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2011-08-21 10:23杨式芹沈晓娜郑奎城林元波周朝晖谢剑锋翁育伟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甲流福州市阳性率

杨式芹,沈晓娜,2,郑奎城,2,3,林元波,周朝晖,谢剑锋,陈 炜,翁育伟,严延生

2.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州 350004;

3.福建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1

福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杨式芹1,沈晓娜1,2,郑奎城1,2,3,林元波1,周朝晖1,谢剑锋1,陈 炜1,翁育伟1,严延生1

目的 了解在不同流行时期福州市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 (甲流)血清抗体水平。方法 自2009年11月30日至2010年3月22日,共5次在福州市的4家医院和1家采供血机构随机选择调查对象,每次调查采集400例血清。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检测血清HI抗体。结果 5次调查的人群甲流HI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75%、8.00%、11.25%、12.50%和14.2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则分别为5.49、6.81、7.59、8.83和8.54。不同时间段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个年龄组中,以6-17岁的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增长幅度最大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种甲流疫苗的人群中,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46.43%和28.99,均显著高于非接种者的7.20%和6.76(P<0.01)。结论 至2010年3月20日,福州市人群甲流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已初步形成免疫屏障,但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

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HI抗体

2.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州 350004;

3.福建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1

2009年3月起,包括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在内的许多国家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 (甲流)。甲流病毒由禽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欧亚猪流感病毒重配而成,传播速度快,感染力强,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由于甲流疫情迅速扩散至世界各地,2009年6月11日WHO宣布本世纪第一次流感大流行开始[1]。2009年5月22日,福州市发现福建省的首例甲流输入性病例[2],随后甲流疫情逐渐在福州市蔓延。为了解福州市人群甲流病毒感染水平,及时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快速血清学调查方案”,本研究组于2009年11月底至2010年3月20日,在福州市开展了5次血清学调查,以判明福州市甲流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和规律,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 共开展5次血清学调查,时间分别为: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2010年1月5日至6日、2010年1月20日至22日、2010年2月20日至22日、2010年3月20日至22日。

1.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来源于福州市2家综合医院、2家专科医院和1家采供血机构中接受门诊实验室检查、体检或献血中募集的自愿者,在填写知情同意书和询问甲流疫苗接种情况后,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1-3mL,血清分离后置-20℃保存待测。按0~5岁、6~17岁、18~55岁、≥56岁分组,每组100例。每次调查400例,5次共计调查2 000例。

1.3 甲流抗体检测方法 由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疾病防治科采用血凝抑制(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甲流流感病毒HI抗体。以霍乱菌液和鸡血球分别去除血清中非特异抑制素和非特异凝集素,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甲流血清抗体测定,以能完全抑制鸡血球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倍数的倒数为HI效价。结果以HI滴度≥1∶40为阳性保护性抗体水平。若 HI<1∶10,则以1∶5计算。HI滴度的最高检测上限为1∶5 120。

1.4 检测试剂 甲流抗原 A/California/07/2009(H1N1)以及霍乱菌液,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提供。

1.5 数据处理 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1.5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流行时期人群甲流抗体水平 自2009年11月底至2010年3月下旬,共开展5次血清学调查,人群的甲流 HI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75%、8.00%、11.25%、12.50%和14.25%,呈现逐渐增高趋势,而且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1)。甲流 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则分别为5.49、6.81、7.59、8.83和8.54,也呈逐渐增高趋势,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福州市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组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HI抗体水平Table 1 HI antibody to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H1N1)in different age groups

