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活动

2011-09-22 03:42刘睿竹
卷宗 2011年7期
关键词:审美情感情感

刘睿竹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活动,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对“情感”这一词做简单的界定,其次论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动力基础地位,再次讲述了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的区别,最后论说了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三个功能。

关键词:情感;审美情感;审美活动

Discussion on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of emotional activities

Ruizhu-liu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Oper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 shanxilinfen, 041000)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activity during emotional events, from four aspects described, the first of the "emotional" to do a simple definition of the word, followed by discussion of aesthetic emotion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the foundat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power, again about the aesthetic difference between emotion and emotional day, the last discourse of the aesthetic emotion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in the three functions.

Keywords: emotion; aesthetic emotion; aesthetic activity

一、对“情感”的界定

“情感”,每个人都有情感,人人都熟悉情感,人人都有喜怒哀乐。在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弥漫着情感。没有情感,也就没有审美活动。情感听起来很神秘,古往今来,“情感”二字困惑了很多人,诗人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以生死相许”。然而却很少有人能给它下准确的定义。科学解释“情感”,即人们对外在刺激所做的肯定或否定的一个判断。外在刺激包括很多,人们随时有可能做出反应,包括心理的、生理的以及脑力的能动性反应。动物也有情感,但人的情感更让人难以捉摸、难以把握。我们对于“情感”如何认识成为认识审美活动的基础所在。情感具有丰富性的特征,例如自尊,自信,自爱,自负,自卑,自喜等等,而大的类别下又分为若干小类,例如自喜又包括自在,自足,自得,得意,乐意,快乐,自乐等等。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其实何止七情呢?人的情感复杂细腻,瞬息万变,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含着眼泪的笑”,那么,这种状态是哭还是笑?这种情感很复杂,因此,就不能简单的给“情感”下定义。

由于“情感”的复杂性,因此对“情感”的界定也明显有一定的难度。《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另外,从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角度看——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一般在文学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活动又是区别于科学意义上的“情感”体验的。

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活动的重要性

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将无法进行,因为参与审美活动的审美主体不像科学家那么理性客观,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所做出的反应是复杂的,带有情感的,也许并不是如实的反应,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在审美活动中,进入审美主体的各种物体都将染上自己主体的情感,绝不是原来的客观的一个物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审美的“移情”。将自己的主观感情移到客观事物上,这样,审美客体将不再是冷冰冰的对象,而是充满情感的对象,因此,审美活动中,任何一个事物都是饱含情感的。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什么“花不语”,花充满了情感;诗句中常会有“寒山”之类的意象,为什么作为客观存在的山会“寒”。这些都是因为审美客体中融入了审美主体的情感,从而饱含情感。即便是细小的生命,在审美主体看来它也是充满情感的,主体内心会荡起涟漪。从古至今,诗人、艺术家情感都太多太丰富,故而才会产生杰出的作品。

情感活动是审美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尚书》中的“诗言志”,陆机的《文赋》中认为:“诗缘情而绮靡。”《毛诗序》“情动于中,故形于诗”; 白居易认为:“情感是根。”承认情感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主体有了情感,他才会去捕捉外在的事物,对外在事物的知觉想象都是情感性的,不是凭空而来的。南朝齐梁间刘勰的作品认为“为情造文”,不应该“为文造情”,“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就是“为文造情”,李煜的诗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就有切身的感受,一片江山失去了,一下子做了俘虏,这种情感体验确实很失落,才会写出这样有名的诗句;又如李清照,很忧愁,因为国破家亡,自己流落在外,自己的丈夫又不幸离去,因此“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她这种忧愁有着深厚的情感体验,从一个富贵之家到一个人流落街头,确实忧愁。现在,我们每天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却还每天痛苦郁闷,然而我们体会不到国破家亡的失落,所以我们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佳作常是“为文造情”。文学史上,留下的优秀作品都是饱含情感的作品,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因为对苍生,对国家,对人民都充满感情,所以才会写出感人的诗句,真情写出的作品一眼就可以看出。矫情假情再装的真诚都是加的,没有内在的情感,写不出优秀作品。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赞同情感的自然流露,西方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对自己情感的表现,浪漫主义文艺运动兴起后,“艺术表现情感”的观念逐渐兴起。情感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不应该只有理性,情感是不可缺少的。艺术的生命和核心之一就是“情感”,如果一个艺术作品没有情感感人,只以道理说服人,那么这样的作品不会流传久远,没有生命力。当我们读到一部感人的作品时,我们跟随主人公一起欢乐,一起流泪,一起愤怒,那整个作品吸引我们的地方的就是因为作品充满情感,感染我们,使我们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没有情感,整个生活就是乏味的,同样的,在艺术作品中,没有情感,也是枯燥的。

三、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的区别

(一)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是非功利性的,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是功利性的。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幅画或者是雨后的彩虹时,我们会自然流露出喜悦的神情,发自内心的不可遏止的激动,这就属于审美情感,我们看了画和彩虹后的喜悦之情,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于我们来说有利益关系,而是情感的自然表达;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则是带有严重功利性的,例如,我们的情绪会受外界利益关系的影响,比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被告知要发奖学金了,我们会喜笑颜开,过了不久,我们又被告知因某种原因,奖学金推迟发放,这时我们的情绪又开始低落,因为我们和奖学金之间有某种利益关系,因此情绪随之起落。

(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是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是和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不直接表现出来,它和形象联系在一起,马致远的词中有这样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那种难以排遣的忧愁之感是和这些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影响审美情感的形象不是抽象的知识,道理。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可以直接表现,受客观知识,道理的影响很深,喜怒哀乐都会表达的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审美情感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论群雕《拉奥孔》的审美意涵
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情感移植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讨
用比喻构筑的审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