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内源包容性研究
——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

2011-08-15 00:52倩,郑
关键词:人权全球化民主

吴 倩,郑 泽

(北京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44)

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内源包容性研究
——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

吴 倩,郑 泽

(北京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44)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世界民主政治化进程随之加快。对我国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深入看待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决定着我们能否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文旨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内源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阐释,结合我国实际,从理论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

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人为本

美国国务院人权报告导言中提出“民主和人权”全球化的主张,强调要促进世界各地的民主和人权,报告以说教者的方式告诉全球人们:“今天,人人都在谈论全球化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全球化的倡导者还是反对者,都几乎千篇一律将全球化说成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实际上,在新的千年中,至少存在着三种世界性的语言: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报告将“民主和人权”全球化称之为未受人们注意的“第三种全球化”,可以看到美国政府编织的跨国的“人权网”。这是典型的“普世人权观”的表现,民主、人权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真实写照。美国不甘于资本全球化的 “美国模式”,迫不及待的要求向全世界推销“民主全球化”,以非我即错的高姿态对一切不符合“民主全球化”价值观的民主形态进行攻击。新中国成立60多年,我们对于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早已有了明确的回答。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这条道路上的关键“岔口”。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历史演进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在革命和战争年代中产生的,它的产生势必和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相结合。其根本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但是它却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人权理论。恩格斯说过:“企业规模越大,雇佣的工人越多,每次同工人发生冲突时所遭受的损失和营业困难也就增多。因此,工厂主们,尤其是大的工厂主们,就渐渐感染了一种新的精神。他们学会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默认工联的存在和力量,最后甚至发现罢工——发生适时的罢工——是实现他们自己目的的有效手段。过去带头同工人阶级作斗争的工厂主们,现在却首先呼吁和平协商了。”马克思民主理论一方面引起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经济反抗;另一方面,又使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们不得不对其所一贯信奉的自由主义理论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有限度的民主方式以期从经济上来缓和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诞生使得资本主义通过修改政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说正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沦的产生才得以产生了现代的资本主义普世观念。

毛泽东同志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更加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半殖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并不如西方国家那么激烈,那么在中国通过鼓动城市工人阶级罢工进行革命斗争显然是不能成功的。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通过土地革命,实现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口号,在城市中通过开展群众斗争,建立统一战线等方式实现人民权利。当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是以革命斗争的方式来争取民主权利。

新中国建立后,立即废除帝围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其摧取的各种特权,坚决没收法西斯国家的在华财产,彻底铲除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为中国人按照意愿自主地选择社会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为后来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稳定健康的发展,进而为民主事业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根本前提。通过建立和健全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实行土地改革和解放妇女,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歧视和压迫等民主改革;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发展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享受民主程度的提高。通过这些深刻的社会变革,革故鼎新,不仅实现了人权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而且为此后的进一步探索和社会主义民主事业建设的进步与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们要摆脱以前那种以凡是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事业,同时邓小平同志认为“民主是一个好东西”,但由于我们人民的素质普遍不高,必须把民主和法治相结合,可以说邓小平同志首次把中国特色民主理论引入法治轨道。

江泽民同志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建设民主体制,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作用,把人思想道德的提高作为治国治党的方针。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方针,指出民主阶段要和人的道德思想素质提高的步骤相适应,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动辄以“人权,民主,自由”为借口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情况下,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生存权与发展权为基础的人权的全面发展,通过健全民主法治,保障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公民权利。虽然关于社会主义人权、民主的理论日益完善并且都有详细的实现方式,但是可以看到现在社会当中仍然有很多人崇拜西方宣传民主理论,接受普世观念,甚至以民主为幌子攻击甚至颠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建设和谐社会民主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内涵范围很广,但是都没有类似西方民主思想那种完善的实践形式,也没有类似西方“平等、自由”等容易引起人民“共鸣”的口号。我们当今所研究的民主成果多集中在“生存权”、“权利与义务”方面,可以说,没有完整的实践内容使得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关于民主的攻击,显得非常孱弱。当今的教育环节忽略了关于实现民主的方式方法,害怕通过发动群众实现民主宣传。历来的实践证明,对于人民的民主诉求,往往是使民众自身能够认识民主理念才能达到发展经济建设巩固改革成果的目的。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是好的,但是我们在使用马克思主义方面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至今都存在,在民主的理念方面,马克思吸取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提倡要改变资产阶级生产关系,通过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实现劳动人民的平等自由权利,可是当今社会提倡平等自由,往往被看作社会的异类,往往被看作是与社会主义不同的事物。现在的报纸上,连开听证会都被看作民主精神的一大进步,可想而知,这样的主流思想怎么能不被看作是压制人民权利的思想。所以并不是“马克思”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行为出了问题。

