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学书写·文学人类学

2011-08-15 00:53鹿国治
关键词:口传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鹿国治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新媒体·文学书写·文学人类学

鹿国治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之所以把新媒体、文学书写、文学人类学三者在题目中并列,乃旨在寻求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我们可以借助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从“文学生产机制”来进行探讨。麦氏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是决定于经济基础,也不是决定于上层建筑,而是决定于传播技术即媒介。与他的传播史观相配合,麦克卢汉提出了独特的社会史观。他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和重新部落化三个时期。麦氏的三个时期,正可以揭示人类文学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即口传文学、双向互动传播的部落化时期;文字印刷文学、单向传播的非部落化时期;多媒体文学、多向多维间性传播的重新部落化时期。审视当下的文学书写,不难看出,由于新媒体的来势汹涌,无门槛、无拘束的全民写作时代已来临,文坛多角度、多层次蔓延,文学全方位、全系统泛化,新媒体把印刷文学的肃然经典送下神坛,已然呈现出众声喧哗的重新部落化的明显表征。与其说这是文学的变异,还不如说是学院派、经典派的文学观及口传文学的变异;而多媒体文学(不只是新媒体文学)的生成,正是接上了文学原点——口传文学的血脉,可谓之文学的重新部落化。文学重新部落化时代的来临,正好为叶舒宪先生所大力倡导并卓有建树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性的生存境遇。正如叶先生反复强调的:文学人类学绝不是文学+人类学那么简单;说到底,文学人类学是一种人类总体观念、世界对话意识关照下的全新的文学观念、全新的知识范式和全新的学术伦理。他对“文学”的重新界定,他对“四重证据法”的学术建构等等,都内在地关联着“重新部落化”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都反映了最具学术敏感的当代学人的文化整体意识、整体思维方式和整体表述方式相汇通的文化通观的可贵努力。简言之,新媒体的登陆,已然使得文学书写重新部落化,也必将使得文学研究重新部落化;而文学人类学应运而生、蓄势待发,必将担纲文学研究的重新部落化的历史大任。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口传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温教育的口传气质:基于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媒介视角研究
文学院学人新作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探讨“口传身授”教学法在戏曲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评《其精甚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咏 河 大
A Study on Thre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杜传成、晋景、郭珍珍、李晓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