商中,两岸不同的政治主体格局构成了一道特殊的政治风景线。

3、特殊性的政治生态

就台湾来看,2000年3月大选形成北蓝南绿,2004年春大选加剧蓝绿对峙,2008年大选泛蓝狂胜泛绿而政党轮替,形成了台湾近几年特殊的政治生态。显然,台湾政党轮替并不意味着台湾主体认同意识的自然衰减及消亡,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紧密关联着台湾的政治生态。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两岸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缩小两岸实质差异、消弥两岸观念分岐、形塑两岸共同价值,使两岸同胞感情趋近、共识累积,价值趋同、认同融合,尚需要从务实、准确评估两岸特殊的政治生态入手。

4、特殊性的政治使命

六十年来,长期的分裂导致经济社会的各自发展,两岸从意识形态的敌对,到军事冲突,再到公开宣称寻求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歧见,应该说是往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随着两岸交流对话的不断深入,因不同政经社制度所衍生的隔阂及思维差距,益发彰显出来,尤其在两岸政治层面上。特别是两岸主政党因双方立足点、对两岸发展步骤及蓝图各有所虑,互信基础需要提升和增强。

(二)特殊性两岸政治关系的灰色区间——参照局限性

1、政治实体上的参照局限

(1)东西德统一的参照困境

柏林墙的倒塌,我们看到了欧洲国家走向统一的步伐。但东西德的统一与我国两岸和平发展有诸多不同的元素,比如历史背景,德国的分裂是二战战败因波茨坦会议协议由战胜国基于自身利益和不同意识形态瓜分的历史结果。还比如东西德统一的基础条约与我国面临的统一精神和诉求是不一样的,其基本精神是“agree to disagree”,也就是同意对方的歧见,西德坚持其没有放弃统一的立场,东德却认为两德在法律上已是两个独立国家,以至于两德基础条约签署以后,东西德分别加入联合国。以两岸目前情形,我们不可能对未来的两岸和平协议持“agree to disagree”,也就是台湾方面所期望的“搁置争议”的立场。两德关系在现实是一种国际法上的两国关系,是两个完全相互独立且没有任何法律关系的国家,我们两岸关系不可能依次为参照。再有,德国统一后面临诸多难题,甚或正经历第二次分裂的尴尬与痛苦。

(2)南北朝鲜的参照尴尬

朝韩的分裂是源于二战末期苏联对日本宣战,美国提出苏美共同占领朝鲜,苏联为了换取美国共同占领日本的承诺,就形成了苏占朝北而建立了朝鲜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美占领朝南而建立了大韩民国的领土格局,朝鲜也因此在获得民族独立的同时却走向了国土和民族的分裂。如果说美苏出于各自战略考虑及意识形态思维而支持的右翼和左翼力量是朝鲜分裂的主要根源和外因,那么,朝鲜中间派民族主义势力的边缘化使朝鲜民族丧失其抵制外部分裂的能力和两大对立力量的相互制衡就是是其重要的内因。相比两德统一,韩朝有许多相似之处和走向统一的动力,但是外界的干预以及两国内部的扩大化差异,统一之路必然漫长而变化莫测。

(3)港澳回归的参照难题

港澳回归,标志祖国实现和平统一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针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方针的示范成功。港澳回归后,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港澳问题解决的实践证明,只要按“一国两制”实现统一,台湾同胞也能真正与祖国大陆同胞、港澳同胞一道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荣誉和尊严。但是,港澳问题毕竟是英国、葡萄牙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遗留的历史问题,台湾问题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反人民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两者的情况有很大层面上的不同,具体到两岸的和平发展和完全统一,就必然面临着具体不同的难题。

2、政治行为与原则上的参照局限

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就是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只要两岸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循政治协商途径,消除政治对立、复归政治统一,是完全可以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发展两岸经贸文化关系,提高两岸人民民生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具体到政治原则来说,它往往能对有关政治主体构成制约,使之行为不带有歧视性。未来的两岸和平协议乃至未来的和平发展道路选择,需要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采取具有一定政治原则的关联作为,作出符合两岸民众共同利益的政治行为。我们知道,台湾各种侵占和危害中国主权、领土及相关权益的政治势力发展,必然会损害两岸和平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历史经验和国外案例的匮乏,架构关于处理这种问题的政治原则显然没有合适的参照。

