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紊乱干预性研究*

2011-08-24 06:55卓道勤吕国焰乔宋璇张丹阳任万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2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动力学

卓道勤 吕国焰 闵 磊 乔宋璇 张丹阳 任万强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湖北襄阳 441000)

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紊乱干预性研究*

卓道勤 吕国焰 闵 磊 乔宋璇 张丹阳 任万强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湖北襄阳 441000)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多巴胺稳定血压治疗,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AWP)、心排量(CO)、心指数(CI)、外周循环阻力(SVR)变化。 结果 治疗组SVR在24h内逐渐升高,PAWP逐渐下降且恢复正常,随着SVR的升高血压逐渐稳定并停用血管活性药,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参附注射液是通过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后负荷、提高组织灌注而纠正患者的“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稳定血压,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的用量。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参附注射液 外周循环阻力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病理性的动脉系统扩张是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特点[1]。本院ICU近年来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发现参附注射液对改善感染性休克“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ICU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1加2中的任意两项。 (1)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8L/min,心脏指数(CI)>4L/(min·m2),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AWP)>12mmHg,外周循环阻力(SVR)<800 达因·s·cm-5;平均动脉压≤65mmHg。(2)炎症指标:T>38℃或<36℃;心率>90 次/min;呼吸频率>20 次/min;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0×109/L或10%以上不成熟白细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55~71岁。对照组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53~73岁。两组资料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多巴胺稳定血压,直至平均动脉压稳定在65mmHg以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给予参附注射液60mL静推,然后以4mL/h持续泵入。24h后评效。

1.3 疗效指标 所有病例均经右侧桡动脉监测有创动脉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PAWP,用温度稀释法测CO,根据公式计算 CI、SVR;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时间及用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在用药后8、24h CVP、CO、C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 PAWP 逐渐下降(P<0.05),SVR 给药后逐渐升高(P<0.05)在24h内恢复正常,随着SVR的升高血压逐渐稳定并停用血管活性药,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感染性休克是感染所致的分布性休克,以血流分布异常为主要特征,本研究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PAWP、HR、CO、CI显著升高和 SVR、CVP 显著降低,与 Bacher等[2]报道相一致,反映了感染性休克早期存在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量减少、肺血管收缩、心排血量增高等高排低阻循环不稳定的特点;阻力血管的扩张导致体循环阻力的下降,灌注压力下降不足以维持组织的血液供应是感染性休克时发生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炎症介质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是导致血管扩张的主要原因[3]。参附注射液由红参、黑附片提取物组成,其有效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具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的作用[4]。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CVP、CO、CI、PAWP、SVR 比较(±s)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CVP、CO、CI、PAWP、SVR 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CVP(mmHg)CO(L/min)CI[L/(min·m2)]PAWP(mmHg)SVR(达因·s·cm-5)治疗组 0h 7.45±1.57 11.00±1.01 4.53±2.61 15.01±3.82 626.0±140.4(n=29) 8h 8.57±1.50 9.21±1.52 4.17±2.18 12.33±4.04△ 832.2±134.8△24h 12.13±1.45 7.03±1.48 3.95±1.73 10.20±5.24△ 1210±158.1△对照组 0h 7.71±1.81 11.28±1.54 4.61±2.16 15.43±2.78 631±132.5(n=28) 8h 8.65±1.79 10.21±1.61 4.29±1.69 13.86±3.94 783.8±173.2 24h 11.91±1.56 7.52±1.72 4.03±2.03 12.17±3.13 943.7±163.2

本观察表明,参附注射液能够改善感染性休克早期的肺血管收缩,降低前负荷,纠正外周血管扩张增加后负荷,提高组织灌注,从而纠正患者的“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稳定血压,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的用量效果显著,但需与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等措施联合使用。

[1]刘大为.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1):790-781.

[2]Bacher A,Mayer N,Kimscha W,et al.Effect o fpentoxifylline on hemodynamics and oxygenation in septic and nonseptic poatients[J].Crit Care Med,1997,25(4):795-800.

[3]刘大为.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1):790-791.

[4]杨芳炬,王正荣,林代平,等.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和对动物血压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2,28(3):259-262.

R631+4

B

1004-745X(2011)12-2005-01

湖北省襄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襄科技[2008]12号)

2011-06-12)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动力学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