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治疗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1-09-11 08:35王烨铭陈静瑜
中国肺癌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肺叶中位肺泡

王烨铭 陈静瑜

肺癌易远处转移,且肺移植术后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患者术后仍有较大风险复发和转移,因而肺癌一向不作为肺移植的适应症[1]。2010年10月2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科为1例双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男性患者进行了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并行文献复习,探讨肺移植治疗肺癌的适应症及疗效。

1 临床资料

受体资料:男性患者,42岁,身高172 cm,体重45 kg,“A”型血,曾因右肺癌于2008年8月行右中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粘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支气管旁(0/5)、第3组(0/6)、第7组(0/5)、第9组(0/1)及第11组(0/2)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分期IIIb期(T4N0M0),肿瘤组织EGFR基因检测未见突变,K-ras突变。术后患者予GP方案化疗4次。1年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在2009年9月复查PET-CT示右上肺叶及左全肺多发斑片状及团块样浸润阴影,FDG代谢增高,纵膈淋巴结无肿大,其余部位未见转移(图1A)。患者于2009年9月-12月期间接受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后又予培美曲塞全身静脉化疗2次,但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多次复查胸部CT示肺内病灶有明显增大趋势(图1B)。在其它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患者于2010年9月27日来我院进行肺移植评估,术前胸片及CT示:右胸腔缩小,右横膈上抬,右肺野及左上下肺野大片团块浸润阴影,左胸腔大小正常。再次查PET-CT仍未发现肺外转移征象。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为62%,无三尖瓣返流,肺动脉压正常;肺功能提示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rd, FEV1)分别为1.93 L及1.1 L(分别占预计值的36.5%及32%);同时,血气分析显示II型呼吸衰竭(PaO252 mmHg, PaCO256 mmHg)。

供者资料:男性,28岁,身高175 cm,体重75 kg。供、受体血型相符,供肺的维持、获取及保存见文献[2]。

手术及术后情况:患者于2010年10月21日在麻醉、气管插管后,经双侧前胸切口不横断胸骨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3]。手术先行右侧前外侧切口开胸,分离胸壁、肺门粘连,心包内游离右肺动脉、右上肺静脉及右下肺静脉残端,后切除右上肺叶,植入右全肺,因右侧胸腔较小,右全肺膨胀后无法完全纳入右胸腔,肺扩张后部分肺暴露在胸腔外,维持患者氧合。同法打开左胸,左肺无粘连,顺利切除左病肺。植入左全肺后,首先关左胸,然后依据右胸腔大小将植入的右全肺行减容,切除右下肺叶后关胸。手术顺利完成,全程6.5 h,右肺、左肺冷缺血时间分别为4 h和6 h。术后病理仍为粘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左肺支气管旁(0/9)、左第5组(0/2)、左第10组淋巴结、右第4组(0/3)、第7组淋巴结(0/3)均未见癌转移。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类固醇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ICU监护、呼吸机脱机原则及控制感染等见报告[4]。术后第4天左肺再灌注损伤,予ECMO辅助治疗3 d后撤离。术后两周又发生一次左侧自发性气胸,予积极手术治疗后好转,于术后66 d康复出院。术后6个月检查肺功能良好,胸部CT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图1C),目前随访中。

图 1 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 A:术前PET-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及团块样浸润阴影,纵隔淋巴结不肿大,其余部位未见转移;B:术前胸部CT示双肺野多发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左肺见多个结节影;C: 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复张良好,未见明显肿瘤复发。Fig 1 Clinical radiologic features of the patient. A: Preoperative PET-CT showing bilateral multiple nodules and mass without positive lymph nodes or extrapulmonary metastasis; B: Preoperative chest CT scan showing diffuse bilateral ground-glass opacities and nodules; C: CT scan of the chest obtained 6 months postoperative showing satisfactory reexpansion of double lungs with no evidence for recurrence.

