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胆汤对阳黄证大鼠β-G、UDPGT的影响*

2011-08-20 04:53任存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醛酸木糖黄疸

任存霞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蒿芩清胆汤对阳黄证大鼠β-G、UDPGT的影响*

任存霞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目的 探讨复方蒿芩清胆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 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复方蒿芩清胆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结果 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经中药蒿芩清胆汤治疗后,各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蒿芩清胆汤保肝利胆退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黄疸 阳黄证 湿热证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源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广泛用于五脏之湿热或痰湿为患诸证,如湿温病、黄疸、呕逆、淋证、眩晕、盗汗等。有文献报道用本方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等疾病[1]。前期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利胆抗急性胆道感染、降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保肝护肝的功效[2]。本课题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建立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动物β-葡萄糖醛酸酶(β-G)含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进一步探索中药利胆退黄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蒿芩清胆汤水煎液(质量浓度1g/mL,组成:青蒿6g,竹茹 9g,半夏 5g,赤茯苓 9g,黄芩 9g,枳壳 5g,陈皮 5g,滑石 6g,青黛2g,甘草1g)[3]。所有药物均购自内蒙古中蒙医院中药房,并经内蒙古医学院药理教研室鉴定。

1.2 动物 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20g,由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清洁级,编号:2009-0001。

1.3 试剂 异硫氰酸-1-萘酯(ANIT),由北京通县育才精细化工厂生产。普通食用色拉油,经高温灭菌处理。β-G测试盒,购于福建省中外合资蓝波生物技术研究所。D-木糖测试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UDPGT采用Black法,UDPGA、洋地黄皂苷,购于美国Sigma公司北京代理公司-北京舒伯伟公司;2-戊酮、胆红素为中生北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考马斯亮兰测试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 分组与造模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湿热模型组、阳黄模型组及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 阳黄证造模阶段时处长夏季节,湿热证造模21d,其中,中药治疗组预防性给药14d。黄疸造模48h,取材2d。正常对照组每日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100g灌胃。模型对照组第1~21日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100g灌胃,第22日予0.5%ANIT灌胃1次 (将ANIT溶于色拉油中)。每日湿热模型组、阳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放于湿热造模箱内 (造模箱内温度28~32℃,相对湿度RH>92% )。每日上午喂饲1∶1的50%葡萄糖和猪油脂混合液2mL/100g灌胃。第8日起,中药治疗组每日下午给100%蒿芩清胆汤2mL/100g灌胃。第22日,阳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均予0.5%ANIT灌胃1次(将ANIT溶于色拉油中)。以上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均不限饮食。

1.5 标本采集与检测 第24日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无菌操作取肝脏,固定于1∶9的40%甲醛和95%酒精混合液中,HE染色法作病理学检测。β-G、D-木糖采用比色法测定,具体操作按照测试盒说明书进行;UDPGT测定采用Black法[4],蛋白测定采用考马斯亮兰法,按说明书操作。

2 结 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 造模后,阳黄模型组大鼠巩膜黄染、皮肤(尾、耳背、肛周、口周)黄染,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肛温升高,被毛松散无光泽,反应迟钝,饮水量增多,大便呈条状稀便,颜色呈浅黄色,符合阳黄证特点。

2.2 各组大鼠β-G含量的测定 见表1。模型对照组、阳黄模型组β-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其中阳黄模型组更甚;湿热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也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组与阳黄模型组相比,β-G含量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表1 各组大鼠 β-G、UDPGT、D-木糖水平比较 (±s)

表1 各组大鼠 β-G、UDPGT、D-木糖水平比较 (±s)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阳黄模型组比较,△P<0.01。

?

