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6例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2011-09-19 08:46李方广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浸润性征象敏感性

李方广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山东 东营25705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左右。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70%左右[2],目前美国FDA认定X线钼靶检查为女性乳腺普查的检查方法,是国内外医疗界认同的诊断乳腺癌的最重要有效方法。所以本篇就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做对照分析,从而提高X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我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125例乳腺癌,其中初步诊断86例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为女性,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和X线资料。年龄最小者31岁,最大者69岁,中位年龄为48岁,以40~50岁为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25例以乳房肿块就诊,30例以乳腺胀痛或不适就诊,25例以乳头血性溢液就诊,6例无临床症状健康查体。

1.2 诊断方法

使用Elscint公司Glory钼靶X线摄影机,配套Kodak MinR屏片系统。常规摄双侧乳腺MLO(内外斜位)、CC位(头尾位),必要时局部加压摄影。要求根据其X线影像同时做出最有可能的病理类型的参考诊断,以便于以后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提高X线的诊断率。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有关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表现

86例患者经过X线确诊阳性为82例,阳性率为95.3%。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多样,本组中主要表现为肿块、钙化、结构扭曲中的征象,其中肿块82例,恶性钙化50例。肿块同时伴恶性钙化者30例,表现为结构扭曲者2例。

2.2 敏感性与特异性

经过病理分析,86例患者阳性为85例,阳性率为98.9%。从中可以看出X线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82/82)和25.0%(1/4),显示了良好的诊断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诊断效果 (n)

3 讨论

当前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上升,其增长率已经超过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病变发现的时间早晚和进展程度,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乳腺疾病的诸多影像学检查手段中,X线具有能量较低,波长较长,穿透物质能力较弱,并且检查正确性高、简便、经济、快捷等优点,是国内外医疗界认同的诊断乳腺癌的最重要有效方法。有研究对1 204例病人使用数字X线机后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5%,准确度为81%,阳性预测值为76%。还有研究其对簇状微小钙化的敏感性为95%。

在本组患者的X线征象中,肿块是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最基本的征象,而对肿块的分析,边缘征象是最重要的,浸润性导管癌往往表现为恶性边缘征象,边缘不整、星芒状边缘、分叶状边缘、边缘模糊。同时由于钼靶X线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所以对于腺体内钙化灶的判断具有金标准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单凭簇状钙化本身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并非十分有效,尚需结合钙化的多形性或是否合并乳腺结构紊乱、肿块、密度异常增高等多方面考虑。因此对于腺体内发现的钙化灶,不仅要考虑其分布,而且还要分析其形状。结构紊乱也是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但在乳腺疾病手术或放射治疗后或脂肪坏死后等也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产生相似的结构紊乱,有时与乳腺癌难以区别。可通过询问病史并触诊加以鉴别,如触及肿块或有局部增厚,质硬,边缘不清,应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本组结果显示,86例患者经过X线确诊阳性为82例,阳性率为95.3%。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多样,本组中主要表现为肿块、钙化、结构扭曲中的征象,其中肿块82例,恶性钙化50例。肿块同时伴恶性钙化者30例,表现为结构扭曲者2例。经过病理分析,86例患者阳性为85例,阳性率为98.9%。从中可以看出X线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25.0%,显示了良好的诊断效果。

总之,X线乳腺摄影不仅能清晰显示乳腺的各个组织结构,而且对腺体内病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敏感性,值得推广应用。

[1]崔春玲,陈颖,辛玲玲,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8,32(2):893.

[2]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67.

[3]顾雅佳.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乳腺癌诊治进展,2006(1):10-11.

[4]FISCHER U,BAUM F,OBENAUER S,et al.Comparative study in patients with microcalcifications: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VS screen-film mammography[J].Eur Radio,2002,12(11):2679-2683.

[5]陆忠烈,蒋伟浩,王立章.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分析(附1 14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6):740-742.

[6]何俊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和 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6):412-413.

[7]IRWIG L,HOUSSAMI N,VLIET VAN C.New Technologies in 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ir Accuracy[J].Br JCancer,2004,90(11):2118-2122.

猜你喜欢
浸润性征象敏感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