2.2 不同流行时期不同年龄组甲流抗体水平 如表1所示,0~5岁组在不同流行阶段甲流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54%、6.25%、10%和16.25%,呈增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MT则分别为:5.66、6.84、6.89、7.51和8.56,增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6~17岁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0%、11.52%、26.25%、25% 和 32.91%,GMT则分别为:5.18、7.38、12.53、16.82和14.71,显示不同时间段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显著差异(P<0.01)。18~55岁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0%、10.63%、12.5%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GMT分别为:6.16、7.38、7.26、8.34和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岁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2.5%、2.5%和2.47%,GMT 分别为:5.03、5.27、5.55、6.1 和5.73,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还显示,在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这个时间段,各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GM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4个时间段,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在相同时点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同流行时期不同性别的甲流抗体水平 如表2所示,在2010年1月5日至6日调查中,男性的抗体GMT显著高于女性(P<0.01),而两者的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在其余的4次调查中,男女性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次调查共检测2000例,其中男性1 029例,女性971例。男性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9.90%和7.49,女性则分别为8.90%和 7.20。男女性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接种甲流疫苗和未接种疫苗人群甲流抗体水平 如表3所示,在5个不同的时间点,甲流疫苗接种者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分别显著高于非接种者(P<0.01)。综合5次调查的2 000例结果显示,疫苗接种者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46.43%和28.99,均显著高于非接种者的7.20%和6.76(P<0.01)。

3 讨 论

福州市于2009年5月首次出现境外输入性甲流疫情[2]。2009年5-9月期间,甲流病例以境外输入性为主,疫情较为平稳。2009年9月以后,疫情进入增长期,新增病例基本上以境内感染为主。2009年10月份国庆节期间疫情有所回落,此后再度回升。2009年11月下旬进入快速增长期,12月下旬开始下降。自2010年3月至12月,病例数锐减,仅有零星报告。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2009年11月底至12月初,福州市人群甲流抗体阳性率仅为1.75%,显示在甲流进入以境内感染为主的流行早期,人群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很低,没有免疫屏障,因而有必要采取以防堵为主的防控策略。但1个月之后的2010年1月初,人群抗体阳性率显著上升,达到8.00%,两周以后的1月20日左右,抗体阳性率上升为11.25%。此后,抗体阳性率继续上升,在2月20日左右,达到12.50%;在3月20日左右,更达到14.25%,抗体GMT达到8.54,表明此时人群初步的免疫屏障已形成。这5个时间段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变化趋势与甲流疫情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据报道,2009年11月底江苏省人群甲流抗体阳性率约为16.94%[3],2009年12月底北京市人群阳性率约为15.8%[4],但同时期福州市人群甲流抗体阳性率低于上述两地。事实上,从疫情的流行强度看,福州市的甲流疫情的峰值来得较迟而且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早期的防控策略有效地延缓了甲流在人群中的传播。

表2 福州市不同时间段不同性别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HI抗体水平Table 2 HI antibody to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H1N1)in different genders

表3 福州市不同时间段接种疫苗与未接种疫苗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HI抗体水平Table 3 HI antibody to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H1N1)in the subjects with or without H1N1vaccination

本研究的4个年龄组人群甲流抗体阳性率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增长趋势,但以6~17岁组增长幅度最大,其阳性率在2009年11月底12月初为0%,但在2010年1月初上升为11.25%,在1月20日左右为26.25%,在2月20日为25%,在3月20日达到32.91%,而且其抗体GMT增长幅度也最大。表明不同年龄组甲流流行强度不同,年龄是影响甲流抗体水平的因素之一。与其他年龄组相比,6~17岁人群的活动范围以及人群密切接触程度更大,因而有更多机会暴露于甲流病毒。事实上,2009年福州市甲流病例的人群分布主要以5~19岁人群为主,特别是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包括小学、中学、中专和高校的各类学校。而且由于自2009年9月起,福建省实施的甲流疫苗接种活动将重点对象确定为学生,所以学生的疫苗接种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些因素可能是6~17岁人群的抗体水平呈最高的原因。其他研究报告也显示相似的年龄分布特征[5-7]。

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性别之间甲流抗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性别对甲流的易感性和感染风险并无明显差别。这与其他报告相似[3-4]。

综合5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甲流保护性抗体阳性率达到46.43%,为非接种疫苗者的6.45倍;抗体GMT达到28.99,为未接种者的4.29倍,说明了甲流疫苗对人群的保护作用以及在流行早期对重点人群实施接种的重要意义。其他研究报告指出,在接种甲流疫苗后的第15 d,抗体阳性率达到78%,GMT达到100[8]。与此相比,本研究的甲流疫苗接种者的抗体水平较低。由于在采集血清时,仅询问调查对象者是否接种过甲流疫苗,而未明确接种的时间,因此可能有些对象接种疫苗后的时间尚不足15d,导致整体的抗体水平偏低。

