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方方小说中底层市民的丑态人生——以《风景》《黑洞》《落日》为例

2011-08-15 00:42陈莉娟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方方祖母风景

陈莉娟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浅析方方小说中底层市民的丑态人生
——以《风景》《黑洞》《落日》为例

陈莉娟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分析方方小说原生态的创作方法,认为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丑陋的都市小市民形象,通过描写他们粗俗、肮脏的生活布景来揭露他们病态的灵魂和异化了的人性;并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人性自私冷漠,人间温情普遍缺失的悲剧现实,也表现了作家的现实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

生存状态;人性;悲剧性;人文关怀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类具有相似写作倾向的作家—— 新写实作家群体。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同,新写实作家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方方是最早用原生态的手法揭示小人物的灰色生存现实,将创作视野投向广大中下阶层世俗小人物的新写实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景》《黑洞》《落日》中到处充斥着粗鄙、庸俗的小市民的身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人性丑态图。方方以冷眼观世事的局外人的视角,用原生态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系列丑陋的都市小市民形象,通过描写他们粗俗、肮脏的生活布景来揭露他们在商品化社会中被物欲扭曲、异化了的人性和病态的灵魂;并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人性自私冷漠,人间温情普遍缺失的悲剧现实。

一、粗鄙低俗的生存状态

在方方笔下,这些小市民大多处于物质上匮乏和精神上空虚的生存状态。无论是《风景》中的七哥以及他们全家人蜗居的十三平方米的河南棚子,还是《落日》中丁如虎一家拥挤、破败的四官殿的住所,都无一例外地向我们呈现出了社会中下层小市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粗鄙的生存状态。《风景》中父亲带着他的妻子和七男二女住在汉口河南棚子一个十三平方米的板壁屋子里,弹丸之地永远散发着潮湿气。为了生存,二哥和三哥长期在铁路外或货场偷煤,七哥五岁时就开始拾破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并且,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水平。在物质文明极其匮乏的小市民家庭中,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不能不说是一种奢望。七哥的家庭里没有爱没有温暖,只有无休止的争吵和谩骂,以及父亲蛮横无理的淫威和母亲的故作姿态、卖弄风骚。整篇小说中,方方没有给“文明”留下一丝生存空间。象征着文明、民主、友爱的杨朦的家庭在一夜之间分离瓦解;追求着光明,憧憬着未来,温儒的二哥也走向灭亡的不归路。方方如此安排小说情节,客观、真实地给读者呈现出“黑暗的布景”。她用自然主义的手法将生活的本真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把小市民粗鄙、肮脏的生存状态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也消解了自五四以来的对都市文明褒扬的立场和“文革”以来“高大全”的英雄主义情结。在众多五四作家、左翼作家的笔下,七哥的父亲兴许会被塑造成一个苦大仇深的工人阶级代表,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对“父亲”伟大的阶级斗争性、革命性进行放大升华。而作家方方却用最原生态的方法,对以父亲为代表的这种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小市民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最真实的揭露,为深层挖掘他们贫瘠的精神世界和丑陋的人性特征做了铺垫。

在另一部小说《黑洞》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陆建桥一家在拆迁后寄居姐姐篱下的窘境,并通过一系列鸡毛蒜皮的琐事刻画了他们一家人低俗的精神状态。拆迁之后陆建桥一家三口都寄居到了他姐姐家,六口人在有限的生存空间下互生敌意,争吵不断。与物质条件的灰色状态相对应的是精神的贫乏和灵魂的粗鄙,被生存问题压迫得焦头烂额的陆建桥在工作中敷衍了事,甚至将不满情绪发泄在顾客身上,也反映了他毫无精神依托的空虚状态。姐姐和侄女的脸色,妻子的唠叨和泼骂,生存的艰难与迷惘,命运的难以捉摸和把握,这些都将陆建桥置于一种坠落黑洞般混乱的精神状态。