2.3 各组大鼠UDPGT含量比较 见表1。模型对照组、湿热模型组、阳黄模型组UDPG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其中阳黄模型组最甚;中药治疗组数值回升,与阳黄模型组数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2.4 各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的测定 见表1。模型对照组、阳黄模型组D-木糖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其中阳黄模型组更为明显;湿热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也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中药治疗组数值回升,与阳黄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2.5 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 光镜观察可见,阳黄模型组肝脏可见灶状或小片状肝细胞坏死,细胞肿大,部分病例肝细胞浆疏松呈空网状,部分变圆,胞浆清亮呈气球样。肝细胞索较拥挤,部分区域肝窦受压变窄,呈狭小裂隙状,其内枯否细胞增生、肿大。中央静脉扩张,汇管区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扩张。湿热模型组肝脏病理改变不明显,肝细胞可见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模型对照组淤胆明显,炎性损害程度轻。中药治疗组炎性损害程度、肝细胞坏死程度均减轻,无淤胆。中药治疗组虽有不同程度肝细胞破坏,炎细胞浸润,淤胆等肝损伤病变,但与阳黄模型组比较,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只1例淤胆。

图1 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400)

3 讨 论

黄疸是肝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的胆红素代谢障碍的综合性病理过程。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升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某些体液和其他组织黄染现象。黄疸是中医临床常见的一个独立病证,临床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黄疸根据临床表现及寒热属性分为阳黄、阴黄。阳黄证属实证,病势急,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病机为湿热阻滞,熏蒸肝胆,病位主要在胆、胃。中医阳黄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等以黄疸为主症的疾病[6]。

β-G是一种溶酶体内酸性水解酶,在肝脏中特别丰富,其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酶酯的酯链,使肠道的直接胆红素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是一种脂溶性的非极性物质,易于在小肠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所以β-G在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当肝细胞受损或有炎症时β-G分泌量显著增加[5]。其活性高低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再生情况。从实验结果来推断,蒿芩清胆汤能治疗阳黄证可能与抑制该酶活性有关。

测定D-木糖是监测肠吸收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阳黄状态下,D-木糖含量降低,提示小肠吸收功能减弱,胆红素排泄受到阻碍,而经蒿芩清胆汤治疗后,吸收率提高,提示蒿芩清胆汤退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胆红素排泄而实现的。

UDPGT是体内催化胆红素结合反应的主要肝微粒体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膜中。胆红素与Y蛋白复合物被运至滑面内质网,在UDPGT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增加,随胆汁排入小肠。一些药物可以诱导提高UDPGT活性。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湿热模型组、阳黄模型组,尤其是阳黄模型组UDPGT活性下降明显,而经蒿芩清胆汤治疗后其活性提高,虽然与正常组比还有差异,但与阳黄组比较已显示出显著差异,提示蒿芩清胆汤的利胆退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UDPGT活性有关,蒿芩清胆汤促进了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使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从而促进胆红素代谢。

蒿芩清胆汤即可和解少阳,清利胆腑,又可分消走泄,宣通三焦气机,使痰湿之邪尽除。蒿芩清胆汤方含温胆汤、碧玉散,既可调理中焦脾胃,又兼及上下,上能宣展肺气,下能通利小便,故为治疗阳黄证首选。临床研究证实蒿芩清胆汤是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的有效方剂,且在护肝降酶方面优于思美泰,在退黄方面与思美泰相当,疗效确切,服用安全,价格低廉[1]。药理研究表明蒿芩清胆汤能够退黄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护肝及降酶作用[2];(2)促进胆汁分泌作用[7];(3)利尿作用[7];(4)调理胃肠功能[8]。而本实验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建立符合传统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检测了中药复方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动物胆红素代谢重要环节的影响,可以看出各组动物β-G、UDPGT、D-木糖含量的不同变化。

[1]衷学军,李平.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的临床观察[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27(4):118-119.

[2]任存霞,谭亚琴,钱占红.蒿芩清胆汤对家兔实验性急性胆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3-5.

[3]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4]黎汉忠.茵陈对大鼠肝UDP-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 [J].中成药,2001,23(1):45.

[5]Ho K J.Biliary electrolytes and enzymes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gallstones[J].Dig Dis Sci,1996,41(12):2409-2416.

[6]陈爱萍,陈自强,谢立芹.阳黄症治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10(增刊 1):19-20.

[7]任存霞,钱占红,莫日根.蒿芩清胆汤利胆、利尿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2):11-12.

[8]钱占红,任存霞,莫日根.蒿芩清胆汤的胃肠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6):6-7.

R285.5

A

1004-745X(2011)08-1252-02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9MS1167)

2011-03-29)

猜你喜欢
醛酸木糖黄疸
澳新拟批准来自转基因米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作为加工助剂
一个空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布吉的口琴
植物天然产物的葡萄糖醛酸苷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有心的小蘑菇
布谷鸟读信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