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56史小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学期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史小平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望城 410200)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存在诸多问题,正确改革方案的制定需要多方面入手,进行整体考量。特别是对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特色几个方面要进步深化改革。

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职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英语为媒介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这就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教学方式陈旧和单调。有些教师教学方式陈旧,上课依然处于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语音室,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甚至连录音机都少用,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前备课,上课讲课,学生记笔记,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教育。结果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尤其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哑巴英语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入学成绩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有些同学还留念原来的英语学习环境,还不能适应新的英语教学环境和老师上课方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招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有高中,中专、技校,甚至初中等。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增加,有的怕吃苦,表现懒散,缺乏英语学习的理念。个别学生英语课、早自习、上课迟到、早退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秩序和校园的稳定。许多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计划性,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简单而基本的过程。由于学习的主动和探索性不够。学生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为什么不懂。同时多数高职生源的文化素质比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没有学习英语知识的欲望。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一定的词汇量,学习吃力,加之有的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面对压力,许多学生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导致上课分心。

(三)考核方式无法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目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考试采取期末结课考试的形式,这种方式无法准确,完整地体现出学生的英语水平。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因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缺乏信心,不能很快适应大学学习,导致学习目标难以达到,同时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严重地还会出现不自信、厌学等心理障碍。与初中高中严格的管理相比,高职相对宽松和开放,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角色转换,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影响,英语学习者尤其严重。

(四)英语教材形式单一,课程安排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对任何一种教材的固定都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达不到综合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确立主干教材和辅导教材并举的模式非常重要。由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众多,教材却始终是使用同样的,有的同学被安排在入学第一学期上英语课,有的则被安排到了入学后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反应这样的安排让第二学期上课的学生在第一学期无法保证自己的英语学习,从而出现对英语的生疏感。而第一学期上完英语课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又没有英语课了,在毕业时找工作的时候英语能力又下降了。

(五)高职院校对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对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对非英语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缺乏合理的安排。由于专科生起点低,如果能按其所需求选择他们愿意的、将来用得到的和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知识,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许多院校忽视了非英语专业英语与英语专业课程一样,也是培养一种专业技能。非英语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强其灵活性,使英语课程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许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充分,没有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也没有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特点教学。大部分院校都随意安排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哪个学期的课时较少,就安排在哪个学期。不了解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在学生还未获取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就学习专业英语,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更困难,产生厌学的情绪,正因为如此学生无法学好英语。

二、对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对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重大意义。传统的重基础的教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特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英语学习热情。传统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英语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学习与情感,环境结合起来,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情感上的需要。在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突出高职生善模仿、记忆力强、喜欢尝试等特点,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最感到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教学电影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内容,与实际情景与实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情境,多样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欲望。

(二)实行分层次教学。高考后参加统一考试,按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的班级,实行分级教学。其中成绩优秀的可以免修英语这门课,但必须参加期末考试。这样划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教师在上课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水平,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的环境中最佳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可以针对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增办课后补习班,为其解答落下的知识点。与此同时还可以开设英语角,英语竞赛,英语俱乐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口语能力。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创办特色高职英语教学。创办高职特色英语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平等和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英语。绝大部分高职生到大学后都意识到专业学习是自己走上社会的立身之本。所以他们对公共课英语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在进行非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时基于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英语授课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专业术语在英语中的表达,形成专业加技能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把英语新闻、生活趣闻等社会热点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更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浪潮的助推下,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将会发生质的变化。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并且能够在跨文化背境当中轻松愉快、灵活自如地借助英语的各项技能成功交际,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工作和快乐地生活,这才是高职英语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理想目标。

[1]祝平.打好语言基础培养运用能力 [J].外语界,2002.

[2]路甬祥.科学与中国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赵蜜.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J].中国校外教育,2007(8) .

[4]吴朋.输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实验 [J].外语界,2001(3) .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与对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王惠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

[9]蒋莉.能力本位教育思潮 [J].职教论坛,2004(8).

猜你喜欢
学期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