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肝补肾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40例

2011-08-20 04:53田凤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虎杖酸痛肾虚

田凤霞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

泻肝补肾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40例

田凤霞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

慢性盆腔炎 急性发作 泻肝补肾方

慢性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盆腔结缔组织及腹膜的慢性炎症,以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伴见性交痛,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特征,是妇科常见病,当患者抵抗力减弱时,易有亚急性或急性发作。本病属中医学“癥瘕”、“带下”、“腹痛”等范畴。笔者采用自拟泻肝补肾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5-2008年收治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78例,西医诊断及分度标准参考《妇产科学》[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辨证为肝实的表现有(1)湿热下注:白带量增多,多为黄白色黏液状,有时为脓性,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2)气滞血瘀: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辨证为肾虚的表现有腰膝酸软或酸痛,或伴性欲下降,或伴易感疲乏,精神萎糜。排除阑尾炎、盆腔结核、盆腔肿瘤等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24~48岁,平均31.50 岁;病程 1~5 年;轻度 14 例(5~9 分),中度 21 例(10~14分),重度 5例(≥15分)。 对照组 38例,年龄 22~47岁,平均35.30 岁;病程 1~5 年;轻度 12 例(5~9 分),中度 21 例(10~14分),重度4例 (≥15分)。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泻肝补肾方:蒲公英20g,虎杖15g,制大黄 10g,丹参 15g,杜仲 10g,黄柏 10g,芍药 10g,忍冬藤 10g,甘草6g,川楝子6g,延胡索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予妇炎康胶囊(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均保持外阴清洁,谨防冒水涉水,勿食生冷,做盆腔保健操,避免饮酒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3 疗效标准[2]痊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恢复正常,积分为0分,停药1个月内未复发。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积分降低>2/3。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B超检查均有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减低>1/3。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下腹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笔者认为本病以肝实肾虚、虚实夹杂者多见,“肝实肾虚”是其基本病机。邪气盛则实,实证多责之于肝。实证主要包括肝经湿热、肝经气滞和肝脉瘀阻。精气夺则虚,虚证多责之于肾。虚证主要为肾气亏虚。临床上肝实与肾虚很少孤立存在,常常是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虚实夹杂,肝肾同病,从而形成“肝实肾虚”相兼为患的病机特点。因此,其治宜泻肝补肾,攻补兼施,以泻为主,以补为次。方中蒲公英、虎杖、制大黄等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丹参、虎杖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以泻肝之实;杜仲等补益肾气,以补肾之虚。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化浊,行气活血,补益肾气之功。本观察表明泻肝补肾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246-250.

R711.33

B

1004-745X(2011)08-1308-01

2011-01-30)

猜你喜欢
虎杖酸痛肾虚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赶走”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虎杖叶胶囊中2种成分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肌肉酸痛不等于锻炼有效
虎杖煎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NF-a,IL-1β表达的影响
妇科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