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灭的美国梦
——试析《看不见的人》主人公寻梦之旅

2011-08-15 00:52卢亚男
关键词:兄弟会天真白人

卢亚男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外语系,安徽 合肥230022)

破灭的美国梦
——试析《看不见的人》主人公寻梦之旅

卢亚男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外语系,安徽 合肥230022)

在解读《看不见的人》一书中,通过对美国梦内涵的解析,认为主人公在致力于追逐属于自己的“美国梦”过程中,由于自己天真单纯而忽略了当时的现实环境,从而造成了其梦想演变成了噩梦。

美国梦;天真;单纯;噩梦

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1952年他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一经问世便轰动了美国文学界甚至是整个美国社会。1953年,该小说荣获了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两项大奖,由此奠定了艾里森在美国文坛的地位。

一、引言

《看不见的人》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美国黑人青年怀揣美好梦想,在美国工业社会中寻找自我社会定位,寻求成功,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的故事。他从天真无邪到受人利用,从困惑不已到开始懵懂,直到后来看清所有的事事非非,表明了在那个时代非洲裔民族在美国追求自我价值,追求成功的梦想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空想概念。小说也揭露了美国社会所标榜的美国梦只不过是美国主流社会用以愚弄世人的幌子,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尤其对少数族裔而言,他们在美国寻找的梦想只是一部自我心灵扭曲及异化的血泪史。《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众多不幸遭遇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美国梦原来是一曲忧伤的布鲁斯,自己终究还是那个无人问津的“隐形人”,他在美国的寻梦之旅宣告破产。

二、美国梦的内涵

美国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源于欧洲清教徒的宗教理念。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欧洲移民者漂洋过海来到北美洲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大陆”时,美国梦就已悄然扎根。最初的殖民者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

托马斯·杰斐逊颁布的《独立宣言》声称:人生来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这就对美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梦的第一个实现者和吹捧者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从社会底层走向成功的传奇经历激励了一代代的美国民众,特别成为了底层民众追求幸福的范本。可以说本杰明·富兰克林为美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实践素材。

美国梦的核心价值观应包括以下三方面:(1)人人平等;(2)自由和公正;(3)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且机会均等。[1]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美国梦的内涵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美国学者Kathryn Hume指出:“20世纪,天真单纯这种遐想在美国梦中盛极一时。早期移民者的清教教义遗产造就了新世界天堂中的亚当。……美国梦的一个中心要旨就是个体取得的成功是不能对他人造成损害的,换言之,个人的蛋糕不断增大,所增加的部分不应该取自他人蛋糕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带给他人伤害这种天真单纯即成为了美国梦的重心所在。这种想法即意味着不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且认为他人是善良美好的。”[2]由此可见,在20世纪的美国社会,人们在实践自己的美国梦过程中过多显露出了天真单纯的一面,过度相信他人,这种单纯很可能沦为别人利用的工具,而且在现实条件缺失情况下,所追求的美国梦最终只能是噩梦一场。

《看不见的人》正是在该背景下完成的。书中主人公的美国梦和任何人一样,追求平等与自由,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希望在白人世界中得到白人的认可,使自己处于能被看见的位置。而他的天真单纯使他过于相信他人,认为他人都是善良的,把现实想象得太美好,从未想过伤害他人来成就自己,正因为此,主人公的天真被他人所利用,在他漫漫寻梦之旅中屡遭陷害,并且丧失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令自己的美国梦也随之破灭了。

