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幼苗培育技术

2011-08-15 00:48张玉蓉
山西林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植苗立枯病床面

张玉蓉

(山西省林业厅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油松为松科乔木,树干通直,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抗风寒,嗜阳光,喜酸性土壤,怕水涝、盐碱,在重钙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油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由于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少且苗期立枯病危害严重,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为此,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油松幼苗培育技术,以供生产上参考。

1 播种

1.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的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苗木生长有益的菌类,可促进幼苗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选连续多年播种的圃地,这种圃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不利于苗木生长。

1.2 种子催芽处理

1)雪埋。1月至3月,选择背阴处,收集降雪储于事先准备好的坑中,坑底雪厚30 cm~50 cm.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坑内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封严。为防止早春雪融化,在雪上覆盖40 cm~50 cm厚的杂草。播种前3 d~5 d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待雪融化后,用浓度0.5%的高锰酸钾消毒2 h,捞出后稍阴干即可播种。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进行埋藏,冰块越小越好。

2)混沙埋藏。播种前10 d~20 d,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坑,坑深50 cm,宽50 cm,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席子,然后将消毒后的种子混2倍湿沙放入坑内。夜间加盖草帘,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 d~20 d大部分种子裂嘴时,将种子从沙中筛选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0%.如不能及时播种,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

3)温水浸种。播种前5 d~7 d将种子消毒,再用40℃ ~60℃水浸种24 h,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待种子有50%裂嘴时播种,发芽率达54.50%.

1.3 做床

一般采用高床,床高10 cm~15 cm,宽1 m,长10 m~20 m,小步道宽50 cm.做床时可先做下床,充分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床面需保持平坦,以免降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发芽和生长。

1.4 播种时期

4月中旬或下旬,地表平均温度达8℃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湿润,如干燥应浇少量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面搂起0.5 cm~1.0 cm深的表土,然后播种。横床条播,播幅宽3 cm~4 cm,行距8 cm~10 cm,每667 m2播种4 kg~5 kg.播后及时压实,覆土厚度约0.5 cm.

2 播后管理

2.1 圃地管理

1)在风沙严重地区,如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则需在播种区四周及中央设置防沙障保护幼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苗茎已木质化,即可分期撤除防沙障。

2)为了防止覆土被风吹失,播种后宜在床面覆一层稻草,厚度以不见土为宜(约0.75 kg/m2~1.00 kg/m2)。当幼苗出土50%时撤除一部分稻草,全部出齐后将稻草全部撤除。为防止浇水或降雨时冲刷表土,可保留行间稻草,直到秋后。

3)油松幼苗顶壳出土后易遭鸟类啄食,应设专人看护至种壳全部脱落为止。或在苗床上搭建封闭遮阳网,既防风、保湿,也可防止鸟害。

2.2 苗期管理

1)浇水。幼苗生长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苗木才能健壮生长。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时、适量浇水,表土含水率需保持在60%左右。每天浇水应于午后进行,如遇大风或高温天气,蒸发量大,表土易干燥,午前也需要浇水。出苗后到6月末,土表温差较大,苗茎细嫩易遭受日灼,此时浇水宜少量多次,约2.5 kg/m2~3.5 kg/m2.

2)施肥。苗木生长旺盛期应及时施肥,保证苗木有足够的养分。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施硫铵5 g/m2~10 g/m2.之后每隔10 d追肥1次,数量可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酌情增加,但最多每次不得超过25 g/m2.追肥时应先用清水湿润苗叶,然后将稀释的肥料洒在苗床上,之后再用清水冲洗苗木。到8月上旬停止追肥,一般施肥100 g/m2~150 g/m2.

3)除草、松土。在播种时把除草醚混拌在覆土中,每平方米土中拌除草醚2 g.出齐苗后把除草醚拌沙土撒到苗床上,然后浇水,一般情况下每年施药2次即可控制杂草。为促进苗木根系发育,于7月至8月间每隔10 d~15 d松土1次,深2 cm~3 cm.

4)间苗。油松幼苗适宜群生,如播种量适当,就不需间苗。如出苗密度不均,为调整留苗密度,可于7月间剔除幼小、细弱的苗木,留苗600株/m2~700株/m2.

2.3 越冬防护

油松耐寒冷,但由于冬季气候干燥,幼苗期间苗木易失水分,导致因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在冬季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采取覆土防寒对幼苗安全越冬效果最好,苗木死亡率仅为3%.覆土时间和方法:在11月中旬土壤即将冻结时,将步道上的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10 cm~15 cm.到翌年4月上旬土壤解冻15 cm~20 cm时,分2次~3次把土撤除,并及时灌水。

3 2年生苗木的培育

培育2年生苗木的方法有移植、截根留植、留苗床等。从根系发育情况看,以移植苗最好,截根留植苗次之,留床苗最差。换床移植选择在春季进行,4月上旬土壤解冻30 cm~40 cm时开始。做床,床面宽1 m,栽植8行,株距4 cm,行距12 cm;做垄,垄面上植2行苗,株距4 cm,行距16 cm~20 cm.植苗前将土壤灌足底水,等水渗下后栽苗,深度以不将叶埋入土中为宜。植苗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苗木根系不受风吹日晒。植苗后及时把床面或垄面、垄侧踏实,浇1次水。为促使移植苗的上层根系发育,圃地应保持适宜的湿度,植苗后每隔10 d~15 d浇1次水。夏季要勤松土,并于5月至6月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量追肥。

4 幼苗立枯病防治

立枯病常发生在1年生~3年生幼苗上,其中1年生苗木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苗木的生长而变化,一般表现出4种类型: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烂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土壤湿润、气温低时,丝核菌多;土壤干燥、气温高时,镰刀菌多。防治方法:将30%苏化911粉11.25 kg/hm2撒在苗床上;或用30%苏化911乳油10.8 L/hm2加水3 750 kg/hm2~7 500 kg/hm2喷洒;或用新吉尔灭1∶5 000倍液喷洒,施药10 min~30 min后喷清水1次,冲洗掉叶面上的药液,避免药害;也可每6 d~8 d喷洒1次1∶800倍的甲基立枯灵。在发病前可用1∶1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1]梁英梅,田呈明,高爱琴,等.油松幼苗立枯病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1999(2):53-56.

[2]孔繁慧,韩 丽.论油松的播种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4):85;91.

[3]王海东.简述西宁地区油松育苗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04(1):67.

猜你喜欢
植苗立枯病床面
鱼鳞状床面粗糙特性
对瓦里安碳纤维治疗床面模型的评估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北方常用造林工具介绍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梯形明渠边界平均剪切应力计算方法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