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的南方情结与爱米丽的遗世孑立

2011-08-15 00:52杨鸿雁
关键词:福克纳情结小姐

王 爽,杨鸿雁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福克纳的南方情结与爱米丽的遗世孑立

王 爽,杨鸿雁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常常被视为一部哥特式的恐怖小说。这篇小说不仅讲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爱情故事,在其背后还蕴藏着无尽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诠释小说的魅力:作者的南方情结,小说中弥漫着强烈的美国南方气息,传达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爱恨交织的感情;恋旧情结,小说中的主人公爱米丽小姐沉浸在过去,时间在她的世界里似乎停止了流动,却映衬出时间的飞快流逝;艺术手法,从福克纳讲故事的技巧着手,品味文中福克纳的南方情结和爱米丽的遗世孑立。

南方情怀;恋旧情结;艺术手法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首次发表于1930年。这篇小说被不少评论家称为一部哥特式的恐怖小说,但细细读来,这个令人惊悚之余又感觉悲凉的故事其实蕴藏着无尽的艺术魅力。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美国南方的女子爱米丽小姐,为了永久地留住心上人将其毒死,并与之同眠数十载的故事。惊悚怪诞的故事却弥漫着一缕南方特有的浪漫气息,这难免与作者的南方情怀有关。另外,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似乎沉湎于对过去生活的祭奠中。这种对过去荣耀的怀念和祭奠无不透露出南方人特有的向后看的心态。福克纳在创作时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这片土地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以及爱米丽身上的恋旧情结。

一、南方情结

“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19世纪70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桀骜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福克纳,41)

这段选文是福克纳对爱米丽小姐房子的描述。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读者很容易落入错误的阅读预期,误以为福克纳对这房子及其主人带有强烈的厌恶情绪。其实不然,正如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福克纳对这片土地,正是持着这种既爱又恨的复杂心情。他站在不远处,望着这片生育他的土地,深沉地爱着,又毫不留情地批判着。一方面他珍视南方的传统价值观念,对南方有一种深沉的,甚至近乎非理性的热爱,对它的过去充满怀恋之情;另一方面,在理智上他又清楚地看到南方社会和历史中的各种问题和罪恶。这种爱恨交织的矛盾心情强烈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以致有时使人不知他对南方是爱还是恨。福克纳在这块他称之为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上所创造的人物和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色彩,在全世界读者心底里激起了涟漪,唤起了全世界读者的共鸣。

回归到爱米丽小姐的房子,不难看出南北战争对南方庄园经济模式的重创,南方原有的古老生存方式正在隐隐发生变化。爱米丽小姐作为“那些名字庄严的代表人物”(福克纳,41),是正在没落的南方的代表。工商业的势力在不断地腐蚀着南方特有的经济形式,岿然屹立的颓败房舍在做着最后的抵抗:既然不能像以前那么考究华丽,那么就奋力拒绝外来势力的侵蚀。就像爱米丽小姐做的,当全镇的人都在家门口钉上了邮箱后,“她怎么也不理睬他们”(福克纳,49)。这种默然、无力的抵抗注定会随着爱米丽小姐的去世而终止,但在读者看来,爱米丽小姐的抵抗却是可以理解的。在福克纳的故事里,爱米丽小姐家的房子是南方辉煌的一种象征。战败后,由于南方社会的传统观念受到侵蚀,贵族也随之没落。在历史的新旧交替时代,爱米丽小姐家的房子在异势力的冲击下日渐颓败。这幢既象征着南方贵族的辉煌又见证了南方没落的房子,在福克纳的笔下有了一种别样的美。这种美包含了以前的华贵之美,也蕴藏着当下的悲怆之美。它的存在让你与身俱来的历史意识有了归处,也让你在历史交替的动乱时代里有了温暖的慰藉。这应该正是福克纳所竭力酝酿的沧桑之美吧。

美国南方最带本质性的特点应该是农业社会及其所赋予的强烈的家庭观念。南北战争前,南方人在自己的庄园上自给自足地生活,家族势力是社会的中心。对爱米丽而言,格里尔生家族是她的中心,她的父亲是她的中心。即便父亲赶走了几乎所有的年轻男子,爱米丽仍然守护着对父亲的尊重和依赖。这种传统和维护让她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在父亲生前,爱米丽恪守着父亲的教导,“对什么年轻男子都看不上眼”(福克纳,45)。她活在父亲为她制定的框架中,“年近三十,尚未婚配”(福克纳,45)。在父亲死后,爱米丽不愿意接受父亲已经不在、昔日的生活中心消失的事实,她说她的父亲并未死,拒绝安葬,她“像人们常常所做的一样,死死拖住抢走了她一切的那个人”(福克纳,45)。专横跋扈的父亲形象在爱米丽的心里投下了深重的影子。即使在父亲死后,她仍未能走出父亲为他造的墙;相反的,她又为自己构筑了另一道墙:沉湎其中,守护着格里尔生家族最后的荣耀和尊严。