三、主人公寻梦历程及梦想破灭

《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公原是在美国蓄奴制南方土生土长的温顺的黑小子,一向对白人毕恭毕敬,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因成功发表了一篇演讲而被邀去参加镇上头面人物的聚会。在聚会上,他又一次演讲成功,从而赢得了一份上州立黑人大学的奖学金,这份奖学金象征着一张他走向成功的通行证。从此,他怀着美好的向往进入了大学,期待实现自己的梦想。读到三年级时,厄运降临了。一天,主人公被校长派去开车陪着白人校董诺顿先生各处游览,途中遇到了一个乱伦的黑人农夫。农夫对诺顿先生侃侃而谈自己的乱伦经历,校董竟然听得津津有味。出来后,他们又驱车去了金日酒店,在这里既有妓女又有疯子,诺顿先生被这些人弄得惊恐万分,夺门而出,结果撞破了前额。回校后,主人公知道自己闯了祸,但他却认为“我全心全意地相信学校缔造者的原则,我相信他们的好与善,他伸出那仁慈之手帮助我们这些可怜无知的人们走出沼地与黑暗。”[3]P99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理充满童真的人,竟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白人身上,认为白人可以拯救自己。白人就像“上帝”,而自己则是“亚当”,天真的“亚当”认为上帝是万能的、善的,只有“上帝”能够拯救他。他的这一天真想法为自己的第一次梦想破灭埋下了伏笔。

黑人校长布来索知道贵宾受伤后,传讯了主人公。诺顿先生向主人公保证过他会向校长说明一切都与主人公无关,让他不要担心。主人公十分感动,他认为有了白人校董的解释,黑人校长会网开一面。结果他的幻想破灭了,校长布来索还是把他开除了。但他并没有责怪任何人,相反他还自我安慰地想“我破坏了规矩,就该受到惩罚。布来索校长是对的,我告诉自己,他是对的,学校以及它所代表的一切必须受到保护,别无选择了,不管我要受多少苦,我都将尽快地偿还我的债务,并回来开创自己的事业……。”P147他的逆来顺受,谦卑恭让体现了他的天真单纯,他不仅美化他人,还总对现实总是抱有美好的幻想,幻想着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梦想,正是这种思无邪,让他无法看清现实,因而,他的第一个“美国梦”——完成大学学业,成就自己如同肥皂泡般化为了乌有。

这个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带着些许遗憾开始了第二个梦想的追逐——重返“伊甸园”,再次过上童话般的生活。校长给主人公开了七封推荐信,他还以为这是好事,认为校长是在帮他赚学费重回校园,于是,他满怀希望来到了北方纽约。奇怪的是主人公求职屡遭挫折,每到一处,当他把推荐信递过去,人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从不雇用他。主人公很好奇,但他从未拆开信看过,因为校长曾告诉他不许把信拆开,那是白人所忌讳的。天真的他信以为真,老老实实地照做。后来他通过一位收信人才知道原来布来索写的内容竟然是任何人都不要雇用他。主人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尊敬的校长居然是个伪君子,竟会用这样卑鄙的伎俩来陷害自己。黑人校长用开除他并将他彻底变得一无所有来保全自己在白人开设的学校中的身份地位,可见现实环境的冷酷无情,单纯天真的主人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必然的了。

现实似乎让他清醒了一些,原来他一直生活在别人的谎话和自己的天真中。忍气吞声的主人公决定靠自己去谋一份工作来再次证明自己的存在,重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尽周折,主人公终于被一家油漆公司雇佣,由于工作上出现差错,被调去烧锅炉。工头担心主人公是来取代自己并怀疑他与工会有联系,于是两人打了一架,工头设计让主人公扭错了阀门,引起了锅炉房爆炸。工头逃跑了,而主人公却因烧伤住进了医院。在医院,他被用来做了医学实验的对象,导致大脑不清醒,竟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同时他也失去了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梦想再次被现实撕得粉碎。他的单纯让他在残酷的现实中处处不设防,极易轻信别人,结果却总是被他人利用。这个天性纯善的“亚当”心里的那个纯真烙印就像一个魔咒,让他很难开启梦想之门。

