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工程管理的三重维度

2011-08-15 00:42白洪涛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制度工程设计

白洪涛,杨 硕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论社会工程管理的三重维度

白洪涛,杨 硕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从社会工程管理的制度设计、资源安排和技术整合这三重维度进行分析阐述,揭示了社会工程管理的本质和内涵。

社会工程管理;制度设计;资源安排;技术整合

社会工程学是以社会工程哲学为基础的新兴学科,它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实现社会领域的资源再分配。无疑,社会工程管理是社会工程的重要环节,对社会工程管理的探讨是对社会工程学构建的核心问题。本文从三个维度,即制度设计、资源安排和技术整合来讨论社会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社会工程管理的本质与要素

社会工程管理是社会工程整体体系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社会工程的实施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决定了社会工程设计的方案能否按照预定的目标实现。社会工程管理具有过程性、计划性、灵活性、不可逆性等特征。所谓社会工程管理的过程性是指社会工程实施是社会过程设计方案的外化,它按照设计的预定方案逐步实施。社会工程管理的过程性决定了社会工程管理的时间跨度较长,不确定性因素必然会增加。这一点也说明了社会工程管理应具有灵活性。社会工程管理的过程不能完全依靠社会工程设计的预定方案,而要结合实施过程的外部条件变化而及时调整计划。而且社会工程一旦实施,便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即社会工程的不可逆性。社会工程与自然实验不同,自然实验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但是社会工程只能通过社会试点来检验,即便试点的范围很小,也会对一定的社会群体产生影响。

社会工程中的制度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即宏观层面的制度、中观层面的制度和微观层面的制度。所谓宏观层面的社会工程管理制度是面向整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无论从是地域还是人口数量都极为庞大。宏观的社会工程管理制度一般由政府主导,多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出现,规范着社会内部所有人的行为。中观层面的社会工程管理制度则是指调整某一领域的一类社会工程的基本规范。例如在经济领域,税收制度的设计可以看成一项社会工程,它和其他调整经济关系的社会工程一样,要遵循经济领域的具体规律来设计制度。微观层面的社会工程管理制度则是从具体的事实出发,设计相关的制度,它往往针对具体的问题,规范特定范围内主体的行为。然而,在界定它们三者的界限时有时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分析。

社会工程和一般意义上的工程一样,也有投入和产出。要取得一定的社会改革成果,就必须投入一定的社会资源。因此,社会工程的资源投入是社会工程研究的一个必然支点。没有这个支点的研究社会工程管理理论便是不完整的。而在社会工程的技术体系中存在着两种技术,分别是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传统的技术定义认为技术是人对自然世界改造的手段,这仅仅是自然技术。社会工程离不开自然技术。没有自然技术,人就无法克服外在客观世界的阻力而实现人的目的。然而社会工程的技术体系中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技术,即改变人们社会关系的手段和方法。

二、社会工程管理的制度设计

从社会工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提出并展开研究还不足十年,但是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程哲学迅速发展起来。究其根本,是源于社会工程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的历史使命和实践性、创造性的学术本质决定的。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社会工程哲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和发展,是从应用哲学的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继承。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创新已远远落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条件下,社会工程哲学的提出无疑是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挑战的一个积极回应。而作为社会工程发挥作用的核心环节,制度设计必须从根本上体现社会工程实施的本质并规范社会工程操作的程序。研究制度设计必须对制度的本质进行分析。制度是人为的建构,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程序、方式和方法,是人的一种自我约束。它是不断变化的,创新的[1]。首先,制度设计的主体是人自身,制度规范的客体也是人本身。因此,制度的主客体是合一的。其次,制度存在的意义是改造客观世界,因此制度是对实践的具体指导和规范。第三,制度设计的依据是其所处时代的具体社会环境,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制度本身却不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这种制度必将阻碍社会工程的实施,甚至使该社会工程无法达到其预计目标而归于失败。把握了制度的上述本质是我们进行制度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符合人性的制度才能真正制约人的行为,只有指导实践的制度才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与时俱进的制度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由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程管理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①宏观上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符合国家发展的目标和长远规划。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才能不断向前发展。②中观层面要符合特定领域的具体规律。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每个不同的领域都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特点,在制度设计的工程中要认识这些特定规律,使制度符合这些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③微观层面上,制度设计者要具体分析该社会工程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及该社会问题所处的社会环境,要结合特定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制度。④制度本身要具有方法论意义。制度要能够指导具体的社会实践,能够规范工程的现实操作。