三、创造性的两岸政治协商方向及其效度:两岸政治协商的技术性考量

(一)创造性与两岸政治协商

1、创造最大政治价值

对政治价值的判断和评价是人们政治行为的直接动机,并根据这些判断,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获取的行为抉择。两岸政治协商的价值基础就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两岸同胞共同进步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换句话来说,一方面,台湾同胞的福祉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两者不能割裂,也不能对立,两岸政治协商的政治价值要能体现和服务于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愿望;另一方面,台湾同胞的福祉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又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服从整体,两岸政治协商的政治价值也要以维护祖国统一这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服务对象。此外,和平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与重要价值,但不是终级目标与终级价值,和平统一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才是终极目标与终极价值,由因和平带来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直接实际政治价值。

2、创造最新政治模式

创造符合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模式,是通过比较不同的政治模式来创建适合两岸特殊关系发展的社会政治生活范式。当下,大陆政治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原则,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汲取中国政治传统的有益成分,借鉴近现代世界政治发展的科学经验,是集政治制度、运行机制、工作方法为一体的综合体系。我们在坚定这一模式的同时,就要善于不断把这一政治模式当中丰富的合理因子和科学成分加以挖掘,积极与台湾政治架构有效协调和衔接,探索出最新的政治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3、创造最优政治格局

目前我国两岸政治格局是由两岸不同发展道路和共同文化传承下一起作用的结果,是在“一个中国”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特殊性的政治结构或体系。我们要构建的最优政治格局是必须要在根本原则即“一个中国”下进行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这一原则下,可以探讨如何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探讨如何给予台湾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探讨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从而不断架构一个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岸政治格局。

(二)创造性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的效度局限——模糊空间的政治运作

1、两岸政治回避

目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是“搁置争议”与承认“九二共识”,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但是就两岸议题,存在着诸如“制度之争”、“贫富之争”、“民意之争”、“特殊两国”、“吞并与反吞并之争”和“一边一国”等影响两岸和谐发展关系的论调,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显然,如果过于顾及两岸歧见,纠缠于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某些特殊性,势必会影响到两岸已迈入了和平发展轨道的关系拓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政治回避,不断拓展政治互信,由易到难、由急到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多项、由低级到高级,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有序进行,逐步破解两岸政治难题,更理智和更务实的、更顺利和更扎实地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质进展。

2、台独势力挑战与西方势力干预

以民进党为牵引核心的台独势力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合理有序建构有很大影响,这可能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难题和障碍。两岸在国际社会中诸多矛盾与斗争与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问题,也在不同程度地直接考验两岸政治协商议题的建立。此外,虽然大陆崛起为一个自主性强、有足够实力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的世界性强国,但像美国这样基于自身战略利益而作出相应政治行为和军事行为的超级大国的干预和阻挠,对于两岸的和平发展进程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威胁,我们不得不要从这样国际政治格局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影响这样一个政治结构框架中加以谋划两岸关系战略发展。

四、特殊性与创造性的资源整合:两岸政治协商的逻辑选择

(一)特殊性与创造性的有机统一:两岸政治协商的内在诉求

特殊性与创造性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维度,但两者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之间有着较高的关联度。在两岸政治协商过程中,创造性不能以忽视特殊性为代价,但也不能陷于特殊性而降低创造性。实际上,提高创造性,就是需要有关各方决策者的卓越智慧与超常胆略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充分照顾到两岸政治关系的特殊性。也正是对于两岸政治关系特殊性的尊重与照顾,反过来会巩固和提升两岸政治关系和平发展的创造性的合理区间。

(二)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的相互促进:两岸政治协商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两岸政治协商过程中,特殊性与创造性都有自身边界、限度以及局限,甚至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由特殊性形成的两岸政治协商压力可以经济发展、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等方式逐步化解,由发展两岸和平关系形成的创造性动力可以政治变迁、政治互信等渠道载体逐步实现。在两岸政治协商过程中,要实现两岸政治资源的有效整合,就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的均衡发展与相互弥合,从而突破两岸关系政治瓶颈,实现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与和平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加速发展,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已是一种历史潮流和现实要求。就台湾而言,推近两岸经济发展,实现两岸有效合理的政治变迁,对于台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和平发展要有新思想,开创新局面要有新思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新的事业和新的创造,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政策。两岸民众和政治精英都应怀有一种超越地域间政治矛盾长期对峙的新视野和新智慧,在多极化、多元化世界政治范围内重新进行思考、定位和选择,更切实或更务实的从长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寻找到最佳的道路。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特殊性两岸关系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