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教学中的美学意识及其再现

2011-08-15 00:52
关键词:母语外语美学

姜 勇

(盐城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

英汉翻译教学中的美学意识及其再现

姜 勇

(盐城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的学习者过分专注于语义而疏于对其美的把握。这样的学习者是不会有好的翻译作品的。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使他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英语美学的诸多表现形式,并且培养他们用汉语的美学形式对应的表现出来。

英语美;翻译;汉语美

几乎所有的文学家和语言工作者都说自己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好的、最美丽的语言。如中国、法国、俄罗斯等等,不一而足。不排除他们当中很多人这样说仅仅是因为一种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的需要,但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他们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因为他们拿自己掌握的外语知识和自己的母语知识相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必然是外语不如母语,因为纵观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使自己的外语运用和欣赏能力达到自己对于母语的运用和欣赏水准的。作为一位作家,他们都对自己的母语的语言技巧、语言美感、语言成就都了然与心,使用起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对于外语,即使他们几经踌躇,恐怕也未必能达到母语的效果。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时候能够意识到他们的创作中的精妙之处,并且能够用另一种语言把它们在表达出来。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会存在着差异,有的差异还很大。这样的差异必然会给这些语言艺术的无法翻译和再现带来巨大的困难。正因为如此,翻译活动才被称为是一项“带着镣铐跳舞”的事业,而不是外人所看待的仅仅是意义的转换。

英语是属于拉丁文字,由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发展而来。古埃及楔形文字首先演化发展成腓尼基语,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中又演化成英语。而汉语是属于印欧语系的,这样的两个语系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也势必会给翻译带来巨大的阻力。因此,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就要克服阻力,在汉语中再现英语中的语言艺术之美,就必须在翻译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体味到英语和汉语各自的语言艺术之美,并且掌握把英语语言之美用汉语美表达出来的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技能。

一、英语美的赏析

英语的美,总体上来讲,其美学成分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音美、词义美和形式美。

(一)音韵美

《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对“音韵”有如下的解释:(1)和谐的声音、诗文和节奏律 (harmonious sound;syllabic rhyme and rhythm);(2)汉字字音的声、韵、调(sound,rhyme and tone of a Chinese character)。由此可见,英汉语种的音韵主要指不同类型的和谐。这些和谐声音的产生,来自于相同或者相近音素的重复出现。音韵的使用可以加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也能增添人们欣赏语言艺术的情趣。音韵通过某一音素的重复比对,形成一种和谐共震。节奏和韵律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展示语言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使语言结构对称,整体平衡。

1.头韵

有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说过,I guess that all well-educated Americans are alliteration conscious(我认为,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都有头韵意识)。头韵即是在一组词语的开头或者重读音节中相同的辅音或者不同的元音的重复。

例1:It was a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sleepy,sluggish-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这是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作者一连用了五个头韵,词义色彩刚好相反。造成了如此强烈的诙谐和幽默效果。

2.腹韵

如果两个词要押腹韵,其元音部分必须发音相同,而辅音部分发音则不同。由于腹韵剔除了对辅音部分限制,因而它比其他的压韵形式更为灵活。

例 2:First thrive and then wife.

句中押腹韵,全句被着上了琅琅上口的腹韵美,因此被人们记住,并口口相传。

3.尾韵

尾韵要求两个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节的首辅音不同,其余部分发音相同(是发音而不是拼写)。这样的韵尾周而复始,错落起伏,韵脚回环照应,把文章连成一体,给人一种和谐与凝重之美。

例3:最近有一部电影是根据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改编而成,其原著中猫和爱丽丝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Did you say “pig” or “fig”?” said the cat.

“I said “pig”,” replied Alice.

此对话中的pig和fig正是由于它们押尾韵,所以猫就没有听清爱丽丝的话。

(二)英语的词义美主要表现为转义

现代英语词汇学认为,词汇意义,大而言之,可分两类:本义 (Denotation)和转义 (Connotation)。《美国传统词典》对Denotation解释如下:the most specific or direct meaning of a word,in contrast to its figurative or associated meaning(一个词最特定的或者最直接的意义,与它的比喻义或者联想义相对)。此解释中的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Connotation又可以细分为 Figurative Meanings(比喻义)和 Associated Meanings(联想义)。根据英国的翻译理论家的观点,英语其实是一个暗喻横行、隐喻泛滥的语言。这种转义的理论基础就是修辞学上的通感修辞手法。 通感修辞在很多的时候带给人的是一种感觉上的美感。但是,在英语中这种无处不在的通感在很多时候由于需要转移和联想的太多,给许多包括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往往在阅读的时候首先感到的不是转义所给他们带来的美学享受,而是理解上的困难。

例 4:Wherever I go,my little brother dogs my footsteps.