社会工程管理的制度与社会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发展演进具有社会工程的特征,这主要通过社会改革的环节表现出来,社会改革是社会工程的重要形式。社会改革是作为社会主体的政府主体在认识社会矛盾、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主动对社会结构进行调整[2]。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都体现出工程性。之前的工程一般是指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各种投资建设项目,即拟建或在建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3]。而在社会工程背景下的工程则是对具体领域的社会关系进行的改造和优化,是对原有程序的解构和重构。社会工程是包含自然工程在内的大工程概念,即那些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工程也是社会工程的一类。因此我们对社会工程管理的制度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全面认识要调整的客体本身。

三、社会工程管理的资源安排

社会工程的资源投入既有和自然工程相一致的方面,也有与自然工程不同的方面。首先,社会工程的实施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投入,人是社会工程实施的主体,离开了人社会工程就无从谈起。而社会工程中需要的人力资源又有与自然工程中的人力资源不相同的方面。其次,社会工程需要资金的投入。社会工程的成本有很多方面。比如对社会工程进行规划和实施的费用,消解原有社会工程的费用,消解新的社会工程的社会阻力的费用,等等。第三,社会工程的实施需要政策资源的投入。这是社会工程与自然工程的不同之处。社会工程更强调变革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说需要作为统治者的政府主体所赋予的权利。

物本管理是以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产过程中物质要素为中心,以提高效率、产量和利润为目的的管理;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成长、发展为目的的管理[4]。在社会工程的管理中更强调的是人本管理。社会工程中的人力资源是指有能力协调社会关系,消解社会关系和重构社会关系的专门人才。在社会工程管理中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种管理中,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又是为了人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依赖于人,并且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对人进行管理。社会工程同样需要资金投入。社会工程所变革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究其根本是人的利益关系。社会工程就是对原有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关系进行消解从而构建新的利益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激烈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社会工程主体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利益结构的改变,运用杠杆和政策平衡利益冲突,化解利益矛盾。这样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社会工程的运转。社会工程管理还需要政策资源的投入。比如,经济实验区就是一种社会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家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和配套服务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工程目标的实现。社会工程更强调以无形的改革实现社会关系的变革,因此,政策资源是社会工程需要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它不同于自然工程的最主要区别。

四、社会工程管理的技术整合

社会工程是对两种技术形态的整合。社会工程在运用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时往往通过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社会有益性来评价社会工程管理的结果。

所谓技术可行性是指运用该技术能否实现既定的工程目标,该技术在目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能否顺利实施。在社会工程的框架内,对技术的评价还包括该技术是否可以与其他技术兼容、是否具有操作上的安全性、是否会给环境带来破坏,等等。经济的合理性是指对该工程中技术的投入产出水平的比较。这是从经济的角度对技术投入的一种分析。但是,社会工程管理中的经济分析往往十分困难,原因在于社会工程的结果一般表现在社会效益上。因此,必须引入社会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研究工程项目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关系,从而促进工程的持续性,为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提供服务[5]。由此可见,社会工程管理中对技术的管理更强调对社会技术的社会影响评价。

五、结 论

社会工程管理是实施社会工程的核心环节,是决定社会工程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重要步骤,所以,对社会工程管理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运用恰当的技术组合使各种资源发挥作用,进而实现社会目标。对制度、自然和技术以及三者关系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社会工程管理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的综合能力,促进社会运行与改革有序进行,协调各种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推进我国社会的综合发展。

[1] 田鹏颖.社会技术哲学引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78.

[2] 王洪波.社会工程研究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48.

[3] 洪军.工程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4] 彭新武.管理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71.

Three Dimensions of Social Project Management

BA I Hongtao,YANG Shuo
(School of Marxism,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ocial p roject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nd expounded,w hich are system design,resources arrangement,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social p roject management are revealed.

social projectmanagement;system design;resources arrangement;technology integration

C 91

A

1008-9225(2011)05-0038-03

2011-03-28

白洪涛(1986-),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田懋秀】

猜你喜欢
制度工程设计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