二、扭曲变形的人性欲望

欲望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每个人都有欲望,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也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人的欲望若受到外力的影响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的话,一旦有机会,这种欲望会膨胀到比平常状态下强大到无法估量的程度。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中都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当下社会中的许多贫家子弟从寒窗苦读到踏入官场后私欲无限膨胀到最后的玩火自焚。而小说《风景》中的七哥便是欲望在现实环境中被压抑至扭曲的典型。从小他就被当作私生子遭家人辱骂欺凌,睡在父母床底又潮又湿的地上,活得连条狗都不如,每天都遭受着来自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折磨。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七哥从内心深处滋生出一种无法割除的仇恨,表面很平静的七哥眼睛里充填着仇恨。在熬过了若干年非人般的生活之后,七哥的人生开始转向另一条轨道。苏北佬给他以启示:干那些能够改变你的命运的事情,不要选择手段和方式。“冷酷屈辱的家庭和社会生存环境形成他的恨世和厌世,然后转为极端冷酷功利极为自私的生存竞争意识和处世哲学。”[1]一次偶然的机会,七哥被压抑的欲望以大于以前百倍的程度被激发了出来,他抛弃了相恋两年准备结婚的女友,和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高官的女儿结了婚。为了达到目的,为了得到权利、改变命运,感情、人格、灵魂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其心态的扭曲、变形已经达到了怎样的一种程度!

再说《落日》中的祖母。解读这个作品,人们往往喜欢从亲情的角度来剖析人性和社会现实,但大多是抨击子女们的不孝和自私。诚然,我们不可否认祖母为丁如虎、丁如龙两个儿子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她在二十四岁的年纪开始守寡,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儿子拉扯大;也不可否认以丁如龙为首的子女们的自私自利和人性的丑恶。然而,我们在嗟叹亲情的淡漠,抨击儿孙的不孝的同时是否又曾考虑到祖母本身的私心呢?在对于丁如虎是否续弦的问题上,祖母表现出了反常的苛刻。表面上是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儿子,实际笔者认为她是对自己守寡五十年来压抑欲望的心理补偿。正如小说中成成说的那样:“爸爸就是神经没得问题才需要老婆,而太神经不对头才咬着牙守寡。”[2]从某种意义上说,祖母的这种心理也是一种欲望遭受压抑后的变形扭曲。

方方解剖人性的手段之高明同样可以表现在其对王加英母亲的刻画上。同样是母亲,王加英的母亲的自私更显直接,程度更深。瘫痪在床的母亲被王加英照顾得健健康康、面色红润,为了能让自己一直舒服下去,她竟然希望女儿独身;把自己的舒服建立在牺牲女儿终身幸福的基础上,自私自利的品性暴露无遗。母爱自古以来就是被世人公认的最无私、最伟大的人类情感。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总是不吝笔墨来渲染母爱的崇高和伟大。然而在方方笔下我们看到的却是自私、偏执的母亲形象。方方总是喜欢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揭示给我们看,她通过对母亲这个光辉形象的解构来揭示人性中丑恶和自私的普遍性,给我们呈现了一种与日常感受完全不同的生存现实,并通过对人性的深度揭露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悲剧氛围。

三、人间温情的消解破裂

粗鄙的生存环境,贫乏的物质条件一定程度上破坏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的需求,爱和尊重的需求是至高的。没有物质作为基础,精神层面的感情都会苍白无力;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只是奢侈品。人类历史上许多因贫穷而卖儿鬻女的真实案例无不惨痛地向我们揭示着这一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方方笔下物质严重匮乏的小市民的生活环境无疑培育不出人间温情。某种程度上,作者方方也给了这个造成人性异化的黑色生存布景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除了环境因素外,个人私欲,人性的自私则是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的内部原因。在《落日》这篇小说中,如果说丁如虎的“不孝”大多是因为生存的困境,匮乏的物质和与祖母本身的矛盾的话,那丁如龙的“不孝”则更大程度地是由于其自私自利的本性和卑劣猥琐的灵魂。因为长得像父亲,丁如龙一直以来享受着祖母全部生命的疼爱和更多的期望。然而出息后的小儿子却将老母亲一脚踢开,丝毫不念及血浓于水的亲情。小说中,丁如龙的丑陋嘴脸和虚伪本质通过其在对待祖母喝药自杀后的一系列事情的态度上暴露到极致。祖母病危时他害怕花钱,直接要求医生开普通的药,安排祖母住走廊,甚至于后来要求医生停药,在祖母还没咽气的情况下,将她活活送进火葬场。保全自己的利益才是他丁如龙的人生哲学,自私自利才是驱使他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灵魂丑恶,道德沦丧,人性泯灭到极点。这不仅仅是祖母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作者以这样一种极端的例子批判了人性泯灭、道德沦丧对人间亲情的消解破坏。

