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执政忧患意识浅析

2011-08-15 00:43夏自军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忧患考验

★ 夏自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我党面临的现实进行深刻分析,显示了我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体现了我党的清醒和自信,表明了我党更加成熟和睿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古训振聋发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1]。古训蕴含: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今语显示:忧党之心、兴党之责,其实质揭示同一道理:增强忧患意识,兴国安邦。尤其在当下,考验无处不在,危险无时不有,增强忧患意识,正视挑战,深谋远虑,才能防患于未然。

一、增强执政忧患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传承意识:中华民族忧国忧民精神

从历史发展看,执政忧患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忧国忧民精神的传承意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历经磨难而不屈,历尽沧桑而不衰,主要得益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忧国忧民意识的传承。中国共产党就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2]从延安整风到带着“两个务必”“进京赶考”,再到执政后战胜非典、地震、金融危机等,然后到“四个考验”、“四个风险”的提出,无不体现党在风险挑战中成长、在忧患传承中奋进的历程。

(二)危机意识:现实环境清醒判断

从现实环境看,执政忧患意识是对现实环境清醒判断的危机意识。时下的中国,发展奇迹固然令人惊奇,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新老矛盾交叉重叠、孕育发酵,腐败形式多样、手段更隐蔽,民生问题空前凸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也躲不开、绕也绕不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惟有“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从机遇中发现挑战,从承平中预见危机,才可清醒认识现实。

(三)责任意识: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未来要求看,执政忧患意识是对党所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乃是我党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责任也在党。我党把忧患意识与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将其融入和贯彻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目标之中。正因深知自己肩负使命之伟大,中国共产党人从不计较个人或一党私利之得失,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居安思危,胜不骄、败不馁。惟有如此,才能不辱使命。

(四)防范意识:执政党执政的国际教训

从执政的国际教训看,执政忧患意识是对执政党执政国际教训的防范意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时刻都有倾覆危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日本自民党下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下野,印度人民党失政,究其根本,忧患意识淡薄,渐失民心。前车之鉴,后车为戒,执政地位才可永保不失。

二、影响执政忧患意识的主要因素

(一)对危险考验的警觉程度

党对危险考验警觉程度越高,执政忧患意识就越强。在我党历史上,时刻提防风险考验,是党的优良传统。执政前,毛泽东就告诫谨防“糖衣炮弹”的危险,随时做好了执政考验的准备;执政后,在“被开除球籍的危险”[3]下,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并对前进路上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时刻保持警惕。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在风险中我们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在忧患中我们迈进了新世纪。面对当下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惟有居安思危,保持对危险考验的高度警惕,正视并认真对待危险考验,才能经受住考验、防止危险。

(二)对历史使命的认知水平

党对自身历史使命认知水平的程度,决定了执政忧患意识的强弱。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越强烈,执政忧患的认识就越清醒。我党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政党,只有增强忧患意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才能勇敢担当起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

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反映我党的精神风貌。党员干部精神饱满、锐意进取,执政忧患意识反应越敏锐;反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执政忧患意识的反应就越迟钝。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党正气、朝气、锐气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精神源泉,是党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大国兴衰,文明交替,其兴也勃,其亡也忽。”[4]一个政党,只有永远保持“两个务必”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始终保持勃勃生机。

(四)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强弱,取决于执政忧患意识的把握。执政忧患意识越浓厚,党的执政能力就越强;反之,执政忧患意识淡薄,执政能力就越弱。我党一直注意增强执政忧患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并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执政忧患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动力。党的执政能力是在分析和解决忧患过程中得到提高的,当然旧的忧患解决了,新的忧患又产生了,执政能力正是不断在解决忧患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的。另一方面,提高执政能力是增强忧患意识的目的。增强忧患意识的目的,是为了更清醒地看清形势、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筑牢防线:防患于未然

(一)筑牢思想防线: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第一,加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养成。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政治修养,养成学以致用、求真务实、深入群众的作风。

第二,形成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采用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抵御危险考验的忧患意识;用制度把理想信念教育固定下来,使之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第三,创新教育形式,改进教育方法,注重教育效果。通过教育,真正解决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和理想信念问题,切实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亲情关、朋友关,自觉经受住各种考验和风险。

(二)筑牢执政能力防线:坚持科学发展

第一,发展经济的能力。发展是硬道理。提高扭住经济建设中心的能力;提高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能力;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的能力。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应对危险考验才能有群众基础。加强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扎根于人民创造性的实践之中;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员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率先垂范作用。

第三,提高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教育体制;完善分配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体系,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社会稳定。

(三)筑牢反腐防线: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一,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改进思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执政意识。

第二,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5]的方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提升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水平。

第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开展反腐败斗争。对涉及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认真加以解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保障好群众的各项权益;围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以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公平正义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筑牢制度防线: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尊重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同时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员的政治参与度;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做好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集中的工作。

第三,加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按照“要精、管用”的原则,避免制度之间相互脱节、相互抵消,确保体制机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全覆盖,努力形成全方位推动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四,加强制度体系的协调性、统一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整合现有制度:对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贯彻执行;对实施中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制度,要及时加以补充和完善;对需要细化的制度,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对已经过时的制度,要适时加以废止。

第五,加强制度落实机制建设。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确保依法依纪执行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查处、问责违反制度的行为,维护制度的尊严和权威。

[1]胡锦涛.在建党九十周年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01).

[2]人民日报评论员:增强忧患意识 锐意开拓进取[N].人民日报,2007-03-20(01).

[3]宋晓明.中共党建史(1976-1994)[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6.

[4]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贺国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表彰大会暨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会[N].人民日报,2011-07-08(01).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忧患考验
画里有话
哲理漫画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眼力大考验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忧患、悲悯、历史沧桑感——我读杨强诗词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你的阅读量经得起考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