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2011-09-20 06:23仇海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17期
关键词:直角长方形面积

仇海峰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因而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有效的提问是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提出的能有效地推动和引导学生思考进程的问题。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以致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表现为:提问没价值、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思考时间过短,缺少评价性和综合性提问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提问呢?通过思考与实践,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例如在 “街头抽奖的秘密”这节课上,我这样提问:“抽签有先有后,对各人公平吗?中奖率为千分之一的彩票,买一千张就肯定中大奖了吧?”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轻而易举的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整节课学生学得既扎实又愉悦。

二、问题要少而精

有调查表明:现在一节课的提问次数有时多达60余次,如此高的提问频率导致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思维行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因此我们要避免一问到底,减少问题的量,提高问题的质是关键。

首先,问题要针对性。

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要诱发学生的解题思维,点拨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培养新情感。教师教学时要从教材出发,联系实际,针对某个问题或现象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接触了“锐角、钝角和直角”,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呢?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拼、画、量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指向明确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比较、深入思考,进而得出结论:①用三角板帮忙,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②锐角<直角<钝角。

其次,问题要思考性。

一百个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抵不上一个有效的提问。一个问题是否有效,其主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具有思考性。应注意所提问题要先易后难,多问能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要使他们能“跳一跳,摘桃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在研究“圆的面积”时,通过将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并拼成一个个近似长方形。这时再提出:①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应是圆的什么?②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应该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讨论,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卓恚辉驳拿婊?周长的一半x半径(2π r÷2)×=π r 2。

这里,我在规律的探求处设置了两个阶梯性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找到新规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

再次,问题提出后既要给学生思考时间,也要有适当的追问。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都带有一定的思维性,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问题提问后,应根据学生实际给予适当的考虑时间,以保证学生充分理解问题,正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考。同时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追问,鼓励学生澄清最初的回答,支持某种观点或看法,提高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及在更高水平上进行思维。

三、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问

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时,我只出示了题目的条件:“五汛小学五⑷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0人”,并不出示问题,而是提问学生:你能根据条件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吗?

在这里我之所以没有直接出示问题,是因为课堂提问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会答”,更要让学生“会问”。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于是,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就是想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意识与数学素养。当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还要作出适当的疏理,使之更接近我们的教学需要。

四、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恰当的评价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恰当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评价要做好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注意方式方法。既不简单粗暴的否定批评,也不模棱两可,一味地表扬或迁就。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善于提问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学会勤思考、多分析, “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责任编辑 刘 新)

猜你喜欢
直角长方形面积
缘起“一线三直角”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多少个直角
化归矩形证直角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用面积求坐标
初识“一线三直角”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