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媒体

2011-08-27 06:00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9期
关键词:灵武市玉田蛋鸡

1 宁夏:1.8万只生态鸡试养灵武

家住宁夏灵武市梧桐树乡的养殖户司占云一大早就被鸡叫声惊醒了,他匆匆来到自家的果园,取食、添水、吹哨子,开始了对390只生态鸡的饲养工作,这些鸡是他几天前从灵武市农业部门免费领到的,正在试养。

笔者了解到,此次的生态鸡试养活动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统一安排、自治区畜牧站统一引入、灵武市畜牧局统一投放的,数量达到1.8万只,均为红羽王品种。这些生态鸡分别“落户”在灵武市梧桐树乡、狼皮梁新民村的46户群众家中,每户390只。

据自治区畜牧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生态试验鸡的投放是一项新品种推广惠民工程,旨在通过对这些鸡在灵武区域内养殖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了解该品种在本地的适应性及所表现出的生产性能,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同时了解到,在投放前期,灵武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各投放点进行了认真摸底调查和筛选,并按照试验点、监测点、观察点三位一体的特点确定养殖户。截至目前,在灵武市全市8个乡镇中,凡是具有果园、林带、草地,并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农户,均已免费领到了相应数量的生态鸡,开始试养。(摘自《银川晚报》)

2 一头奶牛百只羊,养殖经验传四方

农家院中奶飘香,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浓浓的奶香,这就是黑龙江省建设乡中心村红玉田家,年仅35岁的他承包了一大片草场,饲养了200多只绵羊和一头刚刚产完牛犊的奶牛。奶牛每天产奶25~30千克,除了犊牛要喝些,还要承担几十只小羊喝奶,剩余的牛奶还可以卖给村里人,收入点小钱还可以填补些日用品。如今他一跃成为全村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成为了中心村的养殖大户。

红玉田从2002年就开始饲养绵羊,当时只养了十几只,二十几岁的他经验不足,虽说力气没少出,可效益总是不太好。他说:“有人劝我改行干点别的,但我总觉得办什么事都得有始有终,没有经验咱可以学嘛。一有空,我就到养羊大户那儿去跟人家学几招,自己掏腰包去参加市、乡举办的培训班,平时还订了不少绵羊养殖的资料。”

去年他还买来一只奶牛,就是为了给小羊羔补充奶量用的,他说,小羊羔产下后有些羊产奶量不够多,有了奶牛这个大奶妈,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红玉田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他家现养200多头小尾寒羊,公羊产毛量最多每只达到7千克,母羊最多每只3.5千克,每千克羊毛10元左右,再加上年底的羊羔和种公羊,一年下来能收入10万~15万元,现在他还打算扩大经营,预计再盖个100平方米的羊舍,扩大饲养量。

正是由于红玉田的踏实认干,再加上丰富的养殖经验,如今走上了致富道路。他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主动将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和饲养技术等传授给周边的农牧民,他说,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要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黑龙江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

3 “农家银行”富农家

“以前想弄个挣钱的产业,没那么多钱,想借也没地方借。”在甘肃省宁县农村,像春荣乡上齐村李新选这样有资金困难的农民真不少。

2007年起,李新选觉得不一样了,借钱也没那么难了。2007年初,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的试点,宁县在春荣乡古城村和上齐村、湘乐镇方寨村、新庄镇马家村等全县的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成立了村级农民专业互助资金合作社,由政府给这8个村每村注入15万元,向贫困农户赠股、配股,并鼓励村民以自有资金入股,以低于银行的利率供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使用,使扶贫资金产生了一次投入、农民持续受益的效果。

2008年年初,借着扶贫资金的东风,村里人养了100头牛。但发展养殖业的需求太大了,扶贫资金解决不了多少问题。有限的扶贫资金到了急用钱的贫困群众手里,形不成多大的生产力。这时,村级农民专业互助资金合作社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去年5月起,扶贫资金滚开了雪球,有国家投入的15万元“老本”,再加上村里55户农民入股。有了这笔雄厚资金的支持,村民们都壮了胆,放开了手脚,各种事业遍地开花。

为了更好地发挥村级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的作用,村民们还民主选出管委会,互相监督、审查公示,经营起自己的“农家银行”。

“不需要抵押,贷款到底方便了。”李新祥说。今年春天,饲料涨价,李新祥手头的钱跟不上50头猪的“口粮”了。焦急万分时,他先后贷了两笔款,买了5000元的饲料。他说:“打心眼里感谢互助资金,没有它,哪能挣3万多块钱。”

截至今年上半年,宁县8个村子的村级农民专业互助资金合作社成员发展至3321人,互助资金也增至365万元,累计有1514户贫困户贷了287万元,其中1413户已陆续脱贫致富,正在朝小康日子奋进。(摘自《甘肃农民报》)

4 武隆:科技让养殖绿壳蛋鸡农户吃下“定心丸”

“雏鸡的饲养坚持‘先喂水后喂食,无水不喂食’和‘自由饮水采食,吃饱喝足’的原则;鸡舍每周用1%的石灰水喷洒3次,每批鸡饲养结束后,要彻底清除鸡粪和污垢,地面用生石灰水喷洒消毒。”近日,重庆市武隆县平桥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让生态养殖绿壳蛋鸡的230多户吃下“定心丸”。

据了解,该镇为了确保已有40日龄的6500只绿壳蛋鸡再饲养60天左右顺利开产,特组织科协、农业服务中心和大学生村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将绿壳蛋鸡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技术及相关资料送到红隆、高屋、乌杨、中村、平胜等村养殖户的手中。

“以玉米、麦麸为主,按一定比例加入鱼粉、豆粨等植物蛋白,再拌些剩饭和切碎的胡萝卜、蔬菜、野菜、青草等配制成青绿饲料,可使鸡的日粮中营养更全面;利用10%恩诺沙星溶液100毫升溶于100千克水中让鸡饮半天预防细菌性疾病;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呼吸道疾病;每月采用适量抗生素净化鸡群、给鸡进行防疫注射;用百毒杀给饮水消毒、定期驱虫……”每到一处,技术人员都就绿壳蛋鸡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相关技术给养殖农户进行了详细讲解。

村民陈永雄乐呵呵地说:“有政府的技术指导,我家喂养了830只绿壳蛋鸡,一年仅销售绿壳鸡蛋就可轻轻松松地挣到10多万元。”(摘自新华网重庆频道)

猜你喜欢
灵武市玉田蛋鸡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老人废品站“淘”书上万本捐建图书室
“青少年科技博览杯”科幻画选登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浅析如何壮大灵武市村集体经济
灵武市水污染防治的实践与目标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玉田
——我美丽的家园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