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欧洲社会学家的社会分层理论

2011-08-15 00:42李兰君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社会学家阶级客体

李兰君

(沈阳大学 外事处,辽宁 沈阳 110044)

谈欧洲社会学家的社会分层理论

李兰君

(沈阳大学 外事处,辽宁 沈阳 110044)

介绍了社会分层理论及其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马克思、索罗金等欧洲知名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

欧洲社会学家;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韦伯;索罗金

“分层”一词起源于地质学,用来描述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就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和研究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概念。

一、社会分层的原因

造成社会分层最本质的原因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权利、责任、义务、分配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平等。在欧洲社会学界,社会学家们对于社会分层的根源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他们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社会的不平等是研究现代生活结构的主要着手点。在分析社会不平等的结构时,社会学家并不仅仅按照个人或者社会团体所拥有和掌握的权利和财富来分析,而且加入了各种不同的因素,得出不同的结论。社会分层结构的建立,实质上是确认了不平等的制度化。不平等现象并不是偶然形成的,是根据那些重复的、相对一致的或者稳定的类型而形成的。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层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在社会分层问题上,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分析。马克思认为:社会不平等现象产生的罪魁祸首是私有制;阶级是私有制社会中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不同阶级是私有制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私有制社会中,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生产方式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领取社会财富、数量等的方式,这也是划分阶级的标准。然而,由于各阶级的地位与利益在私有制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阶级斗争与阶级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无产阶级把消除资产阶级作为一种历史使命:铲除滋生阶级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根源——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同一阶级内部,其成员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在行为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阶级斗争时期,相同阶级意识的同一阶级内部成员紧密联系起来,采取共同的行动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在每个不同的阶级中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存在若干阶层,各个阶层的利益、价值观、政治倾向以及对改革的态度都有所不同。

三、索罗金关于社会分层

在西方社会学界,对社会分层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是美籍俄裔社会学家索罗金,他是一位被中国社会学界遗忘的社会学家。1927年,索罗金首次出版《社会流动》一书。在这本书中,索罗金指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确认,可以通过他的朋友和社会客体的地位来确定;反之,其朋友或者社会客体也可以通过他的地位来确认自身地位。

在社会空间中,有两个重要的划分社会分层的标准:横向标准和纵向标准。使用横向测量能判定个人在群体中的特点。例如,天主教徒、民主党人、意大利人、德国人或俄罗斯人,工人、医生、艺术家。但是横向标准不能明确个人在群体内部的位置:不同的行政职务,受人尊重或者接受谴责,每个成员之间的收入比较,等等。如果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应当考虑到他所处的群体纵向测量时相对于其他群体的位置。例如,一个医生群体和工人群体在社会中的社会等级区别。这就产生了在同一群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纵向的分层问题。同一个群体的社会分层在当前以及随着时间推移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索罗金提出:人与人之间的纵向差异必须立即消除,以带来普遍的平等。在宪法、人权宣言和其他基本文件中明确写道,国家面前人人平等。不过,这并不影响个人在社会空间的实际位置。

索罗金确立了社会分层的三个基础:经济(一致性),政治(个人权力和影响力)和职业(个人在职业中的地位以及该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接着他否定了另一个观点:认为人类是从一个强大的经济不平等向社会公民经济上的平等在移动,从而逐渐减少上层与底层之间距离。索罗金所掌握的事实表明,在社会历史的过程中没有单项的移动,但在社会动荡和社会结构的某些破坏时期除外。

在18—20世纪,政治的不平等伴随着经济的不平等在减少,但是社会学家在分析政策分层的工作时却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政治的不平等更加难以衡量。索罗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口号是:“人们生来有着平等生活的权利!”(法国《人权宣言》)对此,索罗金的结论是:政治分化与两个基本要素相联系——政治组织及其不同的内部成员[1]。

在职业的分层中索罗金确定了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职业对于生存和在整个群体中的重要性;二是智力水平作为职业成功的必要因素[2]。在职业分层中,用低等级对高等级的从属性特点来确认地位。低等级对高等级具有依赖性,职业的低等级和高等级在收入上有区别。索罗金认为,职业分层的层面是不稳定的,不能清楚地显示被观察的方向。社会分层内部的空间运动被称为社会流动。索罗金认为社会流动最简单的定义是:个人或者社会客体的变动,也就是所创建的修改的人类活动,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对于社会的客体可以理解为对象、想法,但是更重要的是社会群体在这个空间里的移动[3]。

社会流动有横向和纵向的。横向的社会流动是指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的移动。例如,工人从一家企业到另一家企业工作(与其离职的企业有大致相同的工作条件、同一职级),社会地位不发生变化。纵向的流动是指个人或者其他社会客体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流动,流动的客体同其他人或者社会客体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4]。有封闭的流动和开放的流动。在印度社会中种姓之间的隔阂是封闭性的。开放性的,例如在我国,任何社会群体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流动性也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社会地位的提升或者下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某个群体。社会流动的渠道,这对个人和团体运动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典型的渠道是军队,军队可以把人提升到一个最高的阶层,特别是在战争时期;另一个典型的渠道是教会,教会为不同社会阶层和地位的人提供了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5]。

[1] 翁定军,何丽.社会地位与阶层意识的定量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12.

[2] Б е л я е в а Л А. С о ц и а л ь н ы е с л о и вР о с с и и: о п ы т к л а с т е р н о г о а н а л и з а[M]. М о с к в а:С о ц и о л. И с с л е д,2005:57-58.

[3] Л е н д о н н Д ж о н. П р а в я щ и й к л а с с Р о с с и и: х а р а к т е р н а я м о д е л ь [M]. М о с к в а: М е ж д у н а р о д н ы й ж у р н а л с о ц и а л ь н ы хн а у к,1993:175-195.

[4] З а с л а в с к а я Т И. С о ц и а л н а я с т р у к т у р а с о в р е м е н н о г о р о с с и й с к о г о о б щ е с т в а[M]. М о с к в а:О б щ е с т в е н н ы е н а у к и и с о в р е м е н н о с т ь,1997:5-23.

[5] Д о б р е н ь к о в В И, К р а в ч е н к о А И. С о ц и о л о г и я[M].И з д а т е л ь с к и йД о:ИН Ф Р А- М,2005:199-263.

European Sociologists’Reflections 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L I L anjun

(Foreign Affairs Office,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e theor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causes of their origins are introduced.The theor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well-known sociologists are illustrated,such as Karl Marx,and Pitirim Sorokin.

European Sociologist;theor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Karl Marx;Pitirim Sorokin

C 912

A

1008-9225(2011)05-0059-02

2011-07-06

李兰君(1983-),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教师。

【责任编辑:刘晓鸥】

猜你喜欢
社会学家阶级客体
严飞: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留给我们什么?——社会学家马塞尔·福尼耶访谈录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70后”“80后”“90后”看素质教育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