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托起蓝色梦想

2011-08-15 00:48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山西水利 2011年11期
关键词:汾河山西省饮水

□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是山西水利行业唯一具有水环境监测法律效力的机构,主要承担水环境监测、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研究等任务。负责监测省境内河湖水库的水质状况,受权审核水域纳污能力,负责水利工程建设、供水水源地以及取水许可的水质监测,参与辖区内重大水污染事故和由水污染引起的水事纠纷的调查、仲裁等。为此,中心承载了全省人民对水质安全的重任。为了打造一支能托起蓝色梦想的队伍,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全体人员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见证了一段难以泯灭的记忆。

1 概况

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前身是山西省最早的水质监测实验室。几十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从最初的一个只有一些简单实验器材、纯手工操作的简陋实验室起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011年已经成为拥有9个水环境监测中心、先进的现代监测仪器和专业技术人才水平的国家级实验室。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污水、生活饮用水、土壤与底质等6大类71项参数的认证项目范围内,具备了按国家和行业方法标准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能力,出具的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2011年,中心在全省河流、湖库布设监测站共136处,其中包括62条河流,19个水库,7个泉域,1个湖泊,共有9个水环境监测中心承担71个项目的监测任务,每月一次,年监测12次。还连续多年持续开展酸雨监测工作,每年获取常规水质监测数据8万余组,为社会、集体及个人出具水质监测数据2万余组,每年为水利部、海委、黄委等出具书面报表40余套,为省水利厅编制水资源简报、公报等资料,这些资料为了解水环境提供参考,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 重视水质监测质量管理

方法科学、行为公正、数据准确、客户满意是中心一贯的质量方针。几十年来,中心始终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每年都要进行内部评审、管理评审、资料整编验收、技术交流,把水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进行交流,提出应对措施,保证实验室的有效运行和更好发展。

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取得了由水利部颁发的水质监测人员岗位证书,达到了双人上岗的实验室要求。部分人员还取得了水利部认可的水质监测样品采集资质证书和水利行业计量认证内审员证,水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水质监测数据也更加科学、可信。

从1995年中心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合格单位”称号开始,至今已顺利通过了4次复审换证工作,并经过了3次国家认监委组织的监督评审,经专家认定,中心为国家级合格分析室。2008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中心颁发了生活饮用水中铁、锰检测“能力验证合格实验室证书”。

3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2005年,中心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介入农村饮水安全评估调查水质检测工作,当年完成全省116个县(市、区)农村饮水水质普查,采集检测700余个水样并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农村饮水安全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几年来,中心坚持对汾河中下游沿岸农村饮水水质进行全面调查监测和水质评价,展开《汾河沿岸农村饮水水质状况调查与分析》项目研究,为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支撑。

2007年,中心精心组织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规划》,随即在襄汾县农村建立了4个全省第一批市级水质分析实验室,协助当地完成了实验室的设计、建造、仪器配置、药品采购、玻璃器皿选择、人员培训及上岗考核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编写了《襄汾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实验室建设试点报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了山西省县级水质监测实验室零的突破。

2008年,结合在襄汾进行水质监测培训成功的经验,先后在临汾、运城等市开展了试点经验推广工作,开办了县区水质监测培训班,为重点水源地和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培养了专业人才,为农村水质监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在盐湖、临猗、平陆、翼城又建立了4个县级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中心,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实验室操作规范》。同年,对汾河中下游沿岸的河滩地及一、二级阶地的农村饮水井进行了水质调查及监测,涉及17县(市)的107眼水井,取得监测数据2 500余组,摸清了汾河河道污水下渗对沿河饮水井的影响。

2010年,对全省2 400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进行了近20个项目的全方位水质分析、监测与评价,为供水工程的水质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4 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成效显著

为有效避免河流、水库等水源地受到水污染,中心积极开展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

2006年,中心参与完成了“左云5·18煤矿透水事件”及“晋冀交界处车祸煤焦油污染大沙河事件”的应急监测与调查工作。2007年,制定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队。2008年10月,组织召开了全国水利行业首家召开的全省性水污染应急监测培训班。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支素质高、反应快的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队伍在中心成长壮大,遇到水污染及水生态破坏事件发生时,能够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及时开展调查和监测,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为配合清水复流工程的顺利完成,中心早在1993年就对省境内黄河和海河流域开展了首次大规模的入河排污口调查研究,几年来,不定期对省内排污口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监测与研究工作,为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秀丽景象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中心在山西省水资源保护、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997年,受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公司的委托,中心对万家寨引黄工程输水河道水质进行了为期7年的监测工作,提交评价报告26份,并完成《万家寨水库蓄水初期水质调查与分析》《万家寨水库—汾河上游干流水资源质量评价与治理保护研究》等多项专题研究,为工程建设、输水河道水环境保护奠定了技术基础。

2009年底,中心又专门对太原城区汾河段入河排污口污水进行了连续3d的实时监测,分析水样108个,及时完成了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5 全省第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

全省第一个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观测站,也是山西省水利系统建立的第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静乐水质自动监测站于2011年6月建成运行,既省去了常规水质监测实地采样、水样预处理、样品运送、实验室检验分析、完成检验报告、提出处理意见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工作环节,解决了样品由于异地贮存、运输,延长获取监测数据的时间,甚至因为水质改变造成数据失真这些困惑,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水环境变化的远程监控,能够快速、准确测出水质状况,尽早发现水质的异常变化,为防止下游水质污染迅速做出预警预报,及时追踪污染源,从而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填补了山西省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的空白。

6 藻类监测在山西省首次展开

2009年山西省被列为全国藻类试点监测省份之一,这是山西省水环境历史上首次开展的藻类监测。为顺利开展工作,中心通过精心筛选,将藻类监测点选在漳泽水库,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了藻类监测培训班,对藻类监测的断面及采样点布设、项目、频次、分析评价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并购置了叶绿素荧光测定仪、生物显微镜等配套检测设备。2011年,中心又增加了4个水库的藻类和叶绿素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水污染及水体富营养等许多地面供水点面临的水质问题,为更多的水源地提供水华预报预警,有效预防水生态灾害发生。

7 气相色谱仪的引进和使用,弥补了山西省有毒有机物监测的空白

2009年购置了气相色谱仪,当年完成仪器调试及样品前处理试验等工作,年底在计量认证复审换证时,经过盲样考核顺利通过了苯、甲苯、乙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9项有毒有机物的扩项评审,创造了全省水环境检测史上一次扩项达到9项的历史记录,为山西省水环境监测增添了耀眼的亮色。

21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汾河、过境黄河、海河及各条大小支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将以水环境监测评价及水污染治理为己任,扬起希望的风帆,用责任托起蓝色梦想,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汾河山西省饮水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简易饮水鸟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汾河水韵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饮水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