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复合模式研究

2011-08-15 00:56向大军土家族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师生课文

向大军 (土家族)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综合英语的教学因其教学要求泛而杂,既要培养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性等,使得综合英语课显得“好像什么都教,而什么又不教”。本文根据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以本校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上构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复合教学模式,突出师范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国内外自主学习与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国外自主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以布鲁纳(J.S.Bruner)和奥苏泊尔(D.P.Ausubel)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发现和同化”过程,强调有意义的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 (C.R.Rogers)和马斯洛 (A.H.Maslow)为代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尊重学习者得个别差异,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1](46-48)。基于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学习理论家致力于拓展和加深其研究领域,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是相对的,学习是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头脑[1](56)。基于不同的学习理论,学者们对自主学习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 (Benson,P&P.Voller[2]; Candy, P.[3]; Little, D[4]等)。在国内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领域涌现了大批学者(庞维国[5]何莲珍[6]等),他们提倡自主性学习应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并积极探索了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模式。而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学习的定义与内涵、层次与原则、理论基础和自主学习培养的策略、途径和模式等[7],没有就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具体模式提出可操作性的思路。国内外语界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多数也只停留在引进和介绍国外的成果上,研究对象多数侧重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深度不够,实证研究比例偏低。基于以上研究的缺陷,本文尝试构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复合模式。

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复合模式的构建

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教定学、以本为本和目标、过程、评价方式单一,没有达到综合英语课“综合”的教学目标,既浪费了教师的精力也浪费了学生不少的学习时间。本文结合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特点拟提出以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复合模式,着重从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预习—学生讨论—学生讲解—师生讨论—师生归纳总结和自由提问”模式。

(一)预习。综合英语教材上的课文大多是出自英美作者的原文,课文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综合英语“综合”的特点。该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外,还得肩负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词汇、语法、语音语调、句法等。如此之多的教学要求,没有良好的预习,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预习是综合英语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笔者对本校英语教育专业大一和大二学生的调查发现,能够自主预习的学生只有25%,这说明学生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对课堂参与度不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一现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总的来说,在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可以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由课堂预习开始,然后过渡到课前预习为主。在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要明确提出预习要求,包括预习新字词,要求通过查辞典掌握新词的读音、搭配和意义理解;预习课文的长句和难句、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有疑问必须做好记录以便和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讨论和了解作者信息、写作背景等,并能自觉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当学生达到这一阶段的预习要求后,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了解课文大意,归纳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分析篇章结构和学习写作风格。当完成前阶段要求后,教师就不应该再提出预习要求,要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形成自觉的预习习惯,知道要预习什么和怎样预习,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控。同时教师也要做一定的检查,没有检查评价的预习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的重要途径,作为师范生只有自己具备了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和运用学习技能的习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他们自己以后的教学。

(二)学生讨论。经过了预习阶段,学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和不解,对课文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如何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解开这些谜团,以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就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问题,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必须有学生间和教师间的交流,以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学生课外讨论阶段和学生课内讨论阶段。

学生课外讨论阶段,主要指学生在预习阶段对课文所产生的疑问,主动寻求同伴或同学帮助的过程。因为大学课外时间较多,学生可自由安排和利用,能否充分利用这课外时间是衡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通过讨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去查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课内讨论阶段,主要指在课堂中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的讨论。学生的课外讨论由于分散性和个别性,讨论交流的范围相对较小,不能达到集中智慧的目的,课内的讨论就显得格外重要。课堂内,每个学生都在场,而且每个人都有不解的地方,上课时教师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可以起到时间少、效果佳的作用。讨论的方式并非同桌间、前后排间的讨论,可以实现多样化,学生可以下座位任意组合。由于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其他人的学习水平大致有一个了解,学生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向谁寻求帮助,当然学生的课堂讨论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必须起监督作用,看学生是否在用英语讨论,讨论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教师可以参与到讨论组中间,仔细聆听学生的问题及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的讨论之后,学生的很多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减少和缩短了课堂教师讲解的时间。

(三)学生讲解。学生讲解指的是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解释其他同学的疑问,即教师让学生提问,看看学生在课文中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学生上讲台来讲解而不是教师来讲解的教学方式。笔者自己通过自己课堂教学感受到,如果只是教师单一的讲解,虽然花的时间少,能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做笔记,对难点内容没有较深入的思考。但通过学生的讲解,效果就不一样了,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极其想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虽然在讲解过程中,有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单词的发音问题,有些句子的理解问题和对某些难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有偏差,但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积极性,听讲的同学时不时会有不同的想法,从而打断讲课学生的讲课,进而引发又一轮课堂讨论。对讲解者在讲解过程中的发音和理解问题,其他听讲者会及时纠正和讨论,充分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对其教学技能的培养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课堂讲解对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和口语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学生能理解课文但不能有效的讲解课文,通过学生自主讲解可以起到至少三方面的作用即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讲解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

(四)师生讨论。本文这里所说的师生讨论指的是在学生课堂讲解过程中的师生讨论,本环节可以和学生讲解环节融合在一起,当学生的讲解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时,教师必须视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讲解的环节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且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对课文中的某些难句和长句的理解都会因人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这些不同的理解或许因为缺乏背景知识,或许因为语法基础不牢,或许因为认知上的偏差,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差异等。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时打断讲解学生,让学生当堂讨论,让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的理解思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通过和教师的理解的比较,甚至和老师的争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从而起到巩固和深刻理解课文的作用。《大纲》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明确规定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基于大学生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主观能动性和学习途径的多样性的特点,师生课堂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师生间的课堂讨论,学生所存在的疑惑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缺陷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师生归纳总结和自由提问。一篇课文重点难句长句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至关重要,然而只是整体和部分的理解了课文的字面和隐含意义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整篇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其实这就是教学过程的检查评定阶段。教学评价不一定得在学完一篇课文时再进行,可以随时穿插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就综合英语课而言,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出课文—再走进课文”,即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走进课文”即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难点和重点句子等;“走出课文”即在了解大意和字词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再走进课文”就是仔细琢磨文章的写作特点,琢磨词句的修辞用法,把阅读和写作有效联系起来。在师生归纳总结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包容学生的想法,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一篇课文学完以后,某些学生可能还对课文的某些部分存在质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提问中得到一定的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综合英语课,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突出其师范性,采用学生讲解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本文根据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以本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为例,初步构建了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复合模式,突出了其师范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教学的可变因素较多,学生不同、教材不同、教师不同,其综合英语的教学模式会有所不同,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

[1]燕良轼2010高等教育心理学 [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Benson,P&P.Voller.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7.

[3]Candy,P.Self-directionforLifelongLearning[M].California:Jossey-Bass.1991.

[4]Little,D.LearnerAutonomy:Definition,Issuesand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5]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3(3):68-74.

[6]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4):287-289.

[7]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 [J]外语教学 2005(1):60-63.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师生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背课文
麻辣师生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