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浸膏用于肛门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1-08-20 04:53朱志金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肛裂痔核浸膏

朱志金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清热解毒浸膏用于肛门疾病的疗效观察

朱志金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肛门疾病 清热解毒浸膏

笔者应用清热解毒浸膏外用及直肠灌注治疗痔疮、肛裂、肛门瘙痒、肛门湿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彭水县人民医院近年肛门疾病患者360例,年龄23~67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资料见表1,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资料比较 (n)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清热解毒浸膏,药物组成为苦参100g,花椒 50g,苦薏苡仁 100g,黄柏 50g,苍术 30g,地肤子 30g,蛇床子30g,白鲜皮30g,白芷50g,川乌、草乌各 30g,生马钱子20g,生大黄 50g,五倍子 30g,黄连 30g,百部 100g,槐花 50g,槐角100g,轻粉15g。除轻粉外,诸药置容器中用文火煎煮40min后取出药液,两次药液合并,浓缩至2000mL备用。用时取清热解毒浸膏200mL、轻粉1.5g加入温水适量坐浴10~20min后用此液将肛门洗净,再取浸膏液20mL,用一次性注射器和注射导管注入直肠内,注完后卧床休息30min,每日3次。对照组用1∶3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0~20min后分别外擦马应龙痔疮膏、三九皮炎平每日3次;痔疮宁栓1粒塞入直肠,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2d后统计结果。

1.3 评分标准 (1)疼痛:肛门无痛为10分;疼痛显著减轻,能忍受为8分;肛门疼痛只需用一般药物就能缓解为6分;肛门疼痛用一般药物不能缓解为4分。(2)出血:无出血为10分;血量有明显改善为8分;大便时便中带有少量血为6分;大便初时有血滴4分。(3)红肿:无红肿为10分;红肿显著减轻为8分;红肿有轻度减轻为6分;红肿无明显减轻为4分。(4)瘙痒:肛门无瘙痒为10分;瘙痒明显减轻为8分;瘙痒有较长时间的轻度减轻为6分。肛门瘙痒有较短时间的减轻为4分。(5)皮肤颜色:肤色正常为10分;肤色有显著好转为8分;肤色有轻度好转为6分;肤色白、燥为4分。(6)肛裂:无肛裂为10分;肛裂明显好转为8分;皮色转正常,仍有细小裂痕为6分;皮色转正常,肛裂仍无明显好转为4分。(7)丘疹:皮色正常,无丘疹为10分;丘疹基底无红色又明显减轻者为8分;丘疹基底有红色丘疹又有减轻者为6分;丘疹无明显好而肤色好转者为4分。(8)分泌物:肛门较卫生干燥为10分;略有分泌物为8分;有较多分泌物者为6分;分泌物有所减少,但患者有明显的潮湿咸者为4分。(9)痔核:痔核消失为10分;痔核明显缩小为8分;痔核轻度缩小为6分;痔核无明显缩小为4分。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为≥88分;显效为72~87分;有效为54~71分;无效为≤53分。

2 结 果

见表2~表5。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或0.01)。

表2 两组混合痔疗效比较 (n)

表3 两组肛裂疗效比较 (n)

表4 两组肛门瘙痒疗效比较 (n)

表5 两组肛门湿疹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肛门疾病,中医学认为属湿热内生,湿热下注,湿热夹瘀、瘀湿结合而发病。肛门疾病很多,笔者长期从事肛肠科工作,对混合痔、肛裂、肛门瘙痒和肛门湿疹用清热解毒浸膏治疗作了系统的统计、观察和分析,这类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疼痛、出血、瘀血、瘙痒、红肿、丘疹、肛门皮肤颜色改变和分泌物增多,可采用中医外治方法进行治疗。清热解毒浸膏中苦参、苦薏苡仁、黄柏、黄连、生大黄、槐花、槐角有清热解毒,苦寒燥湿作用;大黄、槐花、槐角有活血止血作用;苍术、五倍子能敛湿、除湿止血;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百部、轻粉有除湿、杀虫止痒作用;川乌、草乌、生马钱子、白芷、花椒能麻痹末梢神经,有很好的止痛、止痒作用。全方合用能清热解毒,使红肿得消,能活血止血,改善微循环,使出血得止,能杀虫止痒,收敛燥湿,使湿疹消去。用于灌肠以增加吸收,增强疗效,外用坐浴液中加入轻粉以增强杀虫止痒和祛腐生肌作用。本临床观察显示,清热解毒浸膏用于治疗混合痔、肛裂、肛门瘙痒、肛门湿疹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价廉物美,安全可靠。

R266

B

1004-745X(2011)08-1325-01

2011-01-27)

猜你喜欢
肛裂痔核浸膏
肛裂可以自愈吗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创灼膏治疗Ⅰ、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苷含量
温度对3种中药浸膏片包衣工艺参数的影响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