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投资角度分析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1-09-21 00:52王伟克向达侯乐
决策探索 2011年12期
关键词:升学率重点素质教育

王伟克 向达 侯乐

“素质教育思潮”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今天,这项改革也没有从本质上取得突破,应试教育在我国还占有绝对优势。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在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师资条件等方面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国要推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首先应加大并合理分配教育投资。

一 、我国教育投资现状

一是国家教育投资总量不足。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失误就是国家教育投资长期偏低。二是国家教育投资分配不合理。首先,在学校类别层次上不均衡。初等教育(包括学前、小学、初中教育)经费明显偏低。教育投资结构严重失衡。初等教育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从我国教育投资在学校类别层次的分配上来看初等教育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其次,在地区分配上不均衡。存在城乡投资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差异大;在同一区域内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投资以及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过大等问题。

二、 由教育投资问题引发的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难题

(一) 应试教育依然存在

有学者认为“解决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釜底抽薪的办法是从根本上变革升学考试制度”, 但是笔者认为,考试制度固然要改,但我国教育投资弊端更是要改。以河南叶县2010年中招考试为例,官方公布的中招升学率为48.5%,而能不能进入高中的主要依据就是中招成绩。这样一来初中乃至小学的学习压力怎能不大?在追求高升学率的情况下敢问还有哪个学校敢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又有哪位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升学率不高的学校呢?设想一下,如果升学率相对升高,则初中、小学的文化课学习压力也会下降,由此一来初中、小学也能分出更多时间并且是在没有沉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锻炼其他素质了。所以不先解决教育资源缺乏的矛盾而只是改革教材、考试内容、计分方式等都是徒劳的。因此,当前改革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增加教育投资。

(二) 教育公平问题

首先,很多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还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所需要的硬件条件,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里连像样的学校和正规的教师都没有。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要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才行。其次,要搞好素质教育除了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外,高素质的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教师待遇长期偏低,使教师行业缺乏其应有的吸引力。这种现象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有研究者的调查表明,虽然各省情况略有差异,但总体情况是城市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课时津贴以及年节等奖酬金、岗位津贴等都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这种差异将会造成一些农村学校中能力较强的教师会主动或被动地调离去设施条件好、工资高的城镇任教,而教学水平和学历不高的教师则多选择留在农村学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如今农村学校条件差、待遇低导致许多师范类毕业生宁愿转行也不愿到农村从教。这样下去农村教师的低学历、老龄化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在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制约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行。此外,教育投资在对待中小学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过大也是导致当前国内一片“择校热”以及教育腐败的一大原因。

三、对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2010年10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是2012年教育经费投资占GDP的4%,但是在国际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国家需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另外,政府应在加大教育投资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行业,并做好政策支持。总之,通过努力使我国中小学师资条件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对教育投资的结构性调整

首先,降低国家在高等教育中的投资。政府可以引导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互相收益。这样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更好地把重点放在中小学教育中,而且又能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国家在教育投资时应把重心偏向农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缩小这些地区在师资力量上与城镇的差距,同時提高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并且建立健全相关的工资、社会保障制度以吸引优秀人才能去并且能留在基层从教。最后,国家在教育投资上应弱化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别,做到一视同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广受公众关注的受教育权公平问题、择校热问题、教育腐败问题等。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猜你喜欢
升学率重点素质教育
重点推荐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