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通假字九则辨正

2011-08-15 00:45刘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集韵段玉裁通假

刘珊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济源 454650)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通假字九则辨正

刘珊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济源 454650)

通假,是我国古文中特殊的用字现象,大量通假字的出现给我们阅读古文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能够正确认识古文中的通假字,对于准确理解古文有着较大的帮助。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中的通假字注释不尽如人意,这里就其9例的注释进行商榷,以就教于方家。

高中语文读本;通假字;讹误

在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古文中的通假字现象,对他们准确地理解古文无疑有着较大的帮助。通观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简称读本)1~6册,关于通假字的注释,用了“某通某”的术语,至于异体字和古今字则用了“某同某”的术语。然而,读本关于通假字的某些注释不尽如人意,这里就其9例的注释进行商榷,以就教于方家。

1.读本第一册(2000年4月第2版)第233页注释⑦为:“[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倒着生出来。寤,同‘牾’,逆,倒着。”这里的“寤”应注为“通‘啎’”。

按:寤与“牾”不是异体字或古今字,用“同”欠妥。“牾”确切来说,也应为“啎”。《说文解字》:“啎,屰也,从午吾声。”段玉裁注:“屰,各本作逆。今正。逆,迎也。屰,不顺也。今则逆行而屰废矣。相迎者必相屰,古亦通用逆为屰。”[1](P746)“牾”字,《说文》未载,在宋丁度等编撰的《集韵·模韵》里方有:“牾,兽名。”二字使用时,虽然相同,但本义有一定的区别。《汉语大字典》释“寤”⑤为:“通‘啎(牾wǔ)’。逆。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寤,叚借为啎。’《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清黄生《义府·寤生》:‘寤当与牾通,牾,逆也。凡生子首出为顺,足出为逆。’”[2](P399)

2.读本第一册(2000年4月第2版)第234页注释[46]为:“[阙]同‘掘’。”这是对《郑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语的注释。“阙”与“掘”为通假字,不是异体字或古今字,应为“[阙]通‘掘’”。

按:《汉语大字典》释“阙”(三)为:“jué《集韵》其月切,入月群,月部。①通‘掘’。挖掘。《集韵·月韵》:‘掘,穿也,或作阙。’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阙,叚借为掘。’《左传·隐公元年》:‘阙地及泉,隧而相见。’……”[2](P1795)《说文解字》释“掘”:“掘,搰也,从手,屈声。”段玉裁注:“按:凡字书、韵书谓‘掘’亦作‘阙’者,似是而非也。《左传》‘阙地及泉’,阙地下冰而床焉。《国语》:‘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韦云:‘阙,穿也。’凡云‘阙’者,皆谓空之,与‘掘’义别。”[1](P607)按段玉裁的说法,“阙”就是“挖洞”,与“掘”义不同。这里的“阙”,可看作是作者讳郑武公之名“掘突”而借的字。

3.读本第一册(2000年4月第2版)第244页注释①为:“[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仓”与“苍”为同音通假,应为“仓”通“苍”。

按:“仓”的繁体为“倉”。《说文解字》:“仓,谷藏也,苍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从食省,口象仓形。”[1](P223)又“苍,艸色也,从艸仓声。”[1](P40)二字古互通。《汉语大字典》释“仓”(一)④为:“通‘苍’,青色。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仓,叚借为苍。’《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唐陆德明释文。

‘苍,本亦作仓。’《礼记·月令》:‘驾仓龙,载青旗。’”[2](P71)又释“苍”(一)④为:“通‘仓’,仓猝。《后汉书·冯衍传下》:‘居苍卒之间,据位食禄二十馀年。’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五:‘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王琦注:‘苍然,悤遽貌。’”[2](P71)

4.读本第一册(2000年4月第2版)第245页注释[14]为:“[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熙”与“嬉”为同音通假,并非异体字或古今字。

按:《说文解字》:“熙,燥也。”段玉裁注:“燥者,熙之本义。”[1](P486—487)《汉语大字典》释“熙”(一)⑥为:“通‘嬉’。嬉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熙,叚借为嬉。’《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成玄英疏:‘既而含哺而熙戏。’……”[2](P932)

5.读本第一册(2000年4月第2版)第263页注释[27]为:“[信]同‘伸’。”此注是对《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之“信”的注释,应为“[信]通‘伸’”。