亲情的淡漠和消解无一例外地也反映在《风景》和《黑洞》中。小说《黑洞》中陆建桥一家因为房屋拆迁寄居在姐姐家长达一年半之久,在有限的生存空间和柴米油盐的磕磕碰碰中姐弟间的感情逐渐变得冷漠和奇怪了。因为现实的因素,家庭人性显示出自私、丑恶的一面,亲情被物质和生存现实所打败。

爱情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经久不衰的文学母题;在大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爱情是高贵和纯洁的。而方方在作品中却将这种伟大和高贵进行消解。《风景》中人性扭曲的七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了相处两年的女友,出卖自己的青春、爱情、肉体和一个三十几岁、没有生育能力的高干的女儿结了婚。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在利益面前也是如此不堪一击,人间温情的消解由此可见一斑。

“方方小说的一贯长处是长于描写凡常人物的凡常生活及其喜怒忧乐、酸甜苦辣,并从中表现出某种普遍意义的主题;在凡俗人生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底蕴。”[3]在方方笔下,这些底层市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滋长出扭曲的人性和人格,吞噬着家族的善良和温情,将人间温情啮掘得支离破碎,血迹斑斑。方方从生活本真深入地刻画出了小市民恶劣的生存状态和粗鄙的精神追求,从人性的深度揭示出了人自私自利的本质,并且对贫乏的社会环境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她要将人的生存状态与人性的塑造紧密联系起来,将人性的丑陋与狰狞和人生的苦痛与无奈无限放大,用悲剧的现实为读者敲响警钟,劝人们放慢追求物质的脚步,这也体现了女作家方方的人文关怀精神。“新写实小说日常生活叙事,特别关乎从吃到住等一系列贫困生存问题的聚焦,实际上是作家自觉不自觉地将国家—— 民族现代性诉求及其间现实举步的无奈与迷惘投射到日常生活中。”[4]方方的作品亦反映了她自己在经济体制改革期的困惑以及在困惑中坚守理想、寻求出路的上下求索。她在那些粗鄙的底层市民身上更多地寄予了一种批判的同情,而冷峻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也显示了作者强大的表现张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1] 裴艳艳.人性悲剧之歌[J].理论与创作,2005(5):67.

[2] 方方.落日·黑洞[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86.

[3] 陈骏涛.在凡俗人生的背后:方方小说(从《风景》到《一唱三叹》)阅读笔记[J].小说评论,1992(5):12.

[4] 于淑静.试析新写实小说中的生存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3):100.

On Ugly L ife of Bottom Citizens in Fangfang’s Novels
——A Case Study onScenery,B lack Holes,andSunset

CHEN L ijuan
(College of Liberal A rts,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The original creative methodsof Fang Fang are analyzed.She portrayed a series of ugly images among urban bottom citizens.Through describing their vulgar and dirty life,she exposed their ill-like soul and alienated humanity.Furthermore,from a deeper level,she revealed a tragic reality in w hich human are selfish,cold,and lack of warm th.Also,she showed her realistic critical spirit and humanistic care in his novels.

survival states;humanity;tragic reality;humanistic care

I 207.4

A

1008-9225(2011)05-0096-03

2011-03-18

陈莉娟(1987-),女,江苏南通人,徐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田懋秀】

猜你喜欢
方方祖母风景
80年代款的媳妇
圆圆和方方
祖母家的夏天
祖母
圆圆和方方
祖母家的夏天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祖母尚能倚门望(节选)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