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11-08-15 00:56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演唱者歌唱声乐

曹 燕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 淮安 223005)

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曹 燕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 淮安 223005)

声乐教学在强调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情感的培养,达到声乐教学“以情表意”的效果。

声乐教学;情感;培养

目前,在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重视演唱技巧的训练,忽视情感表达。我们须知: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技巧,还要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让听众在歌声中受到感染。这就要求每一位从事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对声乐教学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表达歌曲情感的方法和途径,以此来提高学生表达乐曲情感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演唱中充分表达出歌曲的内在情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品背景,挖掘作品内涵

这里的作品背景主要包括创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创作者的有关情况。一部作品的形成,离不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可以说,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与情感来源于生活,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对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综合反映。每个年代,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动态,而每首声乐作品都是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对社会、对生活独特感受的载体,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另外,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差异,以及创作者创作个性,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创作的作品也各具特色。有的音乐是浪漫的,有的音乐是现实的,而有的音乐是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所有的歌唱家在表达一首歌曲时,总是“对作品的创作年代,作曲家的风格、特点等等进行综合研究,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及其发展,,并使自己受到感动,然后再依据音乐的表现规律尽情地进行演唱。”[1]因此对待每一首歌曲不能仅仅停留在作品本身,而要首先了解相关的作品背景。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有其自身的创作背景,选好一首歌曲后,首先应该了解乐曲创作的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乐曲的创作意图。这些背景知识可以让我们又快又准确地理解某部作品。只有在了解、熟悉这些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才能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通过演唱进行二次创作,让演唱者和听众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种情感的释放与升华。

例如《喀秋莎》,看完歌词,很多学生都以为这是一首单纯柔美的爱情歌曲。其实并非如此简单,这首歌流传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歌名和士兵们最爱的火箭炮同名。漫长的战争中,火箭炮“喀秋莎”成为了美丽姑娘“喀秋莎”的代名词。在了解了作品的创作和传唱的环境,就不难理解这首歌中特别的爱国情怀,因此,在对这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时,就必须在单纯、缠绵的爱情里融入坚定、渴望、憧憬、激昂的情感。

二、强调综合修养的培养,提高感受和表现情感的能力

所谓修养是指人在学识、阅历、思想、审美等方面,经过长期积累和培养所达到的水平。声乐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一个演唱者必须具备正确理解、体验、表达作品情感的能力。歌唱时的情感表达是与演唱者的学识修养、生活修养、审美修养等综合修养分不开的,是一个人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演唱者的学识教养、生活经验积累等越丰富,情感想象的翅膀也就越丰满,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与表达也就越深入,越全面,演唱的感染力也就会越强烈。

(一)较高的学识修养可以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只注重演唱技巧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鼓励学生坚持学习,不仅要加强乐理、视唱、和声、中外音乐史等音乐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语言、舞蹈、美术、摄影、历史、民俗民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例如,歌词看似简单,含义浅显易懂,似乎不会出现理解上的问题。其实不然,对歌词的内涵要结合歌词的音节、声韵仔细推敲,搞清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离不开较好的文字功底。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因为广博的文化修养是声乐表现力的基础,不管是意境的想象还是理解分析作品都离不开这个基础。只要学生的综合修养提高了,才能使其对作品的表现力增加,才能激发学生二度创作的能力增强,才能更好的在演唱中使歌曲更加的生动感人。

(二)丰富的生活积累是情感触发的基石。声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恰如其分地表现歌曲情感必须积极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歌曲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来自于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的视野,也来自于歌唱者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一名演唱者要主动地接触生活,争取多见世面,广开视听,不断扩大视野,丰富阅历,让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都得到不断的提高,生活经验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厚,就更容易与歌曲的创作者取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在表达作品情感的时候就会水到渠成了。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尽量多接触社会,尽量多观察、多体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多读一些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以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多情的人,一个能够感受和体味各种人生情感的人,并能够真正地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感动的人。一个对生活缺少激情、情感贫乏的演唱者不仅无法打动自己更无法打动别人。

三、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一首再好听的歌,如果没有演唱者的歌唱,就无法让听众感受到。而歌唱就是用声音来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听众,使他们从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得到鼓舞和力量。在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模仿自己对乐曲的情感处理,教一句模仿一句,使得学生拿到新歌,自己却不能独自处理歌曲情感。声乐教学要做到“未曾开口先有情”,兰培尔提说“你必须在你开口以前就唱起来”。[2]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必须转变情感表达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的错误观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帮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协调各方面因素,在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又能体现个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具体来说,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方法主要有语言交流激发式和肢体语言激发法以及创设情境启发法这三种。

(一)通过语言交流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语言交流激发学生的情感,如问答法:教唱歌曲《故乡情》时问:“回忆你的童年生活,家乡有哪些美好的画面定格在你的视野里久久不能忘记的”?“有哪些事情留在你的记忆深处?”“这么美丽的家乡你们有没有在梦中见过它”?通过提问的方式开启了学生对童年家乡的美好回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真实的感受,歌词中的一幕幕情景,都是自己童年所经历过的画面,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歌曲本身的情感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从而在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时就水到渠成了。

(二)通过肢体动作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肢体动作激发学生情感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风格,激发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将肢体动作中感受到的情感内在化,从而更有深度的把握作品风格,表达作品情感。如歌曲《咱当兵的人》,这是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乐曲A段是激昂的进行曲风格,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在喊口号的基础上做摆臂、踏步、拍手等动作来感受其稳定的强弱律动感,从而激发学生用坚定、饱满、激昂的情绪表达当代中国军人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豪迈心声。再如莫扎特著名的6/8拍子的声乐摇篮曲,“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婴儿入睡的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摇篮曲风格,激发学生用母爱的情绪表达这类歌曲,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双脚稍稍分开站立,做轻轻摇晃身体、轻拍宝宝、抚摸宝宝的动作来感受摇篮轻轻摆动的节奏和温柔的母爱情感,激发学生用轻柔、优美、甜蜜、摇荡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妈妈对孩子细致、无私的爱。

(三)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歌唱情境是歌唱时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情境是酝酿歌唱情感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想象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就好像没有歌唱的精神空间,那么歌声将犹如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如在教唱《索尔维格之歌》时,要培养学生在歌唱之前就要想象好歌曲的情境,鼓励学生把自己放到这个情境中去,把自己融入森林里进去,你就是索尔维格,你在倾诉自己的情感:“冬天早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一年年的等待,但我始终相信,你一定会回来……你若已升天,就在天堂相见。”这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那种望眼欲穿期盼恋人早日回来的感觉,才是索尔维格的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引导学生完全投入进这种情境里才能表达好歌曲的意境、把握好情绪的起伏,这样才能打动听众,才能将人物的音乐形象刻画的丝丝入扣。

总之,情感的培养应该贯穿声乐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把声乐技巧的学习与学生各自的长期生活积累与情感储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有关的歌唱技巧,把自己所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听众、感染听众。

[1]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60.

[2]薛良.歌唱的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35.

Abstract:It is believed that music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echniques,but also the emotional teaching.

Key words:music teaching;emotion;cultiv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Emotions in Music Education

Cao Yan
(Jiangsu Huaian Teachers Further Education School,Huaian,223005)

J69

A

1008—6772(2011)06—0101—02

2011-10-16

曹燕(1975-),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讲师,研究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演唱者歌唱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