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多维功能的探析

2011-08-15 00:52
关键词:家庭成员家庭体育

崔 鹏

(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家庭体育多维功能的探析

崔 鹏

(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体育在家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与思辨相结合的解释学方法分析研究,阐述家庭体育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家庭体育的形成、发展和研究现状。并进一步论述家庭体育是人们实现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从开展家庭体育对人格的培养,家庭体育对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一体化进程,家庭体育对竞技体育的贡献,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考模式。

家庭体育;和谐社会;一体化;竞技体育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家庭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5月在瑞士洛桑召开的国际体育锻炼世界大会上,将体育与家庭作为大会的中心议题。专家认为:在防止家庭解体,令每位家庭成员健康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均得到较好的发展,体育活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家庭体育就是采取多种手段来引导家庭成员参加或观赏体育活动而促进其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团结和睦、互助友爱的家庭氛围。余暇时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参加体育锻炼,能增进感情,使家庭角色转换为体育角色,达到心情舒畅、消除精神疲劳,增进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作用。现代家庭体育在活跃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成员感情以及培养体育观念的形成和对社会的贡献方面,都具有其明显的特点,其作用是一些其他手段和功能所无法取代的。

2.家庭体育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893元增加到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578元增加到4140元;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43.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达36.3%。[1]按联合国贫富的标准划分,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转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并向富裕行列转变。通过调查表明由于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同时我国5天工作制、春节、中秋、端午、清明传统节日及五一、十一假期,使得一年之中有将近1/3的时间是法定休息日,城市居民的余暇时间已超过工作时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家庭必要劳动时间大幅减少,人们拥有较多的余暇时间。

在家庭经济收人增加和空余时间增多的同时,出现了人们对健康价值的重新认识,广大群众对于生活意义的认识及健康的身体对人生、家庭、社会重要意义的理解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清楚。但是,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人们的食物数量和膳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使得大量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物质不断在人体内积累,医学家和营养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导致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出现的重要原因。同时,通过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近期我国学生在身体素质、肺活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肥胖症学生明显增多。由肥胖引起的多种疾病相继产生,人们需要锻炼身体消除这些疾病的隐患。此时,体育对健康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了。同时,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余暇时间的增多、健身娱乐需求的日益迫切,这些因素为我国家庭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拓展了家庭体育的一些新的社会功能,家庭体育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出现以后的必然产物。

3.我国家庭体育概念形成的相关研究

最初提及“家庭体育”这一名词是从教育的角度去理解的,根据大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基本方面。[2]家庭体育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家庭体育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有关家庭体育的内涵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以叶展红等人为代表的,从家庭的概念引申出来,认为健身活动的对象、场所、时间、内容、目标5个要素构成家庭体育内涵,即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3]一种是以刘江南等人为代表的,认为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家庭体育广泛涉及到活动的动机、频度、内容、空间、组织形式和消费等,并涉及到人们生存层次、享受层次和发展层次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4]目前国内比较普遍认同的概念是: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根据成员的需要与爱好进行体育活动,以达到增进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4.开展家庭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4.1 开展家庭体育对人格的培养

宛霞在《21世纪中国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提到现代家庭体育的教育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技能,更在于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体育意识与体育价值观。家庭教育具有特殊的功能,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早期性、连续性、亲情性等优势。[5]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感情关系,彼此之间的感化作用也较大。现代家庭体育对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意识,养成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特殊的作用。家庭体育不仅包含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而且还应该包括以家长为教育主体,以孩子为教育对象,以体育活动为手段的一种教育过程。在家庭体育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选择性地开展体育运动,但不仅仅在于促进其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技能,更在于通过体育锻炼的同时培养其顽强的拼搏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育意识与体育价值观。

4.2 家庭体育对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发挥着其他社会现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家庭成员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增加家庭成员间的接触,克服现代家庭由于许多功能的外移造成的家庭成员聚少离多引起的心理隔阂,并给家庭生活增添活泼、和谐的气氛。同时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家庭特有的温馨、和谐,产生强烈的家庭归属感,从而营造和谐向上、团结互爱的良好氛围,有效维系家庭的和睦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家庭体育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家庭体育的推行,可以起到维护社会健康和稳定,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推进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身体锻炼是一种社会现象,家庭成员在公共场合从事身体锻炼的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增进友谊。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只有家庭的和睦才能带动社会的和谐,所以家庭体育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发挥着其他社会现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3 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一体化进程

家庭中的体育是人们实现终身体育的起点与终点。终身体育不仅包括着人的整个一生都要参加体育活动,还蕴含着使家庭、社会、学校的体育紧密联系起来。[7]一个人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对个人的成长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学校时期获得知识,锻炼身体,掌握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对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延续,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最终的归宿。一个人的发展可能同时处于这个时期,但却是伴演着三种不同角色,这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教育如此,体育的社会性亦如此。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8]家庭在学生体育观念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家庭健康观念的形成、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都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观念的形成。反之,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体育意识和学习到的体育技能对家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家庭、学校和社区在推进学校体育发展方面都有自己的作用,应推行大的学区体育。[9]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地位是相并列的,都是社会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只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才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达到最佳的体育效果。

4.4 家庭体育对竞技体育的贡献

卢元镇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认为家庭体育不仅是学校体育的扩展和延伸,而且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发源地和支撑点,家庭对竞技体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表明,一个人体育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其一生的体育行为。[10]笔者认为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还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

首先在家庭中,家长应鼓励孩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同时,自己也应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能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能感染和激励他们主动地进行锻炼。在我国,如穆成宽、穆祥雄一家的游泳,陈镜开、陈满林、陈传强一家的举重成绩引人注目,家长的“榜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由于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体育要充分重视其重要作用。循序的培养他们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与技能及运动能力的提高。在家庭体育活动中,家长不仅应重视子女的竞技水平的提高,更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比如在体育兴趣、态度、行为习惯的形成,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而这一点正是一个高水平运动员所必须的。可以把运动员的前期培养放在家庭,首先重视基础素质培养,然后才根据其潜力有目的地选拔提高,既可以让广大孩子体味竞技的乐趣,又便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既可以发挥家庭体育的启蒙作用又可以为早期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等方面的发展乃至其运动员以后的体育观念的培养做出一定贡献和有利的支持。

5.结论与建议

每个人都应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体育教育,为终身体育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人的生存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关注和培育家庭体育,以其促进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科学健身的需求,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要深刻认识家庭体育的功能,对探讨家庭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家庭体育日趋重要的今天,以往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应该加强对家庭体育的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以使家庭体育更快地普及和发展。建议由政府、行业和社区协同推进家庭体育的发展,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尽可能地举办一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以“家庭”为参加单位的家庭运动会和竞赛活动,以鼓励和促进家庭体育的开展。在家庭内部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孩子们的体育意识和人格教育。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体育教育参与的学校体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最后建立有关促进家庭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家庭体育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1]国家统计局研究报告[R].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2O06.11.

[2]吕树庭,刘德佩.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3]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6):45-481.

[4]蔡传明,黄衍存.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12):1-3,101.

[5]宛霞.21世纪中国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史,1999,(6):48-49.

[6]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十一五期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EB/OL].http//:www.spors.gov.cn.

[7]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周传志.谈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新型关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版),2003,(1).

[9]沈建华.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

[10]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225.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家庭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2016体育年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我们的“体育梦”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