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1-09-19 12:28汪萍波赵杏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期
关键词:吡啶炎症性磺胺

汪萍波 赵杏芳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医院消化科,广东 江门 5291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1]。临床上以腹泻、腹痛、排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表现。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的UC患者逐年增多。UC病变多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灌肠药物主要是5-氨基水杨酸和激素,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医院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并明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医院从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后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共46例。将46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3)。治疗组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25~65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年;病变部位:直肠13例、直乙结肠4例、乙状结肠2例、右半结肠1例、左半结肠3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19~60岁,平均45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7年;病变部位:直肠13例、直肠乙状结肠5例、乙状结肠2例、右半结肠1例、左半结肠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46例患者治疗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无明显异常。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成都会议提出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中修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入选患者治疗前均行结肠镜检查,镜下所见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易脆,伴有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结合临床表现,以上3项中任何一项和(或)黏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1.3 病情程度

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的分型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患者腹泻<4次/d,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快或贫血,ESR正常。重度:腹泻>6次/d,伴明显黏液血便,T>37.5℃,P>90次/min,HGB<100g/L,ESR>30mm/h。中度:介于轻、重度之间。46例患者中轻度18例,中度22例,重度6例。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2.5g+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20g、黄芩25g、黄连25g、白芨30g、白术18g、白芍18g),煎剂100mL,保留灌肠。观察组用0.5%甲硝唑100mL+柳氮磺吡啶2.5g,保留灌肠。两组均为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持续时间30~60分min/次,15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便常规及电子结肠镜下溃疡的变化情况。用药期间停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药物,保持心情舒畅,忌辛酸、油腻食物。其中有3例复发性和2例重症患者灌肠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100~200mg。

1.5 疗效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成都会议提出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修订的疗效标准。①完全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示黏膜基本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显改善。

表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比较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23例,治愈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23例,治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0.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7例,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治疗组均未出现与上述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为主的慢性自发性炎症与溃疡改变。UC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精神心理因素、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有关[3]。UC治疗是以柳氮磺胺吡啶或同等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激素、免疫制剂为主的二联或三联疗法;局部可用5-ASA灌肠液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西药治疗的短期疗效较好,但停药后易复发[4];长期用药增加免疫抑制剂对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也使发生皮质激素抵抗或耐药的比例增加[5]。

柳氮磺胺吡啶是5-氨基水杨酸的偶氮化合物,目前作为治疗UC的一线药物,其主要机制是抑制脂加氧酸及白三烯活性达到减轻肠道炎性反应[6]。由于以往柳氮磺胺吡啶主要以口服为主,因此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皮炎及肾毒性等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局部应用柳氮磺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不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使疾病治愈率提高,使病人耐受性增加。灌肠方中,葛根有生津止泻,止泻止痢,黄连、黄芩有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有广谱抗菌作用。白芨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促进溃疡愈合。白术健脾利湿,消除腹胀。白芍养血柔肝。中西药结合治疗,一方面加强抗炎效果,一方面促进黏膜病变愈合。

该项观察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价格低,病人易于接受、依从性好、患者可在家自行操作,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胡品津.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基础与临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21-59.

[2]欧阳钦,潘国宗,温忠慧等.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3]刘苏.炎症性肠病—自由基学说[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4,14(1): 21-22.

[4]伍运生,熊国强,陈出新.柳氮磺吡啶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0,41(8): 538-540.

[5]Deng X,Szabo S,Khomenko T,et al.Gene therapy with adenoviral plasmids or naked DNA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ccelerates healing of duodenal ulcer in rats[J].J Pharmacol Exp Ther,2004,311(3): 982-988.

[6]Nielsen ST,Beninati L,Buonato CB.Sulfasalazine and 5-aminosalicylic acid inhibit contractile leukotriene formation[J].Scand J Gastroenterol,1988,23(3): 272-276.

猜你喜欢
吡啶炎症性磺胺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吡啶和3-甲基吡啶的合成工艺研究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勘 误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