2 讨论

世界上首例人体肺移植在1963年由Hardy等[5]完成,受体是1例IIIb期的肺癌患者,然而,由于当时移植技术的缺陷,这名患者术后18 d死于肾衰竭。直到1983年,多伦多肺移植团队成功完成首例长期生存的肺移植[6],20多年来,肺移植日益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手段。在其它移植领域,例如肝细胞癌已成为肝移植治疗的常规手术适应症[7]。肺癌目前被认为是肺移植的相对禁忌症,而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肺移植,目前病例逐渐增多[8]。

有统计数据[9]显示,5%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为BAC,而混合型(BAC+腺癌)则占约20%,两种类型的肺癌临床表现较为相似。30%的BAC患者常无吸烟史,远比鳞癌(5%)及腺癌(15%)高。双肺弥漫性BAC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4个月。目前对于BAC主要是采用手术、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的综合治疗[9,10],对于孤立病灶,一般采取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对于多发病灶,也可尝试多个楔形切除及肺叶切除,辅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及化疗药物的应用是否改善其预后,仍不甚明了;而对于弥漫性BAC,一般采用铂类为基础的化疗、EGFR-TKI靶向治疗及肺移植[9]。Paloyan等[11]发现,BAC虽然肺内转移极为迅速,但是很少出现肺外转移,因此他们认为这可以做为肺移植治疗BAC的依据,对于一些不能手术切除治愈或是复发性的BAC,肺移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国外供体相对短缺,肺移植治疗肺癌的病例较少[12]。

1991年,Etienne等[13]为一例罹患BAC的女性患者行双肺移植术,术后长期随访5.5年无肿瘤复发,这是第一例肺移植成功治疗BAC且长期存活的报道;Garver等[14]在1999年报道了7例肺移植治疗BAC的病例,4例(3例双肺、1例单肺)在术后10个月-48个月复发,另外3例(2例双肺、1例单肺)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对其中3例出现肿瘤复发的患者,通过PCR分别检测其供肺、原发肿瘤及复发肿瘤发现,复发肿瘤起源于受体。因此他们认为,虽然BAC在术后易出现复发,但肺移植治疗BAC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单、双肺移植均可作为治疗手段。Zorn等[15]报道9例肺移植(2例单肺,7例双肺)治疗BAC,5年生存率为52%,死亡原因为移植肺肿瘤复发导致的呼吸衰竭。

2004年的一篇文献[1]对全球主要肺移植中心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回顾性分析26例BAC的肺移植,发现:①BAC患者术后远期存活率接近国际心肺移植协会统计资料的平均水平。术后5年及10年存活率,ISHLT在2003年的统计数据分别为45%、23%,相比之下,BAC患者则为39%及31%。26例接受肺移植治疗的BAC患者中,4例早期死亡,分别为原发性移植物失功2例,右心衰1例,心源性休克1例。存活的22例中,有13例于术后5个月-49个月(中位12个月)肿瘤复发,其中9例死于术后11个月-82个月(中位22个月)。②I期肺癌患者术后存活率接近甚至高于ISHLT平均水平,II期和III期肺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在随访过程中(3个月-120个月,中位30个月),22名I期患者有14例未出现复发,5年存活率达51%;而在14例II期和III期患者中,有9例于术后4个月-16个月(中位8个月)死于肿瘤复发,仅有2例分别在术后20个月和98个月随访时仍健在。

此外,除了无肺外转移的原发性肺癌,国外亦有肺移植治疗肺部转移性肿瘤的成功经验。Shargall等[16]报道多伦多肺移植团队为1例43岁、有“子宫纤维瘤”手术史、复发“良性转移性平滑肌肉瘤”的女性患者行双肺移植术,该患者仅发现肺内转移,而无他处肺外转移。这名患者在移植术后20个月随访时仍未发现复发迹象。这是全球首例应用肺移植治疗肺部转移性肿瘤的病例。患者预后良好,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报道的病例的病理诊断为粘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曾有右中下肺叶切除手术史,并多次化疗及靶向治疗,后因肿瘤复发转移导致呼吸衰竭,在患者强烈要求下而纳入肺移植名单。术前各项检查并未发现有肺外转移征象,因此这也成为我们为其行双肺移植手术的依据。患者术后66 d出院,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肺功能良好,尚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但患者远期生存仍需进一步随访。

总之,我们认为,肺癌可以作为肺移植的相对适应症,对于终末期肺病伴肺癌、原发性肺癌(包括BAC)及某些肺部转移性肿瘤均可考虑肺移植评估。这类患者术后因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仍有较大复发转移的风险,对肺癌患者的肺移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肺叶中位肺泡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