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1-08-15 00:48霍莉斐
山西水利 2011年9期
关键词:晋城淤地坝晋城市

霍莉斐

(晋城市水利局,山西 晋城 048000)

晋城市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与思考

霍莉斐

(晋城市水利局,山西 晋城 048000)

自建市以来,晋城市坚持“小开发、大保护”的原则,探索出了水保新机制,促进了水保事业快速发展。介绍了晋城市开展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并提出做好以小流域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水保生态建设新机制,以及继续加强水保监督保护工作等思考和建议。

水保建设;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

1 建设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晋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水保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1985年建市以来,晋城市以实施国家重点水保防治工程为依托,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坚持“小开发、大保护”的原则,探索出了户包治理、大户治理、专业队治理、封禁治理和“一矿一企一流域”治理等水保新机制,促进了水保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加强水保监督监测工作,开创了水保工作新局面。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3万hm2,治理度达到了42%。尽管如此,晋城市水保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已成为制约全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抓经济发展必须抓水保生态建设。

2 主要做法

2.1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水保生态建设规划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实施水保生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根据晋城水土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和谐晋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制订水保生态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结合晋城实际,在具体规划中正确处理了以下关系:一是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最大化不可逾越水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二是满足目前需要但不可有损于子孙后代利益,并要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系。三是各流域发展不有损于周边及下游流域的资源和经济社会利益的关系。四是在开发各类自然资源时,把自然界视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始终坚持尊重、善待和保护自然的关系。五是开发建设者树立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即在生产中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中多利用少排放,尽最大努力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关系。六是流域内各环境要素和生物间都应共生共荣、息息相通,体现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在具体规划中树立和落实统筹协调的理念。

2.2 切实加强水土保护淤地坝工程建设

淤地坝是一种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保工程措施。据统计,淤地坝粮食产量是梯田产量的223倍,每公顷平均产量可达4500kg以上。2006年以来,共投资1180余万元,兴建淤地坝34座,收到了很好的水保、防洪、增产效果。

2.3 大力开展“一矿一企一流域”治理

晋城作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开发建设项目多,人为水土流失破坏严重,为根治这一现象,2006年以来,积极探索推广了“一矿一企一流域”的治理模式,结合冬春农建,大力开展了煤矸石填沟造地、冶炼废渣垫路、煤矸石矿渣综合利用等措施,结合生物、生态措施,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为煤炭工业资源生态修复和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2.4 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和保护

根据中央关于对水土保持实施生态修复、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的水保工作思路,晋城市在注重水保生态建设的同时,水保生态修复工作也由过去的“重开发、轻保护”向“小开发、大保护”转变。通过采取封禁治理、围栏养殖、圈舍养殖和轮牧、退耕还林以及沼气、小水电代燃料等措施,提高了水保自然修复能力。一是大力推行舍饲养殖,通过改良畜种、草场建设、轮封轮收、科学饲养等措施,妥善解决了保护生态与发展畜牧业的矛盾。二是大力发展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妥善解决了农村生活能源问题。2004年以来,在陵川县马圪当和泽州南岭实施了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有效解决了6990户、23621人的生活生产用电,与燃柴相比,户均节省投资140元,同时使1.4万t林木和灌木免遭破坏。此外,在沁水等地大力推广了沼气代燃料工程。据调查,建设一个8~10m3沼气池,每年可节约燃料、电费、化肥开支500元左右,再加上发展高效种养业,可增收700元,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效益在1200元左右。这两项生态富民工程已列入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小”工程。三是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妥善解决了生态脆弱地区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对全市50人以下、交通闭塞、生存条件差和煤矿塌陷区的1000个自然村庄实行整村搬迁。

2.5 大力开展监督保护工作,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晋城市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起以市水土保持监督总站为龙头的市、县、乡三级水保监督执法网络,全市共有专、兼职水保监督执法人员156人。多年来,水保执法人员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加大水保规费征缴力度,成立水保监督监察总站,在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矿区及重点治理区设立监测点,为水保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 思考及建议

3.1 切实做好以小流域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工作

实践证明,小流域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最能让群众直接受益、快速受益的水土保持手段,是水土保持服务“三农”、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晋城市制定了以县、乡为区域的大流域规划,完善全市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冲击平原区三大水土流失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治理方案,突出抓好丹河中上游水保治理、沁河流域水保综合治理、新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污水处理和废水利用、煤矸石矿渣利用等骨干水保治理项目。同时,抓住全市以通道绿化、园林村镇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和城市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林业工程建设契机,推动水保生态建设规模发展。

3.2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水保生态建设新机制

一要继续大力推行工程项目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管理。二要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四荒”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租赁、承包等水保治理形式。通过明晰产权,建立责、权、利明确的利益关系,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三要大力推行大户治理和专业队治理。从政策、投资、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规划、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及时指导,充分发挥其在水保生态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四要加大各级财政对水保生态建设的投入。水保生态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政府应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对其进行补偿,并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到位。五要依法足额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和治理费,同时积极推广以煤还绿、以工建绿、产业扩绿的工业支持水保新机制。

3.3 继续加大监督保护力度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挖煤、开矿、冶炼、修路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将会加剧,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必须继续加大水保监督保护力度,加大水保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大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突出抓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十二五”期间,应抓好城市水保建设试点工作,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S157

C

1004-7042(2011)09-0021-02

霍莉斐(1982-),女,2010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

2011-07-03;

2011-08-17

猜你喜欢
晋城淤地坝晋城市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坝系工程除险加固防洪标准与洪水组合探讨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时防洪标准和洪水组合问题探讨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马不停蹄找到你
马不停蹄找到你
清水河县淤地坝管理体制改革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