马克思不可能凡事都规划完整,我们就按部就班的做,邓小平同志就要求凡事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继承并发展。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可能在继承的环节就出现了问题,更不要说发展的好了。伏尔泰曾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现代的民主观念就是追求人人的平等,和发展的自由权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绝不可以用马克思主义观念以外的任何民主观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在强调维护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实观人民追求自由的愿望,在人民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人民平等发展。

强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性,但是在当今中国,对于民主理论的运用往往重视理论的发展而不重视理论的实践研究。重视内容的完备而不重视形式的多样,往往出现正确的理论不能深入人心,而那些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往往很能取得人民的共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基础和前提是要保障人的生存权,这和资本主义提倡的虚伪的民主有本质的区别,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强调民主和自由,但是那绝对是片面的,虽然进行人民的普选但是选择的目标是有范围的。虽然有高的福利体系,但是福利体系的分配方式不是平等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获得的福利待遇会远远超过广人的劳动阶层,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会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生存权受到威胁。而我国民主观念是要保障人民良好的生存权利,通过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经济,为劳动人民创造平等的生存空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改革,广大群众就会看到成效。

随着我国人民基本达到小康,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成为基本问题,丰富中国特色民主理论的实践形式、方法成为研究的新方向。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区别于资产阶级的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人的秩序性又是重要部分。我们最终是要建设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其社会分配原则决定了人必须有良好的秩序性。要在一定的规则中实现自己的权利。人的全面发展绝不是物质极大丰富以后自发的就进入到具有良好秩序,可以大胆假设,人的全面发展是比马克思初步设想时期的资本主义通过物质积累变为共产主义更加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实现良好的秩序性,那么共产主义的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人思想的演变提高是无法只通过自身认识达到全面发展的,同样良好的秩序性进入人的头脑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趋利避害”是自然界基本的生存法则,作为自然界的统治者的人类,自然会选择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可以说目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上,我们确实有很长的路要走。西方提倡的民主形式无非是引以为豪的人民普选,但是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选历史,其“以物为本”的观念无不贯彻民主体制始终,在社会中掌握丰富的“物质财富”往往成为社会的标志,人们崇拜的偶像,其本质也无非就是一场热闹的市集。

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就要强调义务和权利的结合,民主实际上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其进步的方式是最低限度义务(整个社会承担最小的义务以实现权利最大化)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实现形式应该是脱离两方所谓的普选制度即建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的民主。任何企图通过人的素质提高而达到普选方式的民主都是错误的,因为普选只能是限定范围的虚假民主方式,其实质是伪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范围应当是根据人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紧密联系的群体内的民主代表选举形式。所以提高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透明度,真正实现“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口号成为我国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今后的民主实现形式要在人大代表选举的深度方向发展,真正让人民选出满意的代言人。

总之,民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当今时代,并不是说我们埋头一味的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实践证明,资本主义是不会放弃利用“民主人权”等口号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当今物质已经初步丰富的今天,更要防范资产阶级用“自然民主观”和“普世观念”渗透到我们思想活动中去,在现时代,资产阶级只要存在一天,那么在精神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就永远存在,那种企图用无条件的民主要求我国变革的口号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阻碍我国的和平崛起,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性,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1]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刘俊祥.人本政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人权全球化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