此句中的dog一般情况下都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意为“狗”。但此句中该词却被当做动词来使用。一般情况下名词当做动词使用,其意义都更改名词的属性有一定的关联。对于“狗”这样的一个对象,它具有两个属性。其一是他的生物属性,即其生物本能。作为动物,狗一般都是跟随在主人的身边,对主人摇头摆尾的;其二是它的文化属性,这就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文化中,狗的文化属性是忠诚,而在汉语文化中狗的文化属性为卑劣。所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知晓两种文化,其次是狗的双重属性,最后是更具上下文得出对属性的选择。在此句中,主语是my little brother(小孩),宾语是my footsteps(脚步),正是考虑到这样的两个要素,这里dog的更应该是从它的生物属性去延伸理解。

(三)大词

大词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泛指语言中的大词、长词、难词、生僻词,其正式程度及语域都高出一般的词汇。英语中对大词的使用,要远远高于汉语。大词的使用,可以传递庄重,委婉,和谐,含蓄,心理,幽默,反讽,肃穆,等等。在《警察也赞美诗》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例 5:Soapy’s mind became cognizant of the fact that the time had come for him to resolve himself into a singular Committee of Ways and Means to provide against the coming rigor.

The hibernational ambitions of Soapy were not the highest.In them there were no considerations of Mediterranean cruise,of soporific Southern skies or drifting in the Vesuvian Bay.Three months on the Island was what his soul craved.

《警察也赞美诗》的主人公索比是个小瘪三,生活困苦,对其进行描述的语言应该是平直而又简朴的。但是欧·亨利在这里堆砌了多个大词(cognizant,resolve himself,rigor,ambitions,craved),甚至生造出了一个“莫须有”的组织(Committee of Ways and Means)。这样的安排,达到了作者的讽刺社会的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四)形式美

英语的形式美主要体现为平行结构的运用。平行结构是富有表现力和张力的修辞手法。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并列成串,其目的在于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我有一个梦》的演讲照耀全球,《论读书》(Of Studies)一文享誉世界,排比和并列功不可没。

例 6: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cy and retiring;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and for ability,is in the judge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在此句中,作者用了三个“for A is in B”的结构,读起来气势磅礴,意味深长。

二、美学的再现

与英语之美相比,汉语的美学表现形式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汉语之美要来得更丰富,更精彩,更博大。但是,当在表达同一意义时,能不能创造出同样的艺术效果则成了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正是考虑到这样的一个难题的存在,一般对英语之美翻译时需要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相同的美学形式

在保证达意的条件下如果能找到同样的美学形式来表现原文的美学效果,是很多翻译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翻译效果。

在例1中如果不能注意到头韵或者没有做认真的考虑,此译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译文:

这是一批卓越能干的人民——因为所有那些行动迟缓、头脑云顿、睡眼惺忪、呆如树獭的人都呆在家乡了。

不过如果跟下面的译文比起来,则逊色多了:

(出来的)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以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呆如树獭者,都呆在家里了。

同样,尝试对例6的母文《论读书》进行汉译的少说有十余人,然仍以王佐良先生之翻译最为传神达味: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业,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二)转换成其他的美学形式

如果由于语言的限制而实在无法找到相同的美学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意义,换用另外的美学形式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考虑。许多人把例2翻译成“先发达后娶妻”。但是这样一来,其音韵美消失殆尽。如果把它改译成“先发达,后成家”既能把原来的腹韵形式以尾韵的形式体现出来,又比较符合中国人成家立业的说法。

对于例3,我们读到的译文是:

“你刚才说的是‘猪’还是‘鼠’?”那只猫问道。

“我说的是‘猪’”,爱丽丝说。

在这里,被转译成了老鼠,既完成了汉语的尾韵,也解决了部分读者在阅读过程共所可能产生的疑问:猪和无花果的发音相差十万八千里,猫怎么会听错?

在例4中,分析知道这里的应该从它的生物属性来理解其意义。所以这句话可以试译为:无论我走到哪里,我弟弟都跟着我。

(三)纯粹的意义表达

如果要选择纯粹的意义表达,一般都是翻译之中不得已的选择。通常会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文化上的不对称,二是表达上的不可能。因此,例5就被翻译成了:

索比体会到为了应付面临的严冬,它参加的单人筹措委员会的时刻到了。

索比对冬日蛰居并不抱希望。它全然不会想到去地中海游弋,也不会向往难过那催人入睡的天气,更不会喜爱你到要去维苏威海湾去游泳。它之只希望到岛上的监狱去呆上三个月。

细数起来,英语美形式多样,有的表现在特定的个例中,有的是表现为一定的共性。本文讨论的是在共性上的表现。虽然存在着这样的共性,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本身所存在的巨大的差异和他们所承载的信息的其他方面众多的差异,在翻译的时候就很难做到美学的全面乃至局部或者其他形式的是实现,也有可能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翻译者本人个方面的原因决定暂时不一定能想出合适的翻译表现形式,这就要求翻译者要勤加思考,多做训练,提高自己的汉语美学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美在汉语中的绝配。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Mona Bake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母语外语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母语
外婆的美学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纯白美学
母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妆”饰美学
大山教你学外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