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思考

2011-08-15 00:43王焕培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非营利发展

★ 王焕培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较快。其发展对满足社会各阶层多样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弥补市场和政府失灵、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来看,其自身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如何加强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引导其健康发展,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组织的发展走势

社会组织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别。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型、志愿性等特性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三大类。文研究的对象特指狭义的社会组织。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超过43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3.9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6万个,基金会1843个。另据估计,目前实际开展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中,包括大量无法按照现行法规登记注册的草根组织、境外在华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及各种网络型、松散型的社会组织等,其总量约为300万家。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我国社会组织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其数量将逐年增多,其整体质量、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将不断增强。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有政策支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社会组织建设摆到了“四位一体”的突出位置并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如“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等等。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社会组织监督,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八点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有制度保障。在1982年《宪法》中做出“结社自由”的规定,在1986年《民法通则》中明确了社团的法人地位,在1989年颁布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确定了“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此后又相继出台了《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修订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初步构建了我国目前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依法活动的法律法规基本框架。近年来围绕非营利组织立法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和立法机关等方面正在积极探索,行业协会等专项立法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规制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是有发展空间。随着政府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腾出一部分原为政府所占有的资源,各级政府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如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许多和社会组织合作的创新模式,又如正在试点的事业单位改革将更多地参考和引入社会组织的制度和运作机制,也将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随着改革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进而向政治领域的延伸,社会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将为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社会空间乃至政治空间。

四是有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多年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国力在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也在逐步扩大,贫富差距显著扩大,社会伦理和道德体系出现危机,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蓄积,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压力不断加剧,整个社会在实现增长和效率的同时越来越呼唤平等和公正,从而为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谋求社会公正的各种社会组织提供着机遇。

五是有发展基础。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家和富人阶层,社会在呼唤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使得他们在追求市场利益的同时越发关注社会公益,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精英将成为推动社会组织成长壮大的积极力量。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中,公民自由、自主、自治和志愿服务的意识逐步培养和觉醒起来,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经济、社会乃至政治过程的机会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发展基础。

二、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需要。社会组织具有自发性、民间性、自治性等特征,这就导致社会组织中党的政治引导作用、向心力、影响力弱化。在鼓励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社会组织不游离在党的影响和控制之外,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方面,要在各种社会组织特别是新兴社会组织中,采取各种方式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地传达和贯彻到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社会组织中党外代表人士,自觉坚持、接受和维护党的领导,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提高社会组织政治参与能力和水平的需要。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政策参与还面临许多问题。一是人才缺乏。当前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中兼职人员多、退休人员返聘多,缺乏一批有公益人格、知公益理念、精公益专业、善公益运作的职业化人才。二是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不多。总体来说,社会组织的政策参与仍缺乏制度保证,而且目前的制度设计多带有宏观性,落实困难,导致大多数的政策参与活动具有短期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多流于形式而没产生实效。三是信息不畅。由于政府的自利性,目前各级政府仍存在垄断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信息的现象,导致社会组织所获得的政策信息的缺乏和失真,从而使社会组织政策参与缺少必要的前提,也使有效的政策参与缺少必要保证。

第三,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非营利组织进入我国并和国内社会组织开展国际合作成为可能。首先应充分肯定,大多数国际非营利组织是带着诚意来与我国非营利组织合作的,但是也应看到,外国非营利组织的背景复杂,有的具有宗教背景,有的背后有某些居心叵测的势力在支持,国内一些非营利组织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极有可能被某些外国敌对势力所利用来推行西方不合理的价值观和政策主张。因此,加强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提高社会组织工作者防“分化”、“西化”能力应提到重要位置。

三、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途径

第一,深化认识,提高社会组织政治地位。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明确了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发展目标、管理模式,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要求。统战工作历来是党管社会工作的重要抓手。所以,各级党委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把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与其他领域统战工作同等对待,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安排。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应设代表社会组织利益的社会组织代表名额;在同级政协会议中应设“社会组织界别”,社会组织代表应实行单独选举;在杰出人物评选、“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和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表彰奖励时分配给社会组织一定名额;各级政府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应允许社会组织的代表列席参加;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应下发到社会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应把社会组织的专职干部尤其是其专职领导人纳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等培训机构的培养规划;在媒体宣传报道中,着重关注社会组织建设、发展、作用发挥与显著成绩,激励他们有了地位更有作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第二,完善机制,确保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社会组织人才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是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社会发展的主体。《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同时,提出把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把制定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作为一项重大政策。二是建立联动机制。社会组织线宽、面广、分散,且属“双重管理”,为降低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成本,统战部门要加强与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战部门专门抓、其他部门协助抓的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新格局。

第三,加强服务,促进社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竞争提供服务。2003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采购法规定了政府采购范围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但目前政府购买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企业,社会组织作为参与主体的地位往往被忽视。为使政府主办机构与社会组织在政府采购服务方面具有同等的机会和公平性,统战部门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商,积极推荐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参与竞争。二是为社会组织有序有效政治参与提供服务。统战部门要积极组织社会组织加强调研,向各级人大政协递交提案议案,充分反映其所联系对象的政治诉求;积极组织社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政策建议,促进政策科学化、效率的最大化,通过文化节、展览会、听证会、座谈会、茶话会、研讨会等方式向社会组织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1]王名.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

[2]成志刚,周巍.我国非营利组织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求索,2005(10).

[3]袁晖光,李增军.新社会阶层相对集中的非政府组织统战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张焕金.关于开展和加强非政府组织统战工作的探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非营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中美非营利组织成长环境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