即便梦想实现起来如此艰辛,善良的主人公还是对生活满怀希冀与热忱,他要再次实现自我,让这片土地接受自己。在他出院后,目睹了一对黑人老夫妇正被房东强迫搬迁,一个白人警察在威风凛凛地执行命令。主人公发表了一篇演说煽动周围的群众赶跑了警察。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激进组织“兄弟会”的注意,并被邀请参加这一组织。主人公觉得自己终于得到认可,他天真地认为自己可以大有作为,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兄弟会给他换了新身份,替他付清了租金,而且还提供新的住所给他。这样的待遇让他喜出望外。他认为新的生活开始了,新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他入会后要向其他成员发表演说,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演讲前他曾想:“因为如果我今晚成功了,那么我就走在了通往成就大事的路上。……新的西服对我来说意味着崭新的一切。崭新的衣服,崭新的名字,崭新的环境。这种崭新太微妙了,无法令人想像,但是它的确存在。我正变成另外一个人。”P335由此可以看出主人公还是无法摒弃天真本性,依然对“新生活”充满无限的憧憬,自认为会走上成功的道路,获得自己的身份,获得别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兄弟会中,他满怀激情地实践自己的梦想,他的才华让他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成为了兄弟会的骨干分子。由于成就显著,他被一家杂志社当做成功的范例而受到了采访报道,这一切都表明他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美国梦”似乎离他并不遥远了,他的存在价值似乎也得以体现。正当他沉浸在梦想实现的喜悦之情时,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始料未及。他一心一意为兄弟会办事,却不断遭到兄弟会的猜忌与排挤,但他毫无怨言,默默承受一切不公正的待遇,这反映了他的单纯让自己背离了现实生活,他的单纯在一步步将自己和自己的梦想湮灭。当他对现实似懂非懂的时候,一件事让他彻底清醒了。一天他在街上目睹了兄弟会骨干人物之一——克利夫顿离开兄弟会后在大街上买起了玩偶,并与警察发生了冲突,被警察开枪打死了,而兄弟会的头目杰克闻讯后却表现的很漠然,还说纪律就意味着牺牲。主人公听了这句话,仔细地端详着杰克兄弟,他感觉:“我正从梦中醒来。”P476他终于变得清醒了,认识到现实与梦想之间永远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沟壑。他也看到自己的梦想变得支离破碎,永远无法实现了。

在兄弟会中经历了种种挫败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兄弟会用来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罢了,自己其实只是被人利用的棋子一枚,无名小卒一个。没有人正视他的存在。他对成功与身份的追求戛然而止。在兄弟会中他依旧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国梦”,黑人兄弟也利用了自己的天真单纯,让他的美梦变成了噩梦。

四、结束语

主人公的梦想脱离了现实,甚至与现实相悖,究其原因是他的天真无邪造成的。当所有梦想都破灭时,他也清醒了,并看透了现实的本质,看清了在这个异化的社会中,自己也发生了异化,从一个无人关注的天真单纯的黑小子到致力于追逐自己梦想的大男孩,到最终还是沦为一个一无所获的 “隐形人”。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他决定干脆让自己彻底消失。于是他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室中,点亮了1000多盏电灯,用以照亮自己。他转而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的内心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正的黑暗存在于我自己的心中……为什么我就应该是那个做这场噩梦的人?”P579由此可见,他完全从梦中醒来了,开始思考自己,终于清楚了自己心中的“黑暗”才是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原因,是自己没看透现实环境的本质,自己所追求的美国梦最终以噩梦收场。在当时恶劣的美国社会背景下,主人公的天真单纯让他葬送了自己的“美国梦”。对成功、自由、身份的追求最终只是昙花一现,正如主人公的肤色黑色一样,从无中来到无中去。因此,美国梦对于主人公而言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而已。

[1]刘春红.试析非洲后裔民权运动与美国梦的相互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7).

[2]Kathryn Hume.American Dream,American Nightmare:Fiction Since 1960[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40-41.

[3]Ralph Ellison.Invisible Ma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

[4]王昕.《看不见的人》中场景设置的主题意蕴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兄弟会天真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天真热
天真童年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天真给你最美的梦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在美国读书,我为何加入兄弟会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兄弟会初探
我所了解的美国兄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