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析

2011-08-15 00:52
关键词:科研成果核算评估

刘 芬

(天津师范大学 国有资产管理处,天津300387)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析

刘 芬

(天津师范大学 国有资产管理处,天津300387)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存在观念淡薄、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无形资产大量流失。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必须强化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无形资产的收益分配制度,加强无形资产的量化管理,提高无形资产的产出能力,确保高校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集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的“无形资产”在全球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运作高校无形资产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学校特色。因此,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实现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容易忽视它的存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资产管理往往都只局限于有形资产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尽管大多数高校都拥有很多的专利、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但普遍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没有考虑无形资产的拥有量、成果的转化及无形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高校管理层在经济转型后不能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理解无形资产的内涵。[1]部分高校对无形资产进行了一定的管理,但大多只停留在账面登记上,没有对其激活开发、进行商业化运作转化为生产力,大量科研成果处于休眠状态,从而造成高校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管理不统一,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这就决定了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是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程序不清晰。在实际工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难以掌握标准,不便于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和对外协调,因而容易出现无形资产流失的漏洞及权益受到侵害。[2]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相互交叉,职责不明,形成多头管理局面,各自为政,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体制中,组织机制上的混乱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

(三)产权不明,权利异化

大部分高校不重视无形资产的产权归属,产权界定不清,在法律上未能确认成果的所有权。不能正确区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权益,在本职与兼职发明成果的归属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此外,高校在研发成果过程中,对研究成果的开发、推广缺乏热情,大多只强调对成果享有的权益而未考虑应承担的义务,同时忽视了成果创造者应得的权利,影响了成果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无形资产的权属没有明确的主体,致使分散在众多使用单位的资产中,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致使成果的创造者没有开发推广的积极性,只被使用而不重视开发和管理,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流失。

(四)核算缺位,缺乏科学的评估核算体系

现行会计制度对新兴的生产力资源——无形资产的处理方法仍然延续多年前的传统方法,没有把无形资产放到重要的位置,更没有以科学的方法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过程。[3]高校无形资产在会计中的入账价值只有在实际转让中实现了才被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校名校誉等也由于没有出让而无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核算,尚未转化成生产力的技术专利等科研成果也不能进行评估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会计中无法准确反映。此外,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投资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很难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与核算,这导致无形资产的评估核算体系缺位。

(五)资金投入有限,造成运营能力低下

绝大部分无形资产尤其是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旦超过法律保护的期限,专利将失去了获取额外收益的排他性。此外,法律保护期限内的专利也常常在实际应用中被新的专利技术所超越和替代,其应用期大大缩短。因此,政府及高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积极的维护与运营,才能提高无形资产的产出。但由于无形资产的未来价值很难预计,大部分高校在无法预期未来价值的情况下不愿进行足够的资金投入,这就导致无形资产运营能力低下。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10%,实现产业化不足5%,专利技术交易率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①

二、美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也是最注重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国家,二战以来,美国政府认识到必须将新技术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公众并加以广泛应用,且这种方式必须具有较高的效率。为此,美国政府为大学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进行了大量投资,为大学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美国政府认识到只有允许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主体拥有知识产权或持有独占性许可,才能激励其创新积极性,鉴于此,于1980年通过了《拜杜法案》(即《专利与商标法修正案》),法案允许大学自由保留由政府资助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成果,使大学能够获得发明的专利权或独占性许可,确定了大学和政府实验室的专利产权的主体地位,大学因此有动力确保研究者的创造发明尽快转移到企业进行开发和商业化运作,从而可以使大学、政府实验室、企业、政府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领域的合作关系得到充分的发展。[4]与此同时,美国大部分大学及科研单位都制定了比较规范的专利保护和转让的有关规定和条例,明确了单位与研究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研究者将其研究成果推向企业,科学完善的法规体系使美国很少发生知识产权权属模糊不清的问题。在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面,美国的科技管理奉行科学自主原则,坚持自主与责任统一,大学、科研机构设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技术许可办公室、技术转让中心等,这些机构完全以企业化的方式经营和管理,类似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负责受理大学教职工的成果申报、专利申请、专利许可实施等,健全的管理机构大大加快了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政府的高度重视、资金的大量投入、科学完善的法规体系、健全的管理机构、明确的产权权属等使美国大学的专利数量大幅度增长。到2003年美国高校取得专利达到2000多项,200多所高校有技术转让项目,高校的技术许可为美国经济带来4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约26万个工作机会,并有助于产生新的商业和新的工业领域。[5]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借鉴美国对其进行成功管理的经验,进而延伸到无形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宣传,增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无形资产的管理不被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高校应当改变观念,加大无形资产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员工的认识,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使研究者和学校实现双赢。在高校教职员工和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无形资产知识的学习活动,宣讲有关无形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同等重要,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同时,要推动无形资产转化的奖励机制,使无形资产的转化效果与个人的职称、待遇等挂钩,明确发明者、单位和国家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尽可能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二)设立管理机构,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决定着高校资源的投入产出是否合理,能否保值增值。但由于高校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及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等原因,导致高校无形资产在实际中缺少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管理上存在着重叠与混乱。所以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设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科研处处长、财务处处长等为成员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学校有关无形资产重大问题的决策等;工作领导小组下属无形资产管理办公室,专职负责全校的无形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制度的制定、产权的申请、评估、科研成果的申报等;无形资产的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负责对其占有使用的无形资产实施日常管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同时,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明确产权归属,完善无形资产的收益分配制度

高校应当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无形资产的产权归属,积极参与市场活动,将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尽快推向市场,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转移,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计入事业收入。高等学校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计入事业支出。”高校无形资产用于对外投资、转让应按照资产评估价格及时进行成果和收益的核算,并根据情况冲减无形资产账户。所取得的收益应在学校、项目组及研发人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由此才能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实现研究者和学校双赢的局面,使高校依靠无形资产获得稳定持久的经济效益。

(四)建立评估体系,加强无形资产的量化管理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合理评估高校无形资产,对于顺利进行产权交易、合理分配投资取得的收益、加强无形资产的量化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无形资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价值难以确定。因此,高校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无形资产进行专业评估,建立一套科学的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与评估体系,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专业评估队伍,规范无形资产评估行为。加强无形资产取得、转让、分期摊销、对外投资等的会计核算,建议主管部门修订高校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会计制度,改变现行对非经营活动无形资产采取一次性摊销的会计处理规定,实行分期摊销,增设“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以全面准确核算无形资产价值。[6]对科研资金的投入进行完整的跟踪核算,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的量化管理。

(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无形资产的产出能力

高校无形资产只有转化成生产力其价值才能实现,但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大量闲置,且由于管理资金投入有限,缺乏相应的维护与运营,造成无形资产的产出能力低下。大部分无形资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不及时进行成果转化,则不仅不能给高校带来收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成本。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科研成果的专利申请与推广;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无形资产的产出能力等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考核范畴;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构建无形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加强无形资产的信息交流,根据高校的发展目标及市场的变化情况对无形资产进行动态管理,通过转让、投资入股等方式实现高校无形资产的成果转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形资产”,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教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要想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高校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确保高校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注:本文系2009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编号:52WN59)

注 释:

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4234号(关于加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提案)。

[1]敬希泠,刘志成,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审视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8,(8):18-19.

[2]温志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9,(9):51-53.

[3]蔡吉祥.无形资产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5.

[4]李名家,杨俊.美国和日本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08-812.

[5]傅成业.知识产权制度:为智慧之火加油——美国高校专利与知识产权工作一瞥[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10):28-31.

[6]胡军勇,刘华秋.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5,(2):124-126.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核算评估
科研成果转化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