南方的传统就像遗传基因般地赋予了福克纳对这片土地的认知。他深爱着它,“珍视南方的传统价值观念”(肖明翰,111),同时,他也深知在变革中南方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罪恶。他把这种爱恨交织的感情倾注到小说创作中,探索着在“传统与变革的狭缝之中的”(肖明翰,44)人们的命运,而爱米丽小姐正是他所探究的一员:生活在特定年代,特定地点。这样人物显得独具地方性色彩,也具有了世界性。在不断地探索中,小说充满了向往与幻灭,带给了读者起伏跌宕的感情波澜,也深化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恋旧情结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是生活在过去的人:她习惯性地沉浸在对过去的追忆中:父亲在世时,她生活在父亲强大势力的笼罩下;父亲去世后,她活在对父亲阴影的怀念中。在南方文学中,人物总是“被家族辉煌的过去所左右并为之着迷”(肖明翰,30),在南北战争后,随着南方的衰落,他们又对“自己家族日渐衰微的境况和自己无法承担家族传统的沉重负担而感到痛苦”(肖明翰,30)。于是他们投身于对过去荣耀的追思中:塑造神话,竭力维护家族的荣耀。作为地道南方人的福克纳也没有逃脱这个圈,在他看来,“过去就是活生生的现在”,“他受到了南方文化传统和自己生活经历的深刻影响”(肖明翰,84)。福克纳对南方的复杂感情所产生的恋旧情结体现在了主人公爱米丽的身上。

爱米丽有着格里尔生家族特有的高傲尊贵,在父亲的教育下,她习惯地依偎在父亲为她建筑的高墙内,窥视着外面的世界。她坦然地接受父亲为她选择的命运,毫无异议。这种对过去的依恋让她在父亲死后更严重了。虽然她曾经在恋爱时剪短头发,貌似被赋予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可好景不长,爱米丽还是选择了沉湎于回忆中。正如她毒死心上人荷默·伯隆一样,她为的是挽救这段珍贵的、难得的感情,这样她就可以一直拥有美好的爱情,可以一直活在过去美好的爱恋中。

“南方历史意识的核心就是向后看”(肖明翰,84),“现在的生活都是由过去控制的”(虞建华,473)。这种历史意识在福克纳的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在这篇小说中,人物仿佛不受时空影响,时间仿佛在她的世界里停止了流动。就像爱米丽小姐挂在腰间的金表一样,隐没在腰迹,滴答声似乎也随之隐没了。可是在这种时间停滞的假象中,读者仍可以感受到岁月刻画在爱米丽身上的痕迹。小说中时间似乎为这些生活在过去的人驻足停留,其实却映衬出了时代的飞速发展。不是时间的脚步变慢了,而是在福克纳的引导下,读者没能感受到时间的无声流逝。在正常的时空下,生活在过去的人来不及适应现世的飞速的变化,只好由福克纳为他们打造出一片时间慢流的天空。这种慢速度的生活让读者领略了福克纳作品遁世的独特之美。

沉湎于过去的爱米丽小姐,不仅是昔日辉煌的南方贵族代表,也是南方妇道观的受害者。在人们眼里,她从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渴望并有权利过上正常生活的女人,而是一座纪念碑,是过去时代的象征,体现着他们的的传统、义务、责任。在传统的南方社会体制下,与其说爱米丽是贵族的代表,不如说她是南方妇道观的受害者、牺牲品。她在南方传统社会中的位置就像画中描绘的那样:“爱米丽小姐立在身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福克纳,45)。爱米丽生活在父亲身后,活在他的背影里,在家庭和传统势力的控制下,她无法冲破生活的桎梏,而心中对正常生活的渴望被压抑成了一种畸形的爱恋。正是由于她悲惨的一生,和在那样的环境中仍然顽强地渴望着过正常的生活,仍然顽强地表现出她的人性,福克纳给她献上一朵玫瑰,对她表达了充分的同情乃至敬佩。

三、艺术手法

福克纳在创作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他的南方情结和他赋予爱米丽的恋旧情结。通贯小说全文,福克纳把过去和现在融为一体,时间似乎停止了流动。蒙太奇的魅力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示。杂糅在一起的片段,“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物就直接放在一起”(肖明翰,158),好像在爱米丽的世界里,空间距离和她无关。现实场面和回忆常常被切割成无数片段,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更有力地表现出了要对照的事件。如果把爱米丽的故事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记录下来,那么它就毫无艺术感染力而言了。

在这个怪诞惊悚的故事里,福克纳“把哥特式小说中的暴力,凶杀的情节和阴森恐怖的氛围同侦探推理小说的手法结合在一起”(肖明翰,150)。尤其是在小说最后,那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戛然而止,让读者心里不禁一紧,不禁去想象在过去的数十载里是怎样的情景。小说使读者在恐怖之余去解答故事中的悬念,去探索是什么造成了爱米丽这样的命运并使她只能用这种可怕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另外在文中不断变化的叙述者,即复调叙事也为该小说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有时是“我们”,有时是“他们”,让读者既可以看到爱米丽身边发生的事,又能贴近爱米丽的内心,窥探她的所感所想。在阅读时,福克纳的长句“就像大西洋的巨浪那样无垠无涯”(肖明翰,171),即使是很有经验的读者也会回头去寻找主语,或者想回头确定不断变化的人称代词究竟是指谁。在阅读中,读者甘心情愿地去追随作者的步调,只为感受那惊心动魄的美和艺术张力;在最后开放性的结尾里,福克纳给读者慷慨地赠与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了福克纳小说结构上的开放和意义上的多元。

[1]威廉·福克纳,陶洁.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虞建华.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福克纳情结小姐
蛇舌草小姐要改名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缺牙小姐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等一下”小姐
没见到他
威廉·福克纳的《熊》
找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