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2011-08-15 00:43李社云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消费经济

★ 李社云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同获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08年12月25日,“长株潭城市群”综改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根据批复方案,“长株潭城市群”将在“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体制、土地管理、投融资体系、财税、对外经济统筹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等10大重点改革领域展开综改试验。一石激起千重浪,“两型社会”更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低碳经济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缓解环境和资源压力的重要手段。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发布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目标是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

二、长株潭发展低碳经济现状

1、长株潭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条件

有利的政策条件和制度条件。2009年12月下旬,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碳经济的硬指标首次纳入2010年湖南省委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迈出坚实步伐,单位GDP能耗下降4%。2009年后长株潭经济区已经根据《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逐步启动五大建设工程和十项重大改革。在全面启动中将突出“低碳”,以利于实现科学跨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战略制高点。同时,国家将赋予试验区政策上先行先试,资金上相应配套的有力支持,这些给长株潭低碳经济发展将提供了最有利的政策条件与制度条件。

良好的产业条件。随着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桃花江核电项目的投入运行,“长株潭”被确定为中国首批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汽车的城市群,株洲市启动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工程,全面启动电动公交三年行动规划,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施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低碳化社区示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四大工程”,省市全力推进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和谐的国际合作环境。湖南省政府在开展同国际社会的低碳城市合作方面起步较早,以CDM项目为载体的低碳合作进展良好,目前已有115个CDM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其中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的有39个,签发CERs(经核证的减排量)的项目5个。

繁荣的消费市场背景。2009年,潇湘晨报借全国VIP客户联谊会之机,发布“2009南开潇湘晨报指数”。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点悟下,第一次把消费信心指数纳入调查研究和报告的视野。2009年,湖南消费信心指数为102.65,长株潭指数为“113.68”,明显高于2008年的108.35。

2、长株潭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其一,水资源虽充沛,但存在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现象。长株潭地区地处湘江流域下游,天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69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71.1m3);且长沙和湘潭已成为全国水源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其二,能耗高和能源自给率低,加重了长株潭地区的能源压力。2006年湖南省单位GDP能耗为1.352t标煤,其中株洲和湘潭分别高达1.576t标煤和2.061t标煤,高于同年的很多省市;且株洲和湘潭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分别高达2.93t标煤/万元和4.24t标煤/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19t标煤/万元和1.5t标煤/万元。其三,积累性污染突出,阻碍长株潭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发展道路。随着工业集中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上升,酸雨污染也成为全国最严重区域之一,而且,由于湘江上游支流均发源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山地,湘江受到严重污染,其主要污染源便是矿产资源采选冶的废渣废水。其四,污染排放量大,处理率相对较低,加重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压力。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钢铁、化工等重工业污染排放量很大,湘江重金属污染严重,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未达标,城市群环境压力巨大。

人口不断地增长,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城市化进一步加快(三市的城市化率2007年达到53.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经济社会发展快,对土地需求不断增长,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后备资源不断萎缩,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低碳经济意识薄弱。长株潭区域的群众存在“奢侈消费”和“面子消费”倾向,尤其某些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便利消费”的嗜好,制约了长株潭区域低碳消费文化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新富阶层,他们对一切豪华的物质层面的东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趋之若鹜。单就地方政府来说,在政绩考核上重GDP增长、重招商引资、重经济增长指标,加之长期以来对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所采取的低税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民众对“低碳消费”意识的普遍崇尚与形成。与此同时,政府还缺乏完善的低碳管理配套政策,没有充分运用公共财政、公共财税和公共权力,来推进低碳消费,鼓励和扶持“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企业和“三低”消费,限制和惩罚“三高”企业和“三高”消费,培育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的发展,促进城市清洁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结构转型。

三、长株潭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要坚持立足长株潭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和发展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工程机械、新材料、生物医药、物流、信息通讯和文化创意、旅游、现代物流等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清洁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消费模式、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低碳经济政策支撑体系等重点领域,结合长株潭经济区域的现实需要,逐步建立起支撑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战略框架及政策保障体系。其次,加强政策制度支持。研究制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科技专项、人才引进等方式为低碳技术提供支撑;鼓励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投身于低碳经济发展,不断推动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补贴机制和融资优惠机制,吸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低碳领域,不断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对资源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与税收优惠;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引入“政绩考核”,客观全面评价经济发展成果与人民的福利状况。通过宏观调控淘汰资源依赖型、产出低能型的落后产业,着力城市群区内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升级,促进产业“两型发展”,形成具有区域国际竞争力的两型产业集群。再次,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根据国家已有的相关法规,已经出台了部分注重低碳消费方面的相关制度标准和法律法规,通过标准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同时,相关政策和措施出台后,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建立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审计制度,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并依法查处高排放、高浪费、高能源的行为,逐步把低碳经济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2、加强低碳消费教育,培养低碳消费意识

大力开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开展发展低碳经济宣传活动。通过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其他有效方式,宣传国家和长株潭经济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加强对社会公众气候变化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广泛开展节能的各项活动。可以围绕节能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以《节约能源法》的宣传为主线,以节能灯推广、限制使用塑料袋等为重点,开展一系列节能宣传活动。发挥广播媒体的公众参与作用,开设“低碳生活你我他”的热线参与栏目;在权威性报刊上,定期组织相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低碳生活的理论论坛。

低碳消费从我做起。低碳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要随手注意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充电时,随时注意拔掉充电器;离开电脑时,注意关主机或者待机;低碳烹调,低碳出行,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处理,购物自带购物袋或者重复使用塑料袋等。

3、构建低碳经济示范区,筹建低碳交易市场

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株洲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达55%的城市,是一个“高碳”企业占多数的城市,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环境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改善,但总体来说,离“两型社会”标准还相差很大。我们可以选择在株洲建立低碳经济试点区,采取相关政策吸引研发及高端制造业投资,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还可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从税收、贷款、用地、用人等方面制定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激励政策,可根据长株潭经济区域的实际条件分别选择低碳交通试点、绿色餐饮试点、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废旧电池回收试点、绿色照明试点、低碳酒店试点、低碳政府试点等等,总结出可行的低碳消费模式,带动长株潭低碳经济发展。

碳交易是正在兴起的一种促进低碳发展的模式。在国家尚未出台碳交易政策、企业自愿减排交易稀少的情况下,长株潭经济区域筹建碳交易平台,在实践中探索碳交易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统一、透明、有确定性、有活力的碳交易市场,并尝试建立国内版的CDM运行机制,通过碳交易机制推动资金和技术转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咨询和碳资产公司,支持和培育低碳经济行业协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猜你喜欢
城市群消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40年消费流变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