按:《说文解字》:“信,诚也。”段玉裁注:“古多以为屈伸之伸。”[1](P92)《说文解字》:“伸,屈伸。从人申声。”段玉裁注:“伸,古经传皆作信。《周易》:‘诎信相感而利生焉。’又‘尺蠖之诎,以求信也’。又‘引而信之’。韦昭《汉书音义》云:‘信,古伸字。’谓古文假借字。许书冣目曰:‘近而申之,以究万原。’古本申作信。又《虫部》:‘尺蠖,屈申虫也。’《太平御览》引作‘曲信虫’。”又“疑此字不古。古但作诎信,或用申为之,本无伸字。以屈伸训伸篆,亦非说解之体。宋毛晃曰:‘古惟申字,后加立人以别之。’”[1](P377)由此可知,“信”通“伸”或通“申”。《汉语大字典》即是如此处理的。其释“信”(二)为:“shēn《集韵》升人切,平真书。真部。①通‘伸’。伸展。《集韵·真韵》:‘伸,经典作信。’《易·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陆德明释文:‘信,本又作伸。’《荀子·不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杨倞注:‘信,读为伸。古字通用。’……②通‘申’。申张;申明。《穀梁传·隐公元年》:‘《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范宁注:‘信、申字古今所共用。’《史记·五帝本纪》:‘信饬百官,众功皆兴。’《汉书·宣帝纪》:‘信威北夷。’颜师古注:‘信,读为申,古通用字。’”[2](P70)

6.读本第二册(2000年12月第2版)第160页注释⑦为:“[赶]同‘擀’。”这是对课文“赶面的杖”之语作的注解。这里的“赶”与“擀”为同音通假,二字不是异体字或古今字。

按:《汉语大字典》释“赶”为:“(一)qián……①兽畜翘着尾巴奔跑。《说文·走部》:‘赶,举尾走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能》:‘谓兽畜急走。字也作趕。’……(二)gǎn《正字通》古览切……②追逐。《正字通·走部》:‘赶,追逐也。’……”[2](P1448)又释“擀”:“gǎn《集韵》古旱切,上旱见。①用手展物,或用棍棒碾轧。如:擀面;擀毡子……”[2](P826)

7.语文读本第四册(2001年12月第1版)第166页注释[12]为:“[伯叔忻(xīn)然]丈夫的哥哥和弟弟都高兴。忻,同‘欣’。”忻与“欣”为同音通假字。

按:《说文解字》:“忻,闿也。从心今声。《司马法》曰:‘善者,忻民之善,闭民之恶。’”段玉裁注:“闿者,开也。言闿不言开者,闿与忻音近,如昕读若希之类也。忻谓心之开发,与欠部欣谓笑喜也异义。《广韵》合为一字,今义非古义也。”[1](P503)《说文解字》释“欣”则曰:“欣,笑喜也。从欠斤声。”段玉裁注:“《言部》‘訢’,下曰‘喜也’,义略同。按《万石君传》‘僮仆訢訢如也’,晋灼云:‘訢,许慎曰:古欣字。’晋所据《说文》似与今本不同。”[1](P411)可见,“忻”与“欣”是通假字,而“訢”与“欣”则是异体字。今工具书将“忻”释作同“欣”,不能不说是于古失察。

8.语文读本第四册(2001年12月第1版)第199页注释[12]为:“[真(chēn)甚]愤怒至极。真,同‘嗔’。”其中的“真”与“嗔”为音近通假,并非古今字。

按:《说文解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匕目乚。八,所以乘载之。”段玉裁注:“此真之本义也……凡稹、镇、瞋、謓……嗔……皆以真为声。”[1](P348)《说文解字》释“嗔”则为:“嗔,盛气也。从口真声。《诗》曰:‘振旅嗔嗔。’”段玉裁注:“《门部》曰:‘阗,盛皃。’声义与此同。今毛诗‘振旅阗阗’,许所据作‘嗔嗔’……古音陈,今俗以为謓恚字。”[1](P58)据此可知,“真”与“嗔”并非古今字或异体字,“嗔”只不过是后出现的一形声字而已。

9.语文读本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第173页注释⑧为:“[弗饰贾(jià)]不讨虚价。贾,通‘价’。”“价”是“價”的简化字。“贾”与“價”为古今字,并非通假字。

按:《说文解字》收“贾”,而未收“價”。《说文解字》:“贾,市也。”段玉裁注:“贾者,凡买卖之偁也。《酒诰》曰:‘远服贾。’……今《论语》作‘沽’者,假借字也。引伸之,凡卖者之所得,买者之所出,皆曰贾。俗又别其字作價,别其音入祃韵,古无是也。”[1](P281)此注是对《史记·孔子世家》“粥羔豚者弗饰贾”之“贾”的注释。而《说文解字》又晚于《史记》,所以此注中的“贾,通‘价’”,应为“贾,同‘价’”。

以上所述,希冀对读本的修订有所裨益,如有不妥,还盼博学之士指教。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臧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徐中舒.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

[3]夏征农.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4]陆费逵等.中华大字典[M].中华书局,1978.

[5]夏启良,暴拯群.通假字字典[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Analysing False Words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Book Published by People Education Press

False Words are the specific phenomena in Classical literatures, it is inconvenience for us to read books because of plenty of false words. It is great help to correct know false words in classical literatures; false word’s explanation, which is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Book Published by People Education Press, is not prefect. There are 9 cases to discuss with the learned experts.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Book; false words; false

刘珊(1972-),女,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

2010-12-03

猜你喜欢
集韵段玉裁通假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衛伯考(下)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段玉裁传》阅读训练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