在本研究的2 000例调查对象中,有370例(18-55岁)为来自采供血机构的献血自愿者,可以代表普通人群,但其余的1 630名对象为来自医院门诊的就诊患者和接受体检者。因此,其血清抗体水平可能无法准确代表普通人群。但本研究有较好的时效性,且比以社区人群为对象的调查更易于开展,所以能及时快速地反映某特定时点人群甲流的感染状况,为评估、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信息支持。

本研究结果表明,至2010年3月20日左右,虽然福州市人群的甲流免疫屏障已初步形成,但老年人群的抗体水平依然很低。由于高龄甲流病例易转变成重症病例,所以今后应加强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重点人群的监测和预防措施。根据WHO的预测,甲流病毒还会以季节性流感病毒的表现方式继续传播,很有可能继续导致人群发生严重疾病。由于血清学监测的敏感度远高于临床病例监测,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血清学监测,以估计和预测甲流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强度和趋势。

[1]No authors listed.New influenza A/H1N1virus:global epidemiological situation,June 2009[J].Wkly Epidemiol Rec,2009,84:249-257.

[2]谢剑锋,沈晓娜,王美爱,等.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及首例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8):745-748.

[3]汤奋扬,祖荣强,李亮,等.江苏省2009年3岁以上自然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5):489-493.

[4]杨鹏,黄芳,石伟先,等.北京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5):485-488.

[5]Miller E,Hoschler K,Hardelid P et al.Incidence of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infection in England:a cross-sectional serological study[J].Lancet,2010,375:1100-1108.

[6]Wu JT,Ma ES,Lee CK,et al.The infection attack rate and severity of 2009pandemic H1N1influenza in Hong Kong[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0,51(10):1184-1191.

[7]卢莉,刘东磊,张铁钢,等.北京市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疫苗接种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抗体水平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6):403-405.

[8]Wang M,Yuan J,Li T,et al.Antibody dynamics of 2009influenza A(H1N1)virus in infected patients and vaccinated people in China[J].PloS ONE,2011,6(2):16809.

Serologic survey on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H1N1)in Fuzhou City,China

YANG Shi-qin,SHEN Xiao-na,ZHENG Kui-cheng,LIN Yuan-bo,ZHOU Chao-hui,XIE Jian-feng,CHEN Wei,WENG Yu-wei,YAN Yan-sheng

(Fujian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Fuzhou350001,China)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serologic responses to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H1N1)virus in Fuzhou City,China.Serum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subjects at five different periods from November 30,2009to March 22,2010,and tested by use of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assa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HI antibody were 1.75%,8.00%,11.25%,12.50%and 14.25% (P<0.01),and HI Geometric Mean Titer(GMT)were 5.49,6.81,7.59,8.83and 8.54(P<0.01)at five different periods respectively.Among 4different age groups,6-17age group showed the largest increments on the positive rates of HI antibody and GMT(P<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HI antibody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P>0.05).The positive rates of antibody and GMT in the subjects

H1N1vaccination were 46.43%and 28.99,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ubjects without vaccination(7.20%and 6.76)(P<0.01).The data revealed that the levels of HI antibody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to some extent,the development of immunological barrier to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H1N1)virus had been formed in Fuzhou City.However,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argeting the key age group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H1N1);serologic survey;HI antibody

R373.1

A

1002-2694(2011)10-0887-05

*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与现场机动采样技术平台研究”(2009ZX10004-106)联合资助

郑奎城,Email:kuizheng@hotmail.com

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1;

2011-06-14;

2011-08-06

猜你喜欢
甲流福州市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土地统一登记制度的设立与实施探讨——以福州市为例
福州市色山区一黑电镀厂“死灰复燃”被执法人员查处
骆驼怕甲流?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