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医学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2011-09-22 03:42陈颢
卷宗 2011年7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学生

陈颢

摘要:相关医学类学生的培养有其特殊性,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培养出合格的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卫生事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相关医学类学生职业素质重要性与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相关医学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医学类学生培养的设想。

关键词:相关医学;学生;职业素质

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条件、思维观念、文化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由此,当代大学生呈现出时代化、个性化发展等特征,迫切需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相关医学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机制。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职业素质养成”是人才培养水平工作中重要考核指标。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件)也指出:“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医疗卫生的诊疗对象由原来的“病”转变到了现在的“人”,卫生职业素质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这意味着医疗卫生工作必须更多地考虑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在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时要更加突出社会化和人性化。因此,相关医学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

一、相关医学类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相关医学职业特点决定了相关医学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充分调研行业需求的基础上,传承科学仁爱的理念,弘扬崇高伟大的白求恩精神,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态度,这里的“职业态度”包括对于病人的态度、对于医务工作的态度,涵盖了情感、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价值观、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

要根据党和国家对高校工作的要求,结合卫生行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和总结研究学生的教育管理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经、以社会为纬,系统架构学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以“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的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为指导,把立德育人作为相关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习态度、职业态度考核。使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目前的相关医学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部分学生职业素质的认识还很模糊、不清晰,对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缺乏必要的了解;我们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有效性还需要提高。

二、相关医学类学生职业素质建设的设想

如何在相关医学类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进行职业素质的建设,总体设想是:要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成长与成才,让学生理解职业的内涵,增加职业认知、树立系统职业概念、确立职业学习目标,为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服务,使相关医学类学生成为“白求恩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具备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关爱他人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相关医学人才。

在相关医学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形式,在学生日常教育与课外活动中,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培育相关医学类学生所必须的职业素质。

(一)重视运用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要明确职业素质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求各门课程都能围绕专业的特点来进行编排,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情感表达能力。并通过增设人文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引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改传统的教学大纲为体现职业素质的课程标准,把立德育人作为相关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专业依据课程标准,把相关医学职业岗位要求分解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习态度、职业态度考核。

(二)充分发挥主题教育的载体作用。

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参与面,增强学生职业素质。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几年中,每年都将根据相关医学类学生实际情况,分阶段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教育和警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奉献教育、诚信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科技创新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毕业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良好的养成。

(三)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体现出时代特征和相关医学类院校的特色,严谨、奉献、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服务社会的良好氛围,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学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培育、导向、激励、凝聚、整合和创新功能。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努力构建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完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考核体系。

将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设计成“任务”和“项目”,制定相关评价标准,明确内涵、任务和要求,以校园文化熏陶为载体,将社会、行业对相关医学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在校期间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各系部对学生实施综合测评。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期间由带教老师进行测评,从制度上保障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连续性和可行性。学校对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老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和学校各项评优结合,为学生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五)、建设完善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队伍。

要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具有“仁爱奉献”的意识,这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职业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活动,达到服务他人,提高自己的目的,努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要创新舆论宣传载体和手段,注重发挥互联网、QQ、飞信等通讯平台的作用,建设志愿活动的专题网页,及时发布志愿活动活动信息,对志愿活动和优秀志愿者进行报道,宣扬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

要打造志愿文化。认真总结志愿活动经验,深入挖掘志愿服务内涵,努力培育具有相关医学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结合专业优势,打造特色活动,实现提高技能和回馈社会的双赢。通过志愿服务,从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把奉献、感恩等理念转化为行动,使从事志愿行动成为校园普遍的生活方式,成为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有助于其职业素养的升华。

虽然我们的相关医学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相关医学类教育之路还很长,目前还只是初步的探索阶段,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倍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构建起一个有着相关医学特色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真正的为我国的相关医学教育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特色之路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宏.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童山东,钟华,吕革新,黄亨煜.职业社会能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本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