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困境突破对策

2011-08-15 00:56唐晓育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美术专业毕业生美术

唐晓育

(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陕西 宝鸡 721013)

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困境突破对策

唐晓育

(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本文指出:创新思路,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提升能力,是突破就业困境的必由之路。

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困境;突破对策

一、引言

美术类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就业除受到了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兼具专业就业空间狭窄的限制,就业压力远远大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就业预警本科专业排名第一的是艺术设计,第二是美术学;2010届本科生最多的100个专业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美术学排名第一,失业率达15.6%。

二、困境成因

(一)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近年来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2000年毕业生总数为107万,2011年已达660万。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供给远大于需求,形成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加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就业难不可避免。

(二)毕业生就业理念的不与时俱进。高等教育虽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但毕业生就业依然停留在“精英时代”。尽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精英岗位的需求与毕业生人数相比,缺口很大。毕业生“无业可就”。

(三)“艺考热”造成的生源过剩和毕业生能力欠缺。“艺考”门槛相对较低使得高考中美术专业招生连年火爆。连年超速扩招,使原本是少数人从事的专业变成了大众化专业,而市场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却相对缓慢。快速扩张也导致了高校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和教学资源紧缺,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毕业生就业能力欠缺。

(四)美术类毕业生对口工作岗位处于饱和状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近年文化艺术单位不断改制,学校对美术教师的需求量逐年减少,社会对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吸收接纳能力极为有限,与此同时,美术专业的较强专业性又限制了就业面。以前被美术类毕业生看好的中小学教师,已达到饱和状态,甚至3-5年没有需求;能进文化馆、画院工作的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

(五)美术专业学习投入较大导致学生就业期望较高。

由于美术专业学习投入巨大,许多毕业生承担着数倍于普通毕业生的经济压力。急于想收回投入得到回报的心理,使寻求一份高薪工作成为其平衡投入与收益的最佳方案,而这种想法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待遇、职业前景形成“落差”。尽管中小城市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较高,但美术专业毕业生大多不愿选择基层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就业,宁愿选择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

(六)学生的职业素养、求职技巧和求职准备方面有待提高。由于美术类学生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学生独处的时间较多,与社会外界接触较少。有些学生只重视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注重人文素质的养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能协调发展。许多学生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在撰写简历、面试等自我营销方面缺乏技巧,对应聘职位缺少了解,过高评价自己应对工作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对就业选择或过于理想化或缺乏自信,使本就不宽松的就业渠道更加狭窄。

三、突破困境对策

(一)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在当前就业形势下,鉴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和学生就业的特点,要突破就业困境,首先应该先进行定位。一是目标定位。目前的就业压力下,学校在学生毕业时如果不能给他一份工作,那就要给他一种能力,一种就业的潜力,“一旦有需求,那工作就是他的”这种能力。因此美术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绘画的技艺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学定位。美术类专业划分过细,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技能单一,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先天限制了就业面。因此,在教学定位上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创作能力的培养。三是评价定位。美术类学生就业具有特殊性,尽管一次性就业率不高,但并不意味着毕业生都无事可做。他们就业有另一种姿态--灵活就业。所以,对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评价体系必须不完全基于是否和用人单位签约和有正式的工作,而在于学生是否都有了一个就业平台,一个不断成长完善自己的平台。

(二)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设置专业。近年来,美术教师需求呈逐渐饱和态势,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的改革及教师准入机制的改革,使做教师变得越来越难。在实用导向的就业市场上,师范生的优势逐渐丧失,而其实用性差、动手能力弱、专业不强的不足却在放大。要打破僵局,变被动为主动,高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为本设置课程体系。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状况,在不影响本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开设社会急需的有特色的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部分应用性较强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为学生就业提高相对有利的专业能力储备。开设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综合实践课。找到专业就业的需求企业,一方面由企业家向低年级学生讲授企业所需人才条件和技能要求,帮助学生尽早明白学习的重点,学到一些在书本上、课堂中学不到的技能和“就业诀窍”,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兼职、实习、实训,加强对高年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

(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市场要求,整合教师力量,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自身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举办学生绘画创作展、设计作品展,鼓励学生创作和创新,以创作促进教学,强化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宽基础、重实用、高素质”的实用美术人才,使毕业生形成其他毕业生无可替代的独特能力和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名师工作室,利用名师的社会影响力,带学生,促就业。

(四)加强指导,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因为巨大的教育投入、大幅缩减的薪水、艰难的就业前景给美术类毕业生带来的心理反差较大,所以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适时转变就业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认真研究美术类毕业生与其他毕业生就业的共性与个性,摒弃就业指导普遍化有余、个性化不足的弊端,找准其因为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等因素影响的就业独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明确“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可以干什么”,及早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尽管纯艺术领域的人才已经饱和,但其他领域的美术人才还有需求,比如展厅布置、大型会展布置等,必须使学生明白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时只是找一个工作,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指导和帮助毕业生真正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先工作,后工资”,“重事业、轻地域”的观念,合理确定期望值,按照市场需求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转变就业观念,适时就业。

(五)加大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力度。由于近年来美术类专业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加之,美术类毕业生大多个性较强,不愿意受约束,因此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毕业时很多人选择了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宣传,为毕业生解读创业政策,指导创业技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毕业生举办创业报告会,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树立积极的创业理念;结合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就业。建立毕业生创业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即可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来校开设创业讲座,又可以依托学校所在地的中小学、职业学院、广告公司、家装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设画廊,书画装裱工作室,举办学生作品拍卖会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学习创业提供机会和支持。

(六)积极指导鼓励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公务员。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美术类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文化部门、事业单位都实行了“凡进必考”的准入制度。与此同时,美术类学生理想的一类就业单位——高校对人才学历的要求也在提高,考研、“考碗”成为美术类学生毕业时的又一个选择。但是美术类学生对考试有先天不足,考试似乎从来就不是他们的强项,而目前的就业状态也使得他们不得不勉为其难。因此加大考研、“考碗”辅导力度,组织专业课成绩、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召开专题会,鼓励同学们考研;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开设考研、“考碗”辅导班,积极指导学生卓有成效的学习,也成为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

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破解的关键在于以市场为导向,从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明确定位,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美术人才。

[1]李芬.当前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安徽文学,2008.12.

[2]陈慧,唐再锋.地方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与思考.安徽文学,2011.4.

[3]彭方志.大学生就业及提高就业能力问题.研究企业研究.2011.7.

[4]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教育与职业.2005.6.

Abstract:The outlet for breakthrough is rested on an alternative,namely,students-oriented,marketdirected,thinking-innovated and idea-transformed way,improving graduates’ quality and ability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fine arts graduates;dilemma in employment;strategies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for Fine Arts Graduates'Employment

Tang Xiao-yu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Shaanxi 721013)

G640

A

1008—6772(2011)06—0074—02

2011-11-8

唐晓育(1965-),女,陕西西安人,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大学生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美术专业毕业生美术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创意美术
课改下美术专业班教学及管理的探究
